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典中药材及原植物志》列入国家十四五规划项目

近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关于公布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调整情况的通知”,北京大学药学院艾铁民教授主编的《中国药典中药材及原植物志》,作为增补项目图书纳入“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出版规划”。此次增补的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出版规划全部项目共117项,涉及医药学方面的共24项。

据悉,2017年,由艾铁民牵头全国32家单位、近120名专家团队,历时5年编著的《中国药典中药材及原植物志》2022年正式出版。中国医学科学院肖培根院士在该书《序言》中指出,本志的出版为读者严谨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提供了详实的依据,为中药国际标准的制订提供了重要参考,并成为中药药政监督管理,中医药科研、教学、临床、生产、营销及国际贸易重要的参考书,为中医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艾铁民介绍,《中国药典中药材及原植物志》收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植物来源品种542种。每个品种均包括中称、拼音名称、拉丁名、来源、原植物、性状、功能主治项,每个品种均附原植物和药材图片,方便读者获取植物药基源、产地、鉴别和直观的影像数据,更准确理解和执行《中国药典》,从生产源头及全过程进行质量管理。这本著作本着追求建立药品最严谨标准的精神,对中药命名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创新和拨乱反正的建议。

物种的可追朔性:在物种文献的引证上借鉴了《中国植物志》(与世界上重要植物志相类同)作法,首引物种的原文献,次引在《中国植物志》的出处,后引在中国药典的首次收入的版次和页数,这就保证该药用物种的在生物学上可追朔性。

命名的唯一性:科学上命名原则是保证名称的唯一性,一物一名、一名一物。中药复杂性主要原因在于一种药材有多种基源的情况,但因给出多个带修饰语的中文名在临床上是行不通的。因此,本志对多基源的药材按基源不同分别给出拉丁药材名,总计涉及到大黄等114种多基源中药材。其他个别命名的药材名也做了相应修订,例如,真菌子实体药材命名添加药用部位拉丁名。

命名要符合拉丁语法:拉丁文中被修饰的主词一般放在前面,修饰词变第二格放在后面。就药材命名来说就是药用部位应放在前面,修饰它的学名变第二格放在后面。如金钗石斛Caulis Dendrobii nobilis就将主词茎(药用部位)Caulis放在前面,学名变二格Dendrobii nobilis放在后面。《中国药典》第1-8版都是如此处理的,这样处理是合适的,该志从之,但注意而后版次药典的处理则为英语词序。

关于学名的字体。《中国植物志》的中文版和英文版,世界上各大重要植物志如FLORA OF BRITISHINDIA(《印度植物志》)及Flora of North America(《北美植物志》)的植物学名的正名规范用的都是黑正体,命名者用的是白正体,所列文献中的斜体学名为该种的拉丁异名,这样既能和西文相区别,也能使学名的正名和异名相区分,对于保证学术上确切性是非常必要的。不知源于何时与何故国内出版物的拉丁学名都改为斜体印刷了,目前也未见有相关业界的规范文件。如果不按植物志严谨地规范学名字体,就有可能在国际标准和学术交流中,将物种的正名误认成异名。该志所列药典物种文献中,异名用斜体印刷就与正名很好地区分开,准确无误地表明该物种曾用过的异名,从而不会被误认成是两个物种。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作者:付东红)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