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征文之一百零六】回乡偶记

【中国梦征文之一百零六】回乡偶记

  【编者按】北京大学医学部党委自20134月启动“我的中国梦”主题征文活动以来, 广大师生积极参与,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就收到近300篇投稿。其中,有的来自医护人员,有的来自教师学生,有的来自管理人员,这些文章从不同角度书写了对中国梦的理解,以及为实现美好梦想而付出的努力与行动。北医新闻网特开辟《我的中国梦征文》专栏,从众多稿件中择优摘编刊登,以飨读者。医学部党委宣传部还将组织我的中国梦”主题演讲活动,以使北医师生对“中国梦”内涵的学习和探讨不断深入,敬请垂注

        最近一次回到村子也就是去年的事情了,期间特地抽空去了一趟曾经就读的小学。周末的午后,铁锈斑驳的大门虚掩在树荫下。进门就是一排浓郁葱葱的杨树,伫立在红砖围墙的内侧。右折沿着围墙,心中不由默默地数着:一、二、三……十四。哦,这棵树就是我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栽种的。

  记得那是学校围墙刚刚拉起来的时候,一个春日的黄昏。刚散学的孩子们叫着,喊着,争相拿出从家中带来的铁锹,水桶,涌向了学校的围墙。一棵棵手腕粗细的杨树苗已经摆在了事先挖好的树穴中,小伙伴们扶直树苗、填土和浇水,热火朝天的干了起来。每个小同学可以认养一棵树苗,以后小树伴着自己一块儿成长。当我在第十四棵树身上小心翼翼地用毛笔写下我的名字后,我的生活里也就多了一个亲密的伙伴。对树苗吐芽的欣喜,遇到暴风雨的担心,看到秋黄叶衰的无奈……至今历历在目。时光荏苒,二十年弹指一挥间。凝眸处,苍劲的树干上再不见墨水的印迹;叶随风展,丝毫不见当年的纤弱。

  往里就是一排排青砖红瓦的教室,只是早已不复当年的光泽。暗红色的窗棂布满了翘起的漆皮,裂纹的玻璃已经被透明胶带小心地粘好;门前的青砖台阶已经隐隐磨出了脚印,就连砖墙的棱角也在岁月的侵蚀下看不分明了,唯一没有改变的就是一如既往的安静。岁月如一条静静的小河,给这个校园里的孩子们带来了年少无忧的时光,也留下了几多时光侵蚀的痕迹。

  沿着教室往前走,没几步就走到了校园的中心——升旗台和教务处。以前那个用作旗杆的剥皮杨树干已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根锈迹斑斑的钢管,孤兀地矗立在那儿。教务处外面的墙报上依然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各种通知,还有点缀在边角的可爱涂鸦。墙报的中央贴着的依然是县教育局的红头文件,内容从原来的“加大力度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变成现在的“学习X局长讲话精神的通知”。旁边是学校的介绍栏,学校的生源范围已经由原来的三个村庄扩大到现在的六个村庄,但在册学生却从原来的五百余人减少到现在的四百二十人左右。

  从学校出来的时候,我遇到了以前的小学同学,现在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爸爸。两个小孩儿一个在上三年级,一个是一年级。聊起儿子的学习情况,他兴奋地告诉我,以前我们的数学老师现在也是他儿子是数学老师,可遗憾的是,这位老师依然是民办老师。好像好没有转正。我不由得打趣道:“那你以后是不是要叫你儿子师弟啊?”只是从他家里里出来,我却再也笑不出来。回头望了望只看见凸凸旗杆的小学校,做贼似得加快脚步离开了。

  回京的火车上,沿途时不时能看到刷在学校围墙外面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标语,它们背着列车前进的方向,一个个唰唰地向后隐去。回想在北京玩着ipad兴高采烈的孩子,我的心中感觉涩涩的。二十年来,城市的教育条件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农村似乎依然被停留在二十年前,部分地区由于没有及时维修,甚至不如二十年前。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儿童本应该是社会一切福祉的最优先享受者,一切灾难的最后承受者。我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所有的孩子不论其出身,民族和地域,都被当做是祖国的花朵,都能受到社会的关爱,享受社会发展的红利。我们大家一起努力,在起点给所有的少年儿童以公平的机会,打破固有的阶层枷锁,让其顺利成长,以自己的努力实现个人理想。如此以往,中国梦可期矣!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内科 孙雅兰)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