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差点成为体育明星,虽然他1936年出生于医学世家,父亲钟世藩是中国著名的儿科专家,母亲廖月琴则是广东省肿瘤医院的创始人之一——但他具有非凡的体育天赋:1959年,他参加第一届全运会,以54秒2的成绩,打破了当时400米栏全国纪录。那一年,他22岁,挂着奖牌,露出洁白的牙齿,笑得憨厚。两年后,24岁的钟南山从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毕业,并留校任职,意气风发。1963年,“四清运动”开始,钟南山也投身这场城乡社教活动,1965年,他还在山东乳山生活过一年,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睡凉炕,吃地瓜,种地除草,得到了当地群众一致好评,同年光荣入党。在历史风暴的席卷下,1968年,这位大学毕业生当了锅炉工,日日担煤运煤,不喊苦累。有一次义务献血400毫升后,钟南山照样回来烧锅炉,因体力不支而昏倒,幸亏同事救治……直到1971年秋天,他终于南下广州,与家人团聚,并成为广州第四人民医院急诊科一名医生。多年后,当钟南山院士接受采访回忆此刻,神情不复平静。可怕的是什么?钟南山说:“我父亲是1932年从协和毕业的,他毕业时已经是一位比较优秀的年轻大夫了……我差得太远了。这对我当然是一种刺激,这个刺激,重新唤起了我对工作更强烈的追求,我要把失去的时间赶回来。”
面对难度成倍叠加的人生“跨栏跑”,钟南山开始了“专业运动员”般的不懈奔跑,目标是:在医院一线,他跟其他医生学习、实践到深夜,回家又见缝插针地研读医学专著和专业英语。仅仅8个月,他记录了四大本医疗工作笔记,瘦掉了12公斤,从一个临床上“咳血”和“呕血”都分不清的小白医生,变成了令人信赖的钟大夫。同事们说:“原先圆头满腮、双目炯炯发光、笑口常开的一个大小伙子,变得高颧深目,走路时也在思考问题。”35岁,已近中年的钟南山,方进入人生拐点,事业从此突飞猛进。1979年起,钟南山先后担任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同年,43岁的钟南山在改革开放之初,赴英国爱丁堡大学医学院及伦敦大学呼吸系进修。2002年11月,国内出现了第一例非典病患。面对凶险,他临危请命:“把所有的重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医院是战场,作为战士,我们不冲上去谁上去?”2020年,当武汉被不明疫情笼罩,人心惶惶中,钟南山再次出征。在深夜的火车上打盹时,他的神情坚毅平和,仿佛只是赴寻常约会。2020年8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签署主席令,授予钟南山“共和国勋章”。院士之专业、战士之勇猛、国士之担当——正是从人生艰难中磨砺而出的“钟南山精神”。
年轻网友们毫不吝啬对这位大神的赞美:“钟南山院士真的有让人安心的力量,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他让我相信世上真的有超级英雄,大难来临时总会第一时间出现。” 《钟南山传》中有一则细节,钟南山的父亲在75岁高龄、眼疾非常严重的情况下,捂着一只眼睛完成了40万字的著作《儿科疾病鉴别诊断》。钟南山曾心疼地劝父亲别写了,父亲却说:“不要写让我干什么?让我等死吗?”
钟南山希望自己的子孙永远记住家风第一条:要永远有自己的追求。那位22岁的追风青年,一直活在85岁的钟南山心里。
(来源:中国青年杂志)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