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漫:对疾病和健康的重新认识是我们共同的使命
——摘自北京大学2020春季学期《全球健康卫生治理》第一课讲义
在历史上,人类与传染病的斗争不下数千年之久,人类一方面“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另一方面却又“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20世纪40年代,由于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的发现,以及杀虫剂的使用,使既往长期肆虐人类的某些重大传染病、寄生虫病相继被控制(同时也带来了医源性疾病和药源性疾病),甚至是被消灭(如天花),20世纪40-50年代传染病发病由50%~60%下降至10%以下,人类传染病的死因顺位也由早先的一、二位降至第八、九位,甚至第十位以后。从世界卫生发展和公共卫生体系构建的历程中不难发现,老的疾病(如癌症、糖尿病等)久攻难克,新疾病(有些是被新发现的传染病,如艾疯牛病、艾滋病、SARS、埃博拉等)不断出现,过去人们只知道有“狂犬病”,而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疯牛病震荡整个欧美经济”、埃博拉出血热上个世纪70年代仅游弋在非洲的个别国家,2014年在非洲西部地区蔓延,是近40年来规模最大、最复杂、最严峻的一次,且在美国、西班牙等国也出现确诊病人,构成“国际关注的公共卫生紧急事件”…… ;一些早已被认为是控制和解决了的传染病(如鼠疫、霍乱、结核、麻疹、血吸虫病等)又死灰复燃或改头换面悄悄复发,以致近些年连续出现多种新发和再发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归根结底,传染病的问题并未彻底解决;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大行其道;精神疾患潜在威胁。人类面对“三重疾病负担”(以往的流行病学书籍仅提双重疾病负担,不够全面)。
探究人类对健康影响因素关注的变化与发展,不难看出是沿着这样一条路线行进的,从解决微生物、寄生虫致病,到社会因素致病,直至“应对气候变化保护人类健康”。人类的健康视野正在逐步放宽、放远。人类不仅关注传染性、慢性非传染性躯体疾病、精神疾病;而且也在积极应对不文明生活方式所引起的“现代文明病”;更为可喜的是人类已从向大自然索取、征服,到对大自然警畏的端倪。
为了有效地在全球范围内控制疾病,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948年成立。梳理WHO历经的公共卫生问题,可以发现其发展和工作态势:首先出台了(WHO)《组织法》(1947)明确“世界卫生,全球战略”;次年确定了国际疾病分类(1948年),接着对传染性疾病如结核、雅司病、疟疾、天花、脊髓灰质炎、霍乱、鼠疫、黄热病、丝虫病、埃博拉出血热、麻疹、艾滋病、SARS进行全球控制,其中,抗结核和疟疾,从上世纪50年代,卡介苗的使用和世界卫生组织发起疟疾根除计划,至2002年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历程,世界卫生组织再次提出创建抗结核和疟疾全球基金已大量增加资源来“抵抗世界上两种最具破坏性的疾病”。从1997年开始,WHO工作重点转移到了越来越多的慢性病如糖尿病、癌症;2002年后,暴力与健康、控烟、饮食、身体健康与全球健康、道路安全零事故、卫生社会决定因素、应对气候变化,保护人类健康成为主旋律。
毫不夸张地说,疾病与健康不仅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环境,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改写了人类历史。对疾病和健康重新认识,是我们共同的使命。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的全球健康治理,需要从全球观、辩证观、发展观、整体观去认识,而不仅仅是线性思维下静态的“点”和“面”,更需要的是跨时空、多学科的散点透视。对不断涌现的疾病、死灰复燃的疾病、久攻不下的疾病、全球疾病态势、WHO提出的全球控制疾病、人类计划根除的疾病、《国际卫生条例》特别包含的疾病、蚊子、苍蝇传播的疾病、人畜共患疾病、卫生日、健康的宏观调控温故知新,了解历史上曾经夺走地球上数十亿人生命、影响人类文明变迁、民族兴衰、战争胜败、政体变革、科技进展和产业转型的疾病的“实况”、认知的过程、人类的伟大发现和深陷的误区,有助于我们掌握人类携手对抗疾病和维护健康的步伐、成效与缺憾;有助于我们对应该知、有所知、而又不甚知的咫尺天涯的重大疾病重新认识,受到启发,突破认识的盲点,拓展思考的空间,超越疾病的苦难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有助于我们树立全球意识、国家意识和责任感,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的全球健康治理。这也是开设《全球健康卫生治理》通选课的目的和意义。
当前对新冠肺炎(COVID-19)的发生,在病毒研究上,经过科研人员的努力,目前中国疾控中心已成功研制出高特异性PCR检测试剂,还全球首发了第一株新型冠状病毒毒株信息,并开始启动了新型冠状病毒的疫苗研发工作,从病毒检测到病毒毒株分离、疫苗研制,体现了我国先进的生物医学技术;在疫情的防控上,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中国政府采取的措施远超《国际卫生条例》要求和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亲自部署、亲自指挥,多次召开会议、听取汇报、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制定周密方案,组织各方力量开展防控,遏制疫情蔓延势头,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和以人民为中心的方针;在全球卫生上,我国积极分享病毒研究发现,及时公开疾病信息,呼吁国内居民减少出境,并且像对待本国公民一样照顾各国在华公民及其家属,包括留学生,保障他们的生活和健康,体现了负责任大国在全球健康治理中的担当,高效迅速的防控措施受到国际组织和国际社会的肯定;2020年2月15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德国慕尼黑表示,中国采取的从源头上控制新冠肺炎疫情的措施令人鼓舞,尽管这些措施让中国付出了很大代价,但为世界争取了时间,减缓了病毒向世界其他地方传播的速度;慕尼黑安全会议2020主席沃尔夫冈·伊申格尔发表关于中国的演讲彰显正义……。但是,无庸讳言,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过程中也暴露了当前我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医疗卫生体制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仍需不断完善。面向未来,同学们的格局要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的全球健康治理角度,来促进和维护健康。发挥中国在全球公共卫生与防疫、人类健康领域的引领作用,是我们的共同使命,需要做好学识储备。“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美丽的华章重在同学们突破认识的盲点,拓展思考的空间,超越疾病苦难的理论与实践中。
本课献给未来的医学家、生命伦理学家、健康倡导和传播学家,也献给未来的政治家;是为我着实认为政治家必须要深酣健康与疾病的新视角是全球健康国际卫生攻略,因其具有卫生性、外交性和国防性。
【延伸阅读】:
Ø 院士、医学专家赞誉北大学者《全球健康国际卫生攻略》http://pkunews.pku.edu.cn/mtbdnew/7f943e31f30544fbaa8d77f0b1315ca7.htm?from=""singlemessage
Ø 大国卫生外交之行http://share.gmw.cn/world/2018-05/19/content_28871012.htm?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Ø 卫生之道在卫生之内 更在卫生之外http://politics.gmw.cn/2019-04/06/content_32719959.htm
Ø 高等教育揆格/uploads/2020/02/17/2209454B2-0.jpg
(来源:智库界 作者:王红漫)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