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聚焦】丁洁:大医院儿科应加强

【两会聚焦】丁洁:大医院儿科应加强

 《健康时报》709期在头版、3版、24版以三个整版的力度重点推出问题报道《北京还缺几个儿童医院?》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开幕的当晚,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小儿心脏外科中心主任刘迎龙教授,全国政协委员、国际儿科学会常委、著名儿科肾病专家、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副院长丁洁教授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率先发表了对此文的看法和意见。(以下内容为节选)

  门诊量,统计会误导

  对首都儿科研究所、北京儿童医院门诊量5年翻番,2008年分别达到162万、235万,医院超负荷应对的状况,丁洁委员认为,现在医院只能这样疲于应付,即使有好的办法也无从实施。我们应该跳出来看这个问题,因为这不是单纯医院所能决定的———目前卫生行政系统对医院的评价指标中,“门诊量”是重要的一项。

  丁洁委员说:“由于是评价考核医院的指标,它就成为医院发展潜在的引导:追求规模,追求门诊量。如果没有这个潜在引导,医院的门诊量实际上可以很高,也可以减下来,取决于对医院绩效如何考评,如何计算门诊量。而在现有考评环境中,医院和医生都疲于奔命去‘迎合’考核指标。门诊量太高,自然会使患者就医不方便。”

  她介绍,国际上更注重“疾病管理质量”———单单诊断、治疗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负责对病人的教育、随访(包括复诊)等,这才真正体现对病人的关爱。评价一个医院的好坏,不是靠门诊量而是关注对病人的管理。

  复诊,多少人真的需要?

  对于患儿家长反应强烈的无休止频繁复诊,《北京还缺几个儿童医院?》一文中受访专家认为,在临床上存在更多的是该复诊而未及时复诊的患儿,原因是儿童疾病瞬息万变。

  但丁洁委员反问,有多少患者真正需要复诊?她说,高复诊量的存在,一方面是由于确实有很多该复诊的患儿被忽略和耽搁了。但另一方面,造成频繁复诊也有很多情感及社会的因素。其实是否需要复诊,是有科学依据、可以划分出来的,但现今的儿童多为独生子女,父母给予的关注度较高,同时对疾病知识的掌握度却较低,对孩子的关注度高于医学知识的掌握程度,结果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复诊。

  看病难,综合医院儿科也重要

  解决儿童看病难,丁洁委员认为,如果说多建儿童专科医院是一个外在解决办法的话,那么,加强综合医院儿科的建设,就是开发内在潜力、练内功,二者应成为有效的互补。

  儿童医院对儿童疾病治疗的整体设计、技术力量及软硬件配备,确实非综合医院一个儿科所能企及的。但是综合医院的儿科也有自身优势,它能够依托“综合”素质和能力,在解决儿童疑难重症等方面或许更具有优势。

  特别是在人才培养方面,综合医院也更有优势,这与儿童医院的功能正好可以互为补充。因此,对于儿童的健康和就医需求,我们应该给予多层次、多角度的关注,既要考虑增建儿童专科医院,也要加强综合医院儿科的力量。

  建医院,不在大小而在布局

  对于“北京再建一所大型儿童医院”的提议,丁洁委员的观点是,相对于建一所大型医院,医疗资源和医疗机构的合理布局更重要。

  “大型医院依托什么?人才从哪里来?破解了诸如此类的难题,新建的医院才能切实发挥缓解看病难的作用,而不至于成为一个空壳。”丁洁委员认为,南京和上海在建儿童医院方面,从城市布局规划的角度考虑就十分值得借鉴。因此,北京市卫生局事先一定要从城市医疗资源分布的角度,考虑好医院的布局,这样惠及的面才能更全面,受益的百姓也就更多。

  (来源:《健康时报》  2010年3月8日 统战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