【中国梦征文之一百零二】中国梦,青年梦

【中国梦征文之一百零二】中国梦,青年梦

  【编者按】北京大学医学部党委自20134月启动“我的中国梦”主题征文活动以来, 广大师生积极参与,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就收到近300篇投稿。其中,有的来自医护人员,有的来自教师学生,有的来自管理人员,这些文章从不同角度书写了对中国梦的理解,以及为实现美好梦想而付出的努力与行动。北医新闻网特开辟《我的中国梦征文》专栏,从众多稿件中择优摘编刊登,以飨读者。医学部党委宣传部还将组织我的中国梦主题演讲活动,以使北医师生中国梦内涵的学习和探讨不断深入,敬请垂注

        “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你们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近,我们越不能懈怠,越要加倍努力,越要动员广大青年为之奋斗。”2013年5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是中国国家最高领导人对青年一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历史进程中最准确的定位和最殷切的期盼。一个国家的进步,刻印着青年的足迹;一个民族的未来,寄望于青春的力量。

  九十多年前,在内忧外患的中国,一批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主的学生高举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旗帜,发动了在中国革命史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带来了新气象、新力量、新希望。“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这是五四先驱对青春的歌唱。近代以来苦难深重的中华民族,正是在他们的激情与呐喊中,在他们的奋斗和牺牲中,迎来中国奔向黎明的曙光。

  九十多年后,斗转星移,日月变换。经过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的沧桑岁月,经历了几代中国人的不懈努力,当代中国已经成为一个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在国际领域具有一定话语权的泱泱大国。对于身处中国大变革大发展时代的青年一代来说,他们有着无可比拟的生活条件和成长环境,但时代也制造了新形式的磨练。他们的童年虽然没有战争的硝烟,拥有动画片和汽水,但是有做不完的作业;他们比父辈拥有更加宽广的人生选择,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他们栖身上一代人从未经历过的网络时代和工业文明,也品尝着城市化带给个体的无助和压力;他们踏入了一个有着空前流动性的社会,也遭遇着精神上的迷茫和认同感的缺失。

  现代中国青年,有礼貌有修养,举手投足间透着一股“成熟”,人情世故、察言观色,一样不少;说话谈吐、接人待物,无可挑剔。刚刚步入工作单位,就彰显着一种经历了种种世俗的淡定,显得“历练颇丰”、“极有经验”。那是因为只有这样,才会被称赞,才会被接纳。但是仔细想来,似乎在年轻人的身上少了点什么。到底少了些什么?少了一种朝气蓬勃、敢为人先、坚忍不拔的锐气。一股沉沉的雾霾,笼罩在整个社会之上,铺天盖地的压在年轻人的心头。年轻人的扮老和早衰,甚至于对过去的留恋,无非是这一社会活力渐趋迟暮的表现。年轻人不应该是敢想敢做吗?不应该是直抒胸臆吗?不应该是势不可挡吗?时代场景变换,今天的中国青年,到底如何唱响属于自己的青春之歌?

  青春,因梦想而绚丽,因奋斗而精彩。一个时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个时代的性格是青春代表的性格。“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青年在时代的召唤前应当奋起,更有担当和责任感。当代青年的父辈和兄长们,已经率先垂范,用枕戈待旦的奋斗精神,换来了令世界惊叹的中国奇迹。时代转轮的指针已经落在当代青年人的身上,国家的命运也是青年的命运,担负起这一使命,青年人责无旁贷。年轻人有朝气,社会就有朝气;年轻人有光明的前途可奔,社会的未来就一片大好。扫除笼罩在社会上、徘徊在青年人心头的雾霾,需要社会对他们敞开更多的机会之门,提供更公平的竞争环境,更广阔的上升空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为青年驰骋思想打开更浩瀚的天空,为青年实践创新搭建更广阔的舞台,为青年塑造人生提供更丰富的机会,为青年建功立业创造更有利的条件。”让年轻成为资本而不是不足,让锐意进取、活力四射的青年精神成为社会风尚。

  从五四运动对“德先生赛先生”的深情呼唤,到“华北之大放不下一张平静书桌”的抗战宣言;从上世纪80年代“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时代强音,到这个春天支援芦山地震灾区的青春足迹,一代代青年以天下为己任,用锲而不舍的奋斗,锻造着自己时代的精神气质。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宏伟目标,并明确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梦的宏伟设想即高屋建瓴又平实贴切,必将感召和激励着青年一代为美好未来奋斗,成为青年人自强不息的不竭动力,成为青年人实现梦想的精神信仰。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后勤支部 张晓琳)

编辑:韩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