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医人爱科谱】三个要点,八大措施,新冠疫情新形势下,防控这么做!
新冠肺炎疫情从2019年底在全球开始流行,目前已经进入第四波流行高峰,这次流行的毒株主要是奥密克戎变异株。我国受这波疫情高峰的影响,出现多地多点的本土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防控的形势非常严峻。近日,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医学部党委宣传部联合推出疫情防控知识系列讲座,邀请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李六亿教授录制公开课,全面介绍新冠疫情的流行特点与防控原则。本期《北医人爱科普》摘录课程精要内容。
李六亿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国家卫健委新冠疫情医疗救治专家组 成员
中国医院协会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
重点提示
从防控角度来讲,新冠变异株的传播途径没有发生改变,现有防控措施和疫苗仍然有效。
新冠疫情感染防控要点与措施
隔离传染源:患者四集中原则;无症状感染者;密接等。
切断传播途径:手卫生;遵循呼吸道卫生/咳嗽礼仪;做好清洁消毒与隔离;1米线:不聚集、不聚餐、保持礼貌交流距离。
保护易感人群:正确选择和使用防护用品;坚持健康监测;增强机体抵抗力(锻炼、营养、疫苗接种)。
新冠疫情流行病学及病原特点
新冠感染的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感染者包括无症状感染者和确诊病例,在潜伏期即有传染性,发病后 5 天内传染性较强。传播途径包括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另外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经气溶胶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后的物品也可造成感染。关于易感人群这一项,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或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后可获得一定的免疫力,但这个免疫力不是很持久,所以我们需要加强免疫。
防控新冠需要对新冠病毒的特性有所了解,新型冠状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持续30分钟、乙醚、75% 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均可有效灭活病毒。氯己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虽然病毒变异快,但对消毒因子的抗力没有发生改变,所以消毒的方法、浓度和时间等都没有改变。
那么校园疫情感染防控存在哪些问题?又面临哪些挑战呢?李六亿教授认为问题主要有三个:
1 流行持续时间长,有些人思想上有松懈麻痹;
2 防控措施落实不严不细,有漏洞,还存在传播风险和感染隐患;
3 发现隐患之后,应急处置不及时、不果断。
对于校园来说,防控也面临很大挑战。
1 校园人口规模大,学生多,而且疫情防控资源不足;
2 师生每天进出校园,封闭管理有一定难度;
3 校园很多场所密闭,人员多,如何减少聚集是极大的挑战;
4 校园疫情防控要求高,但防控专业力量不足,防控知识和技能比较欠缺。
这些都是我们面临的挑战,是对我们智慧的一个考验。
新冠疫情感染防控原则
首先要遵循国家的要求,要做到内外同防,包括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不发生疫情规模性反弹)。众所周知我们北大是与国际和国内交流都非常多的著名学府,所以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尤其大。那么,“四早”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是关键,因为发现越早,就能更早采取措施进行控制,就能把损失降到最低。
第二,是“四集中”,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同时,我们还要落实四方责任,四方责任包括属地、部门、单位和个人。我们每个人都属于“个人”,我们每个人都做好了,那么我们这个单位就安全了,我们这个部门也就安全了。
此外,我们还要做到人物同防,被污染的物品也是一种传播途径,所以我们包括对环境、进口冷链物品和外卖都要保持警惕,一定要做好手卫生。
在我国,新冠肺炎属于乙类传染病,按甲类传染病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新冠患者或者疑似新冠患者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单位和个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导致传染病传播、流行,给他人人身、财产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具体对各单位、个人有哪些要求呢?那就是要加强防控措施的落实,主要包括:加强风险管控,落实国家疫情防控要求,建立“熔断”措施,一旦发现涉疫人员,必须按照属地疾控部门意见坚决执行;动态调整核酸筛查,建立核酸筛查工作机制,对因求职、实习等原因频繁出校的学生群体进行定期核酸筛查,当前原则上每周进行一次;暂停线下培训;对于因毕业、就业、实验、就医等特殊原因需返京返校的学生,可坚持“一事一议”,经学校审批后可返京返校;做好涉奥人员疫情防控工作,加强闭环管理师生移出期的思想引导、心理疏导和帮扶指导;严格校园日常管理,倡导师生简单生活,科学佩戴口罩,“两点一线”上下学、上下班,倡导会议线上进行,学生坚持“非必要不出校”,返校后的两周内,非必要不串宿舍,师生返京7日内做到不聚餐、不聚会;严格重点场所管控,坚持人、物、环境同防,加强进口设备、冷链、快递等重点部位的核酸检测和环境消杀,坚决防范“物传人”。
新冠疫情感染防控具体措施
我们从个体的角度如何做好新冠疫情防控?我国新冠的防控,其实是一个人民战争,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做好了,那就筑起了新冠防控的铜墙铁壁。就我们每个人而言,预防新冠流行主要有以下八大措施:
1 积极配合疫苗接种
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是十分有效的防护手段,第三剂加强能显著提高对奥密克戎的抗体水平,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现有疫苗可有效预防重症和死亡,3岁以上人群可以接种。除了接种疫苗之外,我们还应注意休息、营养、锻炼等,增强机体抵抗力。
2 遵守咳嗽礼仪
我们在咳嗽、打喷嚏的时候,会排出成千上万的带有病毒的颗粒。如果咳嗽礼仪没做好,就可能对周围环境和周围的人造成传播或感染。因此在咳嗽和打喷嚏的时候,要做好相应的措施。
包括咳嗽或打喷嚏的时候要用纸巾或手肘遮住口鼻,防止飞沫飞溅。在公共场所,佩戴口罩。与人接触时尽量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当手部接触到呼吸道分泌物时及时进行手卫生。
3 科学佩戴口罩
室内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等场所应自觉佩戴口罩。佩戴口罩前应清洁双手,口罩应盖住口鼻和下巴,贴合面部,塑形鼻夹。摘口罩时不要碰触口罩外侧,摘口罩前后应做好手卫生。口罩潮湿、污染或破损后,应及时更换。
从下图中就可以充分看出戴口罩的重要性。
医用口罩的佩戴方法
1. 将口罩罩住鼻、口及下巴,口罩下方带系于颈后,上方带系于头顶中部。
2. 将双手指尖放在鼻夹上,从中间位置开始,用手指向内按压,并逐步向两侧移动,根据鼻梁形状塑造鼻夹。
3. 调整系带的松紧度。
注意事项:
1. 不应一只手捏鼻夹。
2. 外科口罩一次性使用(有效防护时间4小时)。
3. 口罩潮湿、受到污染后,应及时更换。
4 勤洗手
勤洗手要做好以下几点:
1. 及时正确洗手;
2. 使用流动水和洗手液洗手,或用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3. 应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20秒;
4. 尽量减少接触公共场所物品,如扶手、按钮等,减少需要洗手的次数;
5. 避免用未清洁的手接触口、眼、鼻等。
手卫生应注意哪些?
使用流动水洗手时:
1. 充分淋湿双手。
2. 均匀涂抹皂液至整个双手各个部位。
3. 揉搓双手整个过程至少15秒。
4. 应注意清洗双手所有部位,如指甲、指尖、指甲缝和指关节等部位。
5. 注意采用正确干手方式。
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时:
1. 取适量速干手消毒剂涂抹整个双手。
2. 揉搓双手整个过程至少15秒。
3. 揉搓至双手完全干燥后,手即达到安全的要求。
5 常通风
通风是简单易行又十分重要的措施,通风有助于稀释、降低室内可能存在的病毒量,更新室内空气,可以大大减低通过空气传播病毒的风险。在宿舍、教室、图书馆和办公场所等,应保持良好通风。现在春天来了,天气允许时,每天至少开窗通风2次,每次30分钟以上。通风的重要性有科学数据支持,香港学者研究发现通风可以有效降低飞沫污染的程度。
6 必要时消毒、规范消毒
一般情况下,低风险区域的环境与物品以及接触环境与物品的双手清洁即可,如去医院探视过患者,或接触过可疑症状的人,或接收国际快递等,需要消毒。那么如何消毒呢?视消毒对象的材质而定,耐高温、耐湿的物品适于热消毒(高温消毒:水浴56℃持续30分钟可有效消灭病毒、煮沸法、高温蒸汽法),如果消毒物品表面,可以用消毒剂如75% 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擦拭或喷洒消毒,注意氯己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如果是空气,可以采取通风或用有效的消毒剂喷雾消毒。
7 不聚集、不聚餐、保持礼貌交流距离
我们要尽量避免去通风不良或人群拥挤的地方,人口太密会使通风受影响,交叉感染可能性增大。聚餐容易造成聚集性感染,所以尽量不聚会,不聚餐,减少外出就餐。同时,要保持社交安全距离,在排队、付款、交谈、运动、参观时,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离。
8 做好健康监测,早发现,早报告
我们需要了解新冠肺炎十大主要症状:发热、干咳、乏力、鼻塞、咽痛、流鼻涕、肌痛、腹泻、结膜炎、嗅味觉减退。要坚持健康监测,对以上症状保持警惕,做到早发现,早报告。对于有暴露高风险的人群要定期核酸检测。对于疑似风险人员如有流行病学史(密接、次密接)应主动报告,个人行踪和身体状况应如实报告,不能因为怕被隔离而隐瞒部分情况,隐瞒会造成更大的传播风险。
总之新冠疫情的防控:一、隔离传染源;二、切断传播途径(手卫生、清洁消毒、隔离、一米线、使用防护用品);三、坚持健康监测、加强锻炼、加强营养和疫苗接种来增强自己的抵抗力,达到保护易感人群的作用。
(来源:北京大学医学部官微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