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那年,就想去基层看看
编者按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胸怀天下的北大医学人
将厚道北医精神带到祖国各个角落
带到党和人民需要的地方
点缀自己,点亮未来
毕业时,杨玄主动投身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高远的情怀能够延伸人生的视野,坚定的意志可以铺平前方的道路,他用亲身经历践行了这样的情怀。
杨玄(右)和同事在武汉第七医院
我想自己去看看
“很多朋友不理解,为什么我去首都读了一流的大学,以后要拿着和他们相差甚远的工资,回家乡做公务员。”杨玄坦言,下基层做选调生的决定受到外界的质疑。但是个人的意愿、家庭的支持和学校的教育,让他最终坚定这一选择。
他回顾从小学到研究生的求学经历,精力和视野只局限于书本,自感对社会的运作方式和国家体系缺乏最基本的了解。“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杨玄认为,要想解决具体的问题,就必须亲身去基层看一看。
“我想自己去看看贫困地区的人为什么就这么贫困,教育、医疗等条件为什么跟不上?我觉得只有对这些问题有了清晰的认知,才能为以后的工作打好根基。”
既要述民之所盼,更能解民之所忧。走向群众,融入基层,对他而言,不仅意味着自我锻炼,更是对未来工作的知识铺垫和经验积累。关乎老百姓一粥一饭的事情,不能有一分一厘的马虎。
择业是人生的重大决定,既往的经历对职业意向有深远影响。杨玄谨记父亲的教诲,“不要立志将来一定挣多少钱,而要在自力更生后懂得回馈社会。”
北大人的家国情怀也让杨玄明确自己的目标。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他希望身体力行去感悟北大人心中的家与国,把家国情怀融入不懈的奋斗中。
杨玄和村民一起清扫积雪
从校门走向机关门
杨玄认为,最大的困难是适应从学校走进社会、从校门到机关门的转变。尚未毕业时,他和很多同学的心态可以用“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来形容。在学校里,大家对工作的想象集中于能做成什么,却忽略了可能遇到的困难。走出学校,进入社会才发现,大展宏图的理想屡次被现实的挑战所阻碍。
“作为入职的新人,肯定要做很多琐碎的杂务。比如各种会议材料的准备、会务安排,还有文件流转,诸如此类的事容易让人浮躁。另外面临外界的‘诱惑’时,比如身边同学在企业里的工资比我们高几倍,这种情况下保持初心就显得难能可贵。”
事务的繁杂和物质的诱惑没有击退杨玄的初心,反而让他转变心态,沉淀思绪,不断适应工作的要求和时代的变化。
“学着把心沉下来、静下来,从小事做起,踏踏实实地把每件事做好。”对他而言,离开学校后的重要收获是心态上的转变。走上岗位前,他早已预估这是一条艰苦的、充满荆棘的道路。真正面临工作的困难时,他更深刻地意识到,信念才是帮助他披荆斩棘的关键。
“要坚定初心和决心,只要想克服,办法总比困难多。你面临的所有困难,其实都是你内心深处信念的问题。”困难越大,战胜困难后练就的本领越大,因此积累的信念也越多,这是他对信念和困难的理解。
杨玄搬运防疫物资
我也有害怕的时候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阻击战中,杨玄曾作为河北省首批援鄂抗疫医疗队副领队,赴武汉参与疫情防控工作。2020年1月23日武汉封城,次日,河北省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河北省卫健委率先进入紧急工作状态,工作繁忙的杨玄没能回家吃上年夜饭。1月26日大年初二,他跟随医疗队出发。
当时的武汉正处在疫情最危险、物资最紧缺、人心最恐慌的时期。“说生死未卜一点不夸张,万一真的回不来了怎么办,以后父母怎么办……”疑虑不断冲击着内心,但他仍然决定投身抗疫。“慷慨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这是北大人的家国情怀,这次我想去武汉!”
他提及自己曾有三次害怕的时候。第一次是出征时,作为首批医疗队中的一员,掌握的信息有限,对疫情的具体情况了解不足,走上未知的征途让他害怕。
第二次是到达武汉市第七医院之后,他亲眼看到医院所面临的病患压力,担忧疫情形势的同时明确了肩上责任的重量。
第三次则是得知身边的医护人员被感染的时候,“刚到武汉的最初一周,这种情形几乎每天都在发生,我们必须进行核酸检测,而等待结果的过程不亚于一场审判。”经过疫情的一系列挑战,“冀(既)来之,则安之”成为他所在医疗队的口号。
回首过去,杨玄满怀感慨,把三段挣扎的心路历程当作磨砺意志的必经之路。
杨玄担任河北省首批援鄂医疗队副领队
“指点江山”的背后
读习近平总书记给北大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时,杨玄还身处武汉抗疫一线,他提及自己的职业目标和缘由:“我们北大人受到国家和人民的重视,享受了这么好的资源条件,我们必须要做排头兵,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需要立志高远,而绝非立足于个人生活。”
仰望天空的同时必须脚踏实地,他回顾过往“指点江山”的愿望,联想到如今的医疗体制改革。他不否认发现问题的重要性,但更强调研究现象和解决问题。志不求易者成,夸夸其谈不能攻克改革难题;事不避难者进,透彻研究是改革者的时代使命。甘坐冷板凳,才能锤炼真本领,做一个“专家型的人才”。
对于医疗体制改革,杨玄有具体细致的个人规划。“要多读医疗体制改革方面的内容,对河北省乃至中国的医疗体制有更深刻的了解。除此之外,应该拓展知识面,比如关于历史的、地理的、中西方文化的知识,这样才能建立系统性的思考。”
杨玄说,面对新冠疫情突袭,医疗体制改革长路漫漫,但只要扎根基层、脚踏实地,就能积累受用一生的宝贵财富,并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公共卫生是指引方向的罗盘
与临床医疗服务相比,公共卫生回报周期较长,被称为“看不见的战线”。公共卫生不仅研究公众健康,还关注经济社会的发展、公共安全以及社会的公平正义,是隐藏在社会蓝图后的重要领域。“虽然我们身处病房之外,却也能够实实在在守护病房内每一名医护、每一位患者的健康。”杨玄对公共卫生工作的意义进行了这样的阐述。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展望未来,杨玄强调,他对担当的认识——在集体利益面前能牺牲小我,成全大我;在急难险重面前敢于冲锋在前,发挥模范作用。
“学习了八年的公共卫生,我始终对这项事业抱有特殊的感情。现代医学如海上行舟,公共卫生则是为之指引方向的罗盘。保卫公众的健康就是我们的责任。”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也是我国公共卫生体系的一次“大考”。如何补齐短板弱项,重塑医卫体系,需要公共卫生工作者持续的探索。
个人发展的道路宽广而又未知,人生方向同样需要“罗盘”的指引。杨玄寄语学弟学妹们:“无论将来从事何种工作,最重要的是做到真正了解自己,能发挥自己的优势、贡献自己的价值。在任何一个行业创造价值都是为国家做贡献,都是值得敬佩的。”
2022年,北大医学办学110周年。杨玄说,母校是永远的港湾,北医的栽培给了他行稳致远的能力和信心,北医的爱国情怀给了他逆行武汉的勇气和力量,北医的厚道精神给了他战胜困难的底气和信念,值此母校110年华诞来临之际,衷心祝愿母校续写佳绩、再创辉煌,济世美名传四海。
人物简介
杨玄,1990年1月生,河北石家庄人。201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18年7月参加工作。北京大学医学部2015级公共卫生学院硕士研究生。现任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健康处三级主任科员。2019年9月至2021年12月,先后在保定涞源县上庄乡横山岭村、辛集市卫生健康局基层锻炼。2020年1月26日至3月20日,作为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副队长,在武汉参与疫情防控工作。2020年获评委直优秀公务员和优秀绩效等次。
(联合策划 / 宣传部 学工部 素材、图片 / 受访者提供 统筹 / 张湄芷 郑辉 采写、排版 / 雷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