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讲科普】菊部血案
编者按
在国家大健康战略下,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是北大医学人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作为医学界的新生力量,让医学走进生活、融入生活,让大众知而能用、用而获益是医学生肩负的重要职责。
为提升医学生科普传播的能力,培养崇德向善的公益情怀和时代担当,打造兼具社会影响力的医学科普品牌,自2020 年9 月起,医学部学工部联合百度健康,举办了北大医学生科普展示大赛。19 家学院、190 余个项目、1000 余名学生展开精彩比拼,14 个项目进入到总决赛,争夺最后的桂冠。
北医官微、《北医人》杂志特邀部分获奖团队撰写科普文章,分享科普参赛故事,以飨读者。
菊 部 血 案
熬夜久坐之后,菊花的隐痛是否让您坐立不安?蹲坑半小时,手纸上的鲜红是否让您忧心忡忡?菊部地区的一桩“血案”,是痔疮从中作梗,还是肿瘤暗中作祟?如何拨开重重疑云,将真凶捉拿归案?我们将以侦探破案的形式抽丝剥茧,找出菊部出血的“真凶”,借此向大家分享痔的发生发展、诊治及其与恶性肿瘤的鉴别等相关知识。菊部血案,邀您同判。
嫌疑人一
我叫直肠癌,确实不是什么好人。虽然放血杀人的勾当我可做过不少(直肠癌可表现为排便带血、混有黏液、排便习惯改变等),但是菊长您看这次的受害者是年轻的人,也没有家族史,显然不是我的菜(直肠癌好发于40~80岁的人群,年轻人相对少见)。这血案与我无关~您再查查~
嫌疑人二
我叫内痔,我家住在局部地区肛门街道齿状线以上(即直肠下端)。虽然我会导致菊部出血,有时也会从肛门中露出(以便血和脱出为主要的临床症状),但我本人性格本分老实,很少引起菊部疼痛(内痔很少引起疼痛);我深居肛门里很少露面,再……再再说了,眼见为实,你们没有证据,不能说我是血案的凶手!
嫌疑人三
我是外痔,是内痔的邻居,我家住在齿状线以下(即肛管内)。我性格坦坦荡荡,在肛门外就能被看到。你要说菊部疼痛那可能是我的锅,但是菊部流血这件事我很少干,除非有血栓堵了我家门我才会爆发(受躯体神经支配,对疼痛和刺激敏感。症状以肛门处疼痛为主,特别是血栓性外痔,但流血少见)。哼,你要是想定我的罪,脱下裤子看一眼不就得了!这事儿,跟我没关系!
各执一词 全靠侦探出马
嘶~哎呀,这下可犯难了,三人都有嫌疑,却没有实锤证据,需要侦探来帮忙。
肛门视诊:在肛门外口未见紫红色柔软包块,故不考虑外痔。菊部大门处并没有发现什么异常。由此看来,不像是外痔所犯。
直肠指诊:戴手套进行手部触诊!嗯~嗯~圆的、软的、身板子挺规整,没摸到啥凹凸不平的硬块。手套上没有鲜血,直肠癌,可能也没你啥事儿了!(直肠指诊:内痔——圆形、柔软、形态规整;直肠癌——直肠内触及坚硬凹凸不平的包块,指诊后指套表面带有黏液、脓液或血液。)
肛门镜检:用窥镜看内痔!那再让仔细看看你,有点肿,还有点红(肛门镜检:肛门内口可查到柔软的紫红色包块)。内痔!认罪吧,都红肿成这样了,还说不是你出的血!
内痔:这,我,我承认是我干的,但也不能全赖我…谁让俺主人蹲坑就蹲半小时,肥宅吃肉不吃菜啊。
内痔认罪, 治疗、预防需谨记
内痔已经认罪,鉴于他目前并无坏死现象,受害者需注意如下事项:建议每天用温水坐浴2-3次;若出现疼痛,可以局部用解痉镇痛的药物(局部外用药物:局麻药、激素、解痉、中成药膏或栓剂),无法缓解还可考虑口服(口服药物:NSAIDs、抗感染、促进痔静脉回流)。
这样基本就可以抑制住内痔的猖狂行为了!如果内痔还做不到安分守己,可考虑注射硬化剂或胶圈套扎处置你,再不行,就直接手术。
保守治疗失败、或不适宜非手术治疗:
注射硬化剂、胶圈套扎;2、痔切除术;3、血栓外痔剥离术;4、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
为避免血案再次发生,上班族、学生党们要注意以下事项:
• 坚持体育锻炼
• 避免久坐、久立
• 避免久蹲排便
• 杜绝便时阅读
• 调整饮食习惯,忌辛辣饮酒
•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别再给这痔疮可乘之机!【镜头给侦探和菊长两人】没啥问题,我就先行告退了!
真凶就是内痔,菊部血案也就此告破。最后送各位陪审几句话:
大便出血非小事
及时就诊莫慌张
内痔外痔最常见
直肠肿瘤需提防
高纤饮食多运动
祝您 菊部安康!
团队故事
团队成员
第三临床医学院谢江淼;第四临床医学院苏昊周晨昱 庞智屿 周佐邑;第五临床医学院袁硕
“菊部血案”构思起源于我们切身的生活体验与临床实践:
一方面,不良的生活习惯使越来越多的人遭受便血和痔疮的困扰;
另一方面,将便血简单归因为痔疮而忽视了直肠癌的鉴别,酿成了许多的悲剧。
因此我们意识到,对便血这一情景的剖析与鉴别,其意义远大于单纯的对痔疮或者直肠癌的介绍,而以判案情景剧的形式呈现科普内容的想法,也在我们的脑海中浮现。
我们团队的6名成员分别来自相距30公里的3家教学医院,在参赛的69天时间里,我们经历了共计8次碰头会,5次剧本修订,4版视频剪辑,4版幻灯片制作,2版服装道具设计和数不清多少小时的准备。这两个多月里,我们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长:友谊,协作,朋友圈文案,甚至是演技。但最重要的成长,是那份对科普的初心与感悟。
医学科普是一座桥梁,由高深理论通向平易近人,由象牙塔内通向城镇乡野,由疾病痛苦通向健康安乐。
医学科普又是一颗种子,将科学的精神埋入心田,使医学的知识生根发芽,让人文的温度枝繁叶茂。
科普大赛已经结束,但我们的医学科普之路才刚刚开始。未来的北大医学人必将扛起医学科普的旗帜,让医学惠及千家万户。
(来源:文 / 第三临床医学院谢江淼 第四临床医学院苏昊 周晨昱 庞智屿 周佐邑 第五临床医学院袁硕 图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