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漫: 大国卫生外交之行——非洲篇
——摘自《大国卫生之行》
20世纪70年代,在非洲大陆广为传颂的中国医生的口碑的报道,有着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民众的认同为基础 ,中国医疗队源源不断开赴非洲大陆。本世纪以来,非典、禽流感、埃博拉等疫情突发和流行,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越来越重视卫生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卫生已经成为国际政治、经济和外交的重要议题和组成部分。
伴随着中国和平崛起的进程,中国卫生外交代表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了强有力的声音,展示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速度、中国力量,展示了中国国际形象的靓丽名片。中国在全球外交和国际关系高地上扎实立足,在全球外交向更高阶段、更宽视野和更具进取心的国际方案和建设性思路上,展示了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中国印记、中国行动和中国贡献。
以下谨以中国援非抗击埃博拉疫情实证讲述大国卫生外交之行——中国卫生外交良好形象和精神风范——中国卫生人道至尊展现大国情怀,勇于担当履行大国责任、“真实亲诚” 展示大国外交,对非洲人民乃至人类健康做出无私的贡献。
别人因埃博拉走了
中国因埃博拉来了
……
——非洲民歌《消灭埃博拉》
援非抗击埃博拉疫情是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一次生死大救援,也是对我国卫生应急能力的一次实战大检验。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分别作出重要批示,习近平主席专门向疫区三国元首致电慰问,中国党政首脑直接组织领导,有效动员和凝聚了各方力量,印证了我们独特的政治优势,体现了中国日益提升的综合国力,体现了中国人道至尊、关爱生命、救死扶伤、勇于担当的宗旨,体现了用医术传递爱心、用关怀传递真情,用至诚履行大国责任的大国情怀,体现了中国卫生外交的风采。
一、 非洲埃博拉疫情爆发和传播概况
目前正在非洲西部地区蔓延的
埃博拉疫情是近40年来
规模最大、最复杂且最严峻的一次
新增病人数正在迅速增长
已经超过了卫生部门的控制能力
急需国际社会增调
医生、护士、医药补给和救济品加以应对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
2014年2月开始,埃博拉出血热突然在西非爆发。疫情最早出现在几内亚,塞拉利昂和利比里亚也陆续出现 。2014年8月8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在日内瓦总部宣布,目前在西非地区暴发的埃博拉疫情“非同寻常”,已构成“国际关注的公共卫生紧急事件”。建议受疫情影响的国家应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启动建立紧急行动中心。呼吁国际社会为这些国家提供最紧急支持 。
WHO发表数据: 2014年12月17日,西非三国感染病例(包括疑似病例)已达19031人,死亡人数7373人,全球总病例为19065例,包括7388例死亡病例 ;截止2015年2月3日,西非三国本次埃博拉出血热病例共22525例,包括9004例死亡病例,全球总病例为22560例,包括9019例死亡病例 。
二、 中国援非抗击埃博拉行动的卫生外交
1.元首外交,展示“新”风
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国家主席习近平专门向疫区三国元首致电慰问,亲自宣布四轮援助举措。中国最高领导人对疫区国家政府和人民的关怀、对国际公共卫生安全的高度重视,这在世界和中国对非援助史上实属罕见。
此次援非抗击埃博拉疫情行动频频创新:首次动用多架次包机,在短时间向疫区国家密集运送防疫物资;首次向海外(塞拉利昂)运送移动实验室;首次在海外(利比里亚)建设、运营传染病治疗中心;首次向海外成建制派遣传染病卫生防疫力量和军事医护人员。
6集大型政论专题片《大国外交》第三集《中流击水》将中国援助抗击埃博拉疫情称为“新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对外医疗援助”。中国共提供总价值1.2亿美元的防控物资、紧急现汇和粮食等援助;派遣1200多名医护人员和公共卫生专家赴疫区国家,迅速启动埃博拉出血热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建设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建设、运营传染病治疗中心,开展公共卫生人员培训、实验室检测、病例留院观察和治疗,宣传普及公共卫生知识等抗击疫情任务。世界卫生组织时任总干事陈冯富珍高度评价,中国政府第一时间高举道义旗帜,最早落实承诺,并根据疫情发展不断加大援助力度,引领了援非抗疫义举,是成功的抗疫外交 。
2.中国速度,示范效应
中国同西非相距遥远。面对前往疫区国家航班少、运输难等诸多困难,中国政府特事特办。3月埃博拉疫情爆发后,4月中国政府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下就启动紧急援助措施。8月初疫情加剧蔓延尚未引起国际社会重视之时,中方率先宣布向疫区三国提供抗疫援助,并在一周内租用包机将急需防疫物资送达疫区三国。这是疫区三国最关键时刻收到的第一批急需防疫物资。9月12日,习近平主席发布命令,我国首支医疗队执行援塞抗埃任务,302医院2小时完成人员集结,3天内筹措80余类150吨援助物资……。10月24日,习近平主席宣布启动第四轮援助方案,仅用5天,援建利比里亚一个100张床位的埃博拉治疗中心所需建材、医疗设备和建筑人员全部集结到位,不到一个月建成投入运营。中方首批160名医护人员和后续320名医护人员全部确定。塞拉利昂总统科罗马评价,“中国对塞拉利昂的支持的力度最大、中国的援助是迅速的、全方位的、持续的”。这种“中国速度”,让利比里亚总统瑟利夫深受感动,盛赞中国的援助行动在国际社会发挥了引领和示范效应 。
3.中国气派,凝心聚力
中国驻疫区三国大使和使馆工作人员始终没有离开岗位,400多名驻利比里亚维和官兵始终战斗在一线,中国医疗队始终坚守为当地民众提供医疗服务。中方企业和近万名人员选择继续坚守创业,坚持生产,以实际行动支持疫区国家发展经济。中资企业在几内亚承建的项目无一延期,为几内亚保持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面对疫情肆虐及对生命的威胁,中国人选择了坚守,不断向疫区三国增派防疫专家、医护人员、管理人员、后勤保障人员组成的医疗队。中国既提供防疫物资、粮食、现汇、救护车、检测实验室、治疗中心等硬援助,还派遣最急需的传染病专家和医护人员。中国军地医疗队结合2003年抗击非典(后来称为SARS)、2008年抗震救灾援救积累的丰富经验,因地制宜、对时育物,设计并完成了有效应对战胜埃博拉疫情的专业理论、防护技能、工作流程、个人综合素质相结合的系统培训,包括单项操作指导、个人防护标准程序、救护车与患者运输标准程序、医疗机构终末消毒指南等软援助 。此外,中国提供的援助还惠及周边其他10个国家,在西非地区构建起了地区防疫网;还为联合国、世卫组织和非盟等国际和地区组织捐款1000万美元 。
4.中国方案,标本兼治
非洲公共卫生问题的本质上,是发展和能力建设问题。中国政府的援助不仅立足当前,全力支持疫区三国战胜疫情,且积极着眼“后埃博拉时期”,帮助非洲国家恢复和健全公共卫生和防疫体系建设,考虑在非洲建立病原和热带病防治研究中心,派专家参与非盟“非洲疾病防控中心”设计与建设,举办更多公共卫生和疫情防控培训班,把公共卫生合作列入中非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优先合作领域,加大投入和支持 。中国政府“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礼记?大学》),为非洲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是中非交往中的一贯原则。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援非抗击埃博拉疫情体现了负责任的大国担当。
传染病防控没有国界,中国军地专业队伍远赴西非参与全球大救援,巩固我国与非洲国家传统友谊,展示我国际人道主义和负责任大国形象,防范疫情扩散具有重要意义;并为国内疫情防治积累经验,保障我国在非公民健康安全 。从全球治理的角度来看,国际公共产品供给不足会影响到更多群体的自身利益。因此中国参与埃博拉抗击等系列援助活动,有助于中国提高软实力,有助于实现与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与繁荣,实现包容式发展。
5.中国情怀,包容互鉴
正如非洲人民传唱的那首民歌《消灭埃博拉》“别人因埃博拉走了,中国因埃博拉来了……”国际社会对埃博拉的反应,经历了长达半年的慢热过程。各国本能的反应是“御敌于国门之外”,绝大多数国家处于等待观望状态。中国军地公共卫生队伍和医疗队伍走出国门,援非抗埃国际生死大救援行动,将中国在公共卫生和传染病防治领域积累的经验在非洲分享和传递,标志着我国援非抗疫的重点已经逐步从人道主义援助转向以多种形式支持防疫治病。
中方一方面第一时间采取援非抗埃行动;另一方面对国际合作抗疫始终持积极、开放态度,与国际同行相互沟通、交流经验,并肩战斗。中国通过捐资、参会、派专家等举措,全面支持联合国和世卫组织发挥领导和协调作用。中美两国元首亲自关心在西非开展抗疫合作,达成重要共识,双方有关人员在利比里亚等疫区国家开展了良性互动和实质性合作。法国外长法比尤斯访华期间,中法两国外长就双方联手援非抗疫发表联合新闻,规划了双方援非抗疫合作的方向、思路与举措 。中英两国进行多轮接触,就双方在疫区前线工作的医务人员联手抗疫达成共识 。
6.中国智慧,兼济天下
我国首次将传染病防控和生物安全防御关口前移至国门之外、前置于全球疫情的起始端。在援助非洲疫区的同时,也掌握了具有生物安全战略意义的病毒相关信息和技术,有效将埃博拉阻止在国门之外,捍卫国家卫生疆域的安全。
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根据埃博拉病毒基因序列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埃博拉病毒核酸检测试剂”,通过卫生专家评审,获得正式生产批准,将在深圳市普瑞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为我国埃博拉病毒的早期诊断和防控提供了重要技术储备。利用“埃博拉病毒核酸检测试剂”这一最新技术手段,可对疑似感染者早确诊、早隔离、早治疗,从而有效防控疫情传播,对维护我国公共卫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由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自主研发的重组埃博拉疫苗获得临床许可,进入人体试验。这是继美国、加拿大之后世界上第三个进入临床试验的埃博拉疫苗,也是全球首个2014基因突变型埃博拉疫苗 。在非洲塞拉利昂开展的Ⅱ期500例临床试验取得成功,实现了中国疫苗在境外临床试验“零的突破” 。
7.中国担当,大爱无疆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下,西非埃博拉疫情最严重时刻,中国派出最精锐队伍、进入最危险疫区,提供物资援助,实施人道主义救援,以实际行动表明:中国负责任大国“真实亲诚”鲜明的态度和作为,在控制直至终止疫情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在这次抗埃疫情国际大救援中,我国自2003年“非典”后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和卫生应急预案体系发挥了积极作用,全球最大的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实践直报系统发挥了信息枢纽的作用,专业高效的卫生应急处置队伍发挥了发控关键作用,我国卫生应急体系经受住了全面、严格、实战的检验。国家卫生计生委应急办主任许树强表示,中国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经过非典疫情、汶川地震和非洲埃博拉疫情三个重要阶段的洗礼和发展,其应急能力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足见援非抗击埃博拉对于我国公共卫生力量的历练与捶打 。
中国医疗队是全球派出医疗队之中唯一“零感染”的医疗队。(6集大型政论专题片《大国外交》第三集《中流击水》)
中国科学院武汉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即武汉P4实验室)在武汉竣工,这是我国、也是亚洲首个即将运行的P4实验室。P4(Protection Level4)实验室,即生物安全等级最高的实验室,根据国际惯例,这是人类唯一可就埃博拉等活体病毒做实验的安全场所 。
我国全力援助非洲疫区国家的行动,彰显了我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为巩固和发展中非友谊作出了重要贡献 。这不仅仅是一次国际医疗援助行动,更具有深远而重大的卫生外交政治意义,这次以生命守护生命的国际大救援,将彪炳史册。
2014年10月17日世卫宣布塞内加尔疫情结束 。
2014年11月21日世卫宣布刚果疫情结束 。
2015年5月9日世卫宣布利比里亚疫情结束 。
2015年12月29日世卫宣布几内亚的埃博拉传播结束 。
2016年1月14日世卫宣布在利比里亚发生的埃博拉病毒病最新疫情结束,并表示西非所有已知传播链已经被阻断 。
以上疫情终止的路线图和时间表中,每一地每一时刻都有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速度、中国力量、中国行动、中国印记、中国贡献。
三、 国际社会对中国援非抗击埃博拉的卫生外交评价
中国援非抗击埃博拉队伍被评为2014“最美医生”荣誉团队、第三届“中华之光——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获奖集体 。
感动中国2014年度特别致敬——抗击埃博拉病毒中国援非医疗队。颁奖词:“这些都是远渡重洋到非洲大路上抗击埃博拉的中国医生,他们在那里,以勇气和科学铸成铜墙铁壁,我们以这座奖杯,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
国际社会高度评价。国外非政府组织、国际机构、受援国政要对中国援非抗给予
高度肯定、称颂与盛赞:
尼日利亚《卫报》发表评论说,中非是患难与共的好朋友。评论说,患难见真情。中非是好兄弟、好朋友和好伙伴,患难与共,互相支援。在这紧要的时刻,中国人民愿意与非洲人民一道克服困难 。
塞拉利昂主流媒体《科科里奥科报》网站12日头条报道了中国派专机向塞拉利昂运送援助物资事。该报道以《中国送来价值160万美元的药品和医疗装备帮助塞拉利昂消灭埃博拉》为题,并配发了中国飞机的卸货照片。文章称赞中国的援助将帮助塞防止疫情扩散,挽救更多的生命。文章最后说,“非常感谢中国政府和人民”28。
由非洲联盟(非盟)在赤道几内亚首都马拉博主办的“非洲抗击埃博拉国际会议”上,肯尼亚肯雅塔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非洲中心主任伊斯拉埃尔?科迪阿嘉表示,中国在帮助西非国家防控埃博拉疫情的过程中开创了中国援外工作的诸多先河,包括数次租用包机运送防疫物资,建立埃博拉诊疗中心和埃博拉检测移动实验室等。中国对西非国家防控埃博拉疫情的帮助做到了言出必行,既及时又有效,对西非国家控制疫情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这不仅再一次体现了中非之间患难见真情的传统友谊,还展示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良好形象 。
世卫组织驻华代表施贺德博士表示,赞赏并支持中美合作援助其他国家的卫生发展,在促进各国间共享经验的同时,促进这些国家的应对能力建设 。
世界卫生组织驻肯尼亚代表库斯托迪亚?曼德黑特说中国医疗队的援助加强了西非国家抗击埃博拉疫情的能力。还赞扬中国在非洲投资医疗卫生基础设施的举动。“中国的援助对于在埃博拉疫情地区重建医疗设施至关重要” 。
世界卫生组织驻塞拉利昂代表雅各布?姆丰达称赞中国对塞拉利昂抗击埃博拉疫情的物资援助高效及时,认为中国政府的物资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医疗设备短缺的情况,有助于塞拉利昂更快战胜埃博拉疫情 。
时任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在瑞士日内瓦指出:15个月前,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每周共报告950多个埃博拉病例。目前,这三个国家已阻断两年多以前开始的最初疫情的所有传播链。2016年1月14日,世卫组织宣布利比里亚的疫情已经结束。请与我一同向这三国政府发挥的领导作用、卫生保健工作者和社区的英勇奉献以及许多合作伙伴的坚定支持致敬 。
塞拉利昂外交部长卡马拉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是第一个帮助塞拉利昂抗击埃博拉疫情的国家。到目前为止中国已为塞拉利昂提供了4轮援助,包括资金、医疗设备、车辆以及派遣医护人员等各个方面。中国在派遣移动实验室检测队之后,还为塞拉利昂建成了第一个永久性的实验室,“中国已经为塞拉利昂抗击埃博拉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 。
塞拉利昂总统欧内斯特?拜?科罗马:今天,我们在这里热烈庆祝中国医疗队在这次抗击埃博拉战役中所取得的成绩,感谢中国医疗队的队员和今天到场的每个人,感谢你们在控制埃博拉疫情中做出的巨大贡献,塞拉利昂人民是你们永远的朋友,我们将永远支持一个中国政策。在埃博拉疫情结束以后,我希望有机会访问中国,亲自向习主席和中国人民表达我们的谢意,感谢中国朋友对我们一贯的支持 。
几内亚总统阿尔法?孔戴满怀深情地说:中国医疗队已在一线奋斗15个月“有些人因为埃博拉走了,中国人却因为埃博拉来了。” “中国一直与我们一道抗击埃博拉疫情,中国是几内亚历史性的合作伙伴” 。
美国疾控中心应急准备与响应办公室主任Dr. Stephen C. Redd一行于2015年11月2日-6日来华进行了访问。中美双方分别介绍了卫生应急工作进展,重点就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应对和流感大流行应对准备等相关领域工作进行了专题交流与讨论 。塞拉利昂当地时间2015年11月26日下午,英国公共卫生署(Public Health England, PHE)一行6人在我国驻塞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秘书潘一超和随员谢杨帆的陪同下,访问了我中塞友好生物安全实验室,对我国CDC专家在塞开展的埃博拉常规检测和在后埃博拉时期开展的埃博拉应急研究表示十分赞赏 。
国际移民组织总干事威廉?斯温表示 ,中国在非洲最需要的时候伸出了援手。
世界卫生组织现任总干事特沃德罗斯?阿达诺姆说 ,西非出现埃博拉疫情时,中国派出了医疗队还提供了很多后勤支持,这对遭遇埃博拉疫情的非洲国家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贡献。未来我们希望中国能继续帮助非洲国家建立疫情紧急预警能力,同时也能帮助非洲国家提高后勤部署和医疗水平。
联合国对于中国在这场事关人类的传染病爆发中的工作与贡献给予首肯和感谢,时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致函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刘结一表示感谢;潘基文说:中国对于非洲各国领导人及世卫组织的紧急呼吁作出了迅速的反应,中方所提供的资金、人力和实物资助直接解决了最核心的需求,特别是400名(实际派出887人次——作者注)中国医务人员在现场为缓解当地居民的苦难作出了巨大贡献。潘基文感谢中国政府在全球和地区层面为加强国际合作所作出的不可或缺的贡献 。
卫生外交是当代国际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扩大对外影响力、展现大国责任的重要途径,也是维护中国海外利益与全体国民健康的重要基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在国际社会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在国际卫生舞台担当的责任越来越厚重。中国政府在应对非典、禽流感、埃博拉等疫情期间的出色表现,以及在国际政治、社会等方面的影响,赢得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尊重和信任、获得了全世界的广泛首肯与盛赞;中国卫生淋漓尽致地凸显了中国作为负责大国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建设,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与实践上独特的作用和积极而富有成效的创造性贡献,既具鲜明的中国特色,又有强烈的时代特征。
(作者王红漫系北京大学教授 博导,研究方向社会发展与全球卫生治理理论与实证研究)
(来源:光明网)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