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讲科普】帝王之痛——痛风

编者按

在国家大健康战略下,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是北大医学人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作为医学界的新生力量,让医学走进生活、融入生活,让大众知而能用、用而获益是医学生肩负的重要职责。

为提升医学生科普传播的能力,培养崇德向善的公益情怀和时代担当,打造兼具社会影响力的医学科普品牌,自2020 年9 月起,医学部学工部联合百度健康,举办了北大医学生科普展示大赛。19 家学院、190 余个项目、1000 余名学生展开精彩比拼,14 个项目进入到总决赛,争夺最后的桂冠。

北医官微、《北医人》杂志特邀部分获奖团队撰写科普文章,分享科普参赛故事,以飨读者。

帝 王 之 痛 —— 痛 风

在物资匮乏的年代,痛风又称为 “帝王之痛”,常被认为是一种帝王病、富贵病,一度成为了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而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帝王饮食摆上了我们的餐桌,帝王病也开始光顾寻常百姓家。在我国,痛风的发病率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明显升高,但大众对于痛风和高尿酸血症认知有限且存在一些的误区,这正是痛风发病率逐年攀升且常出现肾结石、肾衰竭等并发症的重要原因。

误区一:痛风是中老年病,跟年轻人没啥关系

国家风湿病数据中心网络注册及随访研究的阶段数据显示,我国痛风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约为48岁。所以在很多年轻人看来,痛风是中老年人得的病,离自己很遥远。然而,北京某高校对14214名入学新生进行尿酸检测发现,男生和女生分别有1/3和1/10存在高尿酸血症。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根据抽样调查的结果显示,新生中男性和女性痛风的发病率均不到1%,这可能与青年学生出现高尿酸血症的时间短有关系。但高尿酸来了,痛风也许就不远了。那么痛风和高尿酸血症年轻化的原因有哪些呢?

首先,饮食结构不合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呈现多元化趋势,尤其是年轻人,摄入过量高能量、高嘌呤类食物及酒类,这是导致痛风走向年轻化的最关键原因。其次,体重超标比例高。饮食不合理、缺乏运动、作息紊乱,这些问题在年轻人身上尤为突出,而不良生活习惯会引起脂肪代谢紊乱、体重超标,进而导致高尿酸血症的发生。最后,合并疾病愈常见。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疾病在年轻人中越来越常见,而这些疾病对尿酸的生成和排泄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误区二:痛风也就疼一阵儿,忍忍就没事儿

痛风的自然病程包括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期、急性期、间歇期、慢性期。在早期,急性期的表现主要是单一关节突然发作的红肿热痛,这也是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而在疾病初期疼痛发作后,可在2周左右自行缓解,不再有任何症状,患者又可以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称为“自限性”。所以有人觉得,痛风也就疼一阵儿,忍忍就没事儿。

事实真的如此吗?痛风如果不加以及时治疗,血尿酸仍高,结晶仍在析出,反复发作,病程将进入慢性期。慢性期包含两个含义,一个是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后,临床症状持续不能缓解,另一个就是痛风石的形成。此时病变往往不再局限于一个关节,而是出现在周身各个关节。尿酸盐结晶在关节反复析出,结晶越来越多,来不及溶解,就会在皮下形成痛风石,常出现于手及耳廓等部位。起初痛风石的质地比较软,随着关节炎的反复发生,质地变硬,就会破溃流出白色结晶,很难愈合,有的患者甚至需要通过手术进行治疗。尿酸盐结晶的长期沉积,还可以引起关节持续损伤,导致关节破坏、畸形,甚至残疾。除此之外,在引起关节表现的同时,高尿酸血症还会引起心、肾、血糖等一系列问题。

误区三:防治痛风,只要不吃海鲜不喝酒就可以了

说起痛风,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肯定没管住嘴”。的确,痛风与饮食是密切相关的,但我们体内的尿酸,80%来源于机体自身代谢产生,仅20%来源于食物,如果通过饮食控制及生活方式的改善,痛风仍反复发作,或者血尿酸仍不能控制在正常水平,则应启动降尿酸药物的治疗。

然而,需要强调的是,这并不意味着饮食的控制不重要,食物因素仍然是不可忽视的重要诱因。大家都知道要“限嘌呤”,少吃海鲜少吃肉,远离动物内脏和啤酒。但除此之外,还有一种能让尿酸升高,却被很多人忽视的隐形杀手——果糖。既往多项调查结果均显示,果糖过多的摄入不仅会影响痛风患者病情的控制,也和痛风的发生息息相关,痛风患者如果只是单纯强调限制嘌呤的摄入,而不限制富含果糖的食物,并不能减少痛风的发作。因此,对于高尿酸血症、痛风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还应尽量避免甜饮料、蜂蜜、高甜度水果等高果糖类饮食。

(表格来源自网络)

从古代的帝王将相到今天门诊千千万万痛风的患者,他们忍受着常人无法想象的痛苦和折磨。痛风的防治需要医患之间共同的努力,我们愿与大家一道,携手跨越疾病的围墙。


团队故事

团队成员

第一临床医学院 博士研究生黄红 谢文慧

指导教师 张卓莉教授

《帝王之痛——痛风》获得科普大赛一等奖

痛风是风湿免疫科常见疾病,随着高尿酸血症成为继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之后威胁人类健康的“第四高”,痛风的发病率也不断升高。在临床中,我见过满是焦虑的母亲,反复问我,“大夫,我的儿子才18岁,怎么尿酸就五六百了,我们该怎么办啊?”也见过毫不在意的大叔,对我说,“姑娘,我就爱喝两口酒,您可别劝我戒啊,不就是疼吗,我能忍。”

这一个个病人,汇聚成了我们作品中“懂王”的形象。“懂王”可能是我们的亲戚朋友,可能是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他对于疾病的认识不足,存在误解,却也对医学充满好奇与渴望。而医学科普,正是架起了一座桥梁,拉近了我们的距离。

从科室患者教育,到社区健康讲堂,再到科普大赛的舞台,回首自己的科普之路,她让百姓了解医学,又何尝不是让我加深了对于医学的认识。医学的本质是有温度的,她给每一个生命带来希望和信心,而医学科普自有的厚德尚道的精神内核值得我们每一个人追随。诚如老师们所说,北医不是为了培养现在完美的医学生,而是将来优秀的医生。守护人民健康是我们的初心和使命,而医学科普的初心,便是让权威的医学知识惠及大众,内化成类似每个人通识教育知识体系中的一部分,为提升全民健康素养、促进健康中国建设做出贡献。

但使世人无疾病,何惜架上药生尘。正如我们在展示最后所说,我们不是药神,我们希望成为每个人的守护神。



(来源:文 / 第一临床医学院 博士研究生黄红 谢文慧  图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