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医校友】:我国著名解剖学专家刘其端先生

【北医校友】:我国著名解剖学专家刘其端先生

       1990年9月15日下午,内蒙古医学院大礼堂内哀乐声声、花圈环绕、气氛凝重。1500多名师生穆然肃立,为一位受人仰慕的老教授奉献的骨骼制成的标本,举行了隆重的揭幕仪式。

  这位献出自己遗骨的老教授,就是34年前,舍弃京都舒适生活,带着妻子女儿来到塞外青城的我国著名解剖学专家、一级教授刘其端先生。

         早在三、四十年代,刘其端先生就已在解剖学上崭露头角,有多篇论文在国内外发表。建国初期,他已是北京医学院解剖教研室主任,并担任着国家卫生部教材编审委员会特约编审和中国解剖学会名词委员会的委员。1956年,他得知内蒙古自治区要建立医学院,他的心动了。在支边大会上,他听到宣读的名单上有自己的名字时,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他说:“我会在草原上把事业干得非常漂亮的!”随即,他说服在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任教的妻子田淑珍,把即将报考大学的儿子只身留在北京,带着刚刚七岁的女儿,来到呼和浩特。

  人体解剖课,是医科院校的基础课,然而,筹建中的内蒙古医学院找不到一具可提供教学使用的人体骨骼标本。“上人体解剖课,没有骨骼标本怎么行?”他急匆匆找院领导说,“让我带着同志们到荒郊坟地挖一些无主的尸体骨骼吧。”“您这般年纪能行吗?”“行。”这么有权威的教授去挖死人骨头,干这种没人愿干的活?人们惊讶了,同时也被他那种忘我的创业精神深深感动了。他和学生又制作成200多具完整的人体骨骼标本及大量的头颅、躯干、四肢标本。学院当年就开设了人体解剖实验课。如今,老教授当年亲自制作的骨骼标本,有的仍在教学上发挥着作用。 

  刘其端教授在解剖学的教学岗位上孜孜不倦地奋斗了五十多个春秋,为国家特别是为我区培养了大批少数民族医学人才,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开办高、中级解剖学师资班,撰写了人体系统解剖学习讲义、人体系统解剖讲义、人体组织学讲义,亲自授课并发起创建了内蒙古解剖学会,使内蒙古的解剖学教研水平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跻身于全国的中上等水平。

  “十年文革”老教授饱经磨难。粉碎“四人帮”后,他不计前嫌,在古稀之年仍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工作。1980年,老教授的日程表排得满满的:他一边忙着筹备主持内蒙古解剖学学术年会,并准备参加第二届全国科协大会,一边赶写着总结了自己一生教学经验的论文。因过度疲劳,造成脑血管意外,病倒在床上。他的夫人田淑珍教授悲切的说:“他太热爱事业了,以至于身患重病也不注意休息!他太不珍惜自己了,以致留下了许多遗憾!”

  是的,刘其端教授爱事业胜过自己的生命,爱草原胜过自己的故乡,在内蒙古的34年,他没有晋升过一级工资,没有调整过一次住房,就连自己唯一的爱女的工作,还是组织主动出面解决的。他就像蜡烛,悄然发光,燃尽自己。

  1981年组织上送老教授回北京治病疗养,但他无时无刻不在眷恋着为之奋斗了后半生的内蒙古医学事业,只要病稍有好转,他就与家人说:“我病好了就回内蒙古,我还能带10个研究生。”他还不只一次地叮嘱家人,在自己过世后,把他的遗体捐献给内蒙古医学院供教学科研使用。

  1990年2月,在北京朝阳医院,身患肝癌已经奄奄一息的刘其端先生拉着前去探望他的学生和老师的手,用含混不清的语言一遍遍地说:“帮我翻翻身,把我的脸朝着西边,我要望着内蒙古,我要望着内蒙古……”2月16日,刘其端教授病逝。遵从他的遗愿,内蒙古医学院把他的遗体制成骨骼标本运回呼和浩特。

  老教授,您又回来了!您实现了自己的抱负和理想,您为边疆各族人民做了最后一次奉献!

(来源:内蒙古医科大学网站)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