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医学生里的“六边形战士”

编者按

近日,北京大学学生年度人物•2022评选结果公布

医学部三名同学入选

他们分别是

第二临床医学院2020级硕士生张小帅

第三临床医学院2015级临床医学八年制博士生韩耕愚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2018级直博生刘宁宁

学习成绩优异

科研成果卓著

投身学生工作

参与志愿服务

一起来认识他们

张小帅

第二临床医学院2020级硕士生

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次)、北京大学三好学生标兵(2次)、北京大学学术创新奖、一等国家学业奖学金。

夯实基础,砥志研思

张小帅时刻铭记导师江倩教授的教诲:“医学科研来源于临床,并服务于临床”。在导师的指导下,张小帅以“改善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预后,建立个体化、精确预后预测体系并运用于治疗选择及干预策略”为己任,专注于慢性髓性白血病的“慢病化”长程管理策略及耐药发生机制研究。利用作为国家血液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北大人民血液科平台患者数量庞大、诊疗规范、随访规律的特点,回顾性收集并利用患者数据资料,协助导师建立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随访数据库,探索并建立适用于中国的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接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的早期严重血液学不良反应预警系统、分子学反应预测模型、治疗失败预测评分系统等,并协助导师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多中心验证研究,并推广应用,形成慢性髓性白血病个体化精确诊疗评价体系,用于指导诊断、危险分层和制定个体化精准治疗。针对慢性髓性白血病耐药机制相关的基础研究也取得了一定进展,为进一步理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耐药以及未来发现新的潜在治疗策略奠定了基础。

相关研究多次在国内外学术会议、血液学领域权威杂志上进行汇报和发表:目前共发表或接收中英文文章10篇,其中第一作者SCI文章6篇,其中4篇均发表在血液学领域权威杂志《Leukemia》,累计影响因子67分,第一作者中文核心3篇;多项研究结果入选美国血液学年会、欧洲血液学年会、John Goldman iCML国际会议、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全国白血病·淋巴瘤学术会议、中国血液肿瘤青年论坛等口头报告及壁报展示。

新时代青年,有一份热,发一份光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张小帅积极投身社会工作及志愿工作:担任人民医院科研二支部宣传委员,认真做好支部日常工作,完成人民医院 “百年征程·信仰之路”党史演讲比赛的活动策划;积极参与医院导医导诊、职工查体等志愿服务;参加赴通州实践团完成通州区异地医保知晓抽样调查、翟各庄村民健康档案建立等,并参与撰写异地来京就医攻略,方便患者就医就诊。

在工作学习中,张小帅发现许多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治疗信心不足,在导师的指导下,撰写数十篇科普文章发表在“髓遇而安”微信公众号,平均阅读点击量达5000人次/篇,并被多个同行平台转载、交流,累计受益患者超过5万人次;完成线上、线下数十场血液肿瘤患者疾病知识教育会,组织策划“9·22国际慢粒日”系列活动,策划拍摄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纪录片《千帆过境·向阳而生》,播放量超过5千人次,获得一致好评。将专业知识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也为健康中国的建设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

寄语:

既然心怀白衣梦想,下定决心,便义无反顾、勇敢前行。心有所信,方能远行。我将用敢于担当、勇于奉献的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在医学浪潮中,脚踏实地、坚定不移地发光、发热,为做一名有温度的新时代医生科学家而努力、奋斗!


韩耕愚

第三临床医学院2015级临床医学八年制博士生

在校期间多次获得国家奖学金、北京大学五四奖学金、北京大学学术创新奖、北京大学优秀医学生特等奖学金等,连续7年获得三好学生标兵(四次)及三好学生荣誉称号等15项校级及以上奖励奖学金。

求索不止,科研以求创新

响应国家“健康中国2030”的号召,做一名科研“先锋者”,追求真正有意义、有创新性的研究一直是韩耕愚心中的科研目标。

目前,韩耕愚共计发表高质量中英文文章15篇。2021-2022年,他以第一作者(含共一)发表SCI论文10篇,累计影响因子超过29分。在学术交流方面,被邀请参加全国脊柱脊髓大会进行壁报交流,并多次被国际会议邀请发言。此外,从本科阶段开始,韩耕愚就为课题组撰写并中标了多项基金,包括北大医学交叉研究种子基金、北医三院临床队列建设等,项目金额共计113万元。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进程的日益加剧,老年腰椎退行性疾病已经成为患病率高、严重威胁公众健康的一大类疾病。韩耕愚在临床中观察到,椎旁肌肉作为腰椎的重要结构之一,却一直无法融入到疾病诊治中。因此,在导师的指导下,他建立了国人肌肉退变基线数据,并在国际上首次提出椎旁肌肉术前评估体系,将骨骼与肌肉在腰椎领域有机结合。这项成果填补了椎旁肌领域的多个空白,旨在为广大饱受腰椎疾病痛苦的患者提供更深入的术前肌肉精准评估及预后预测,有望形成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研究成果在《J Orthop Translation》、《Spine》和《Eur Spine》等脊柱外科顶级期刊上发表,得到了同行们的广泛认可,并获得《Orthop Surg》2021年度最受关注TOP20称号。

力学笃行,博学而铸良医

“博学而后成医”,是韩耕愚一直铭记在心的道理。

韩耕愚在学习上努力做“领学者”,五年荣获班级第一,力争上游。在临床中,他一步步实现从“医学生”到“住院医师”再到“外科医师”的转变,通过丰富的临床知识和精练的外科技术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管理住院患者300例以上。

2022年除夕夜,韩耕愚没有回家,而是选择在骨科病房站好最后一班岗,成功处理了多个紧急情况。作为一名青年医师,他清楚心中的信念和肩上的责任。疫情当下,医生的责任得到了扩展,预防与治疗同样重要。受到前辈们“逆行出征”的鼓舞,他多次参加疫苗接种服务,帮助构建基层防线。此外,在多个科室急诊坚守岗位,接诊患者3000人次以上,熟练掌握抢救技能和危重症诊疗,对各种紧急事件能够心中有数。

赤子之心,实干中修党性

从社团部长到北医三院学生会副主席,再到如今的八年制本科生及研究生党支部书记兼学生党总支组织委员,韩耕愚一直保持一颗赤子之心,做一名“引领者”和“凝聚者”,服务同学、助力成长。

韩耕愚一直做好党员发展工作,目前他负责管理5个年级的党员及发展对象。在两年时间里,党支部从刚成立时只有3位党员到现在超过30位党员。在他的带领下,同学们在故事中学习党史,在交流中提高科研临床能力,超过半数党员获得院级及以上奖励奖学金。此外,韩耕愚秉承以党建带团建的理念,联合各级团支书组织了多次党团日实践活动,其中的“觉醒青年”暑期实践队获得优秀实践团队称号,并被北医三院官网报道。

韩耕愚时刻怀着武装思想,筑牢党性的观念。在建党一百年之际,他参加了北医三院党史知识竞赛并获得二等奖,并被评为北医三院优秀共产党员。2022年主动参加并完成了北京大学青年理论骨干人才高级研修班培训计划,文章在《大学生》期刊上发表。

寄语:

“青山难阻鸿鹄志,弱水如帆助我行”,我将继续在医学之路上砥砺前行,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刘宁宁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2018级直博生

先后获得国家级奖项1项,省部级或校级奖项8项,包括国家奖学金、北京大学五四奖学金、北京大学三好学生标兵、北京大学校级优秀学生干部、北京大学优秀团员、北京大学“首期北大青年理论骨干人才培养”优秀学员等。

砥志研思,砥砺前行

“勤奋、严谨、求实、创新”,自入校以来,刘宁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北大学子的优良学风。

除高质量完成课业学习外,刘宁宁协助老师申请各项基金项目、积极参加院内外的各项培训、门诊学习、生物反馈等。深耕精神卫生领域,她本着“严谨、求实”的态度,在科学问题上不断“创新”,专心钻研。依托于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的国家级平台,在课题组老师的指导下,刘宁宁专注于儿童多动症(ADHD)领域,在对大量文献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对ADHD共病破坏性行为障碍的预后和执行功能、ADHD脑影像的异质性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为ADHD的个体化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证据,相关科研成果先后发表在国际权威杂志上,已发表或接收SCI文章10篇,累计影响因子56分,其中一作或共一6篇。

此外,刘宁宁还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活动,多次受邀在全球近红外脑功能成像大会、世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大会、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精神病学基础与临床分会全国学术年会等进行口头汇报或壁报展示,并获得优秀博士论文等称号。

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儿童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世界卫生组织显示,世界上大约20%的儿童和青少年有心理健康问题,然而我国当前儿童精神科专业医师不超过1000人。在获得保送资格后,刘宁宁将自己的理想和国家的需求相结合,选择了自己热爱,同时又是国家需要的儿童精神卫生方向。

虽然精神心理疾病近些年逐渐走进大众的视野,我国在精神心理疾病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目前我国精神疾病患者依旧存在被歧视的情况,患者及其家属依旧有很严重的病耻感,这阻碍了大众对疾病的了解和患者主动寻求医学帮助。此外,目前虽然网络很发达,但多数心理健康方面的内容来自私营公司或者机构,内容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对于真正有需求的患者或家属来说,他们从中能获取到的信息价值有限。多次从早上8点到晚上10点,甚至凌晨2点的跟门诊经历,更是让刘宁宁深刻认识到我国儿童精神卫生领域资源的匮乏。

因此,刘宁宁将自己的专业知识跟社会需求相结合,独立创建了个人微信公众号和知乎账号,聚焦多动症及相关疾病,累计发文200余篇,阅读量30余万,并于2022年4月获得知乎“成长力榜第15名”。如今,越来越多的患者在门诊会提到,看过她的文章后,他们不再自我怀疑,有了寻求专业帮助的动力。

身体力行,全面发展

刘宁宁连续四年担任精神卫生研究所科研班副班长、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研究生一支部宣传委员、儿童组学生负责人。她关注同学身心健康,组织协调多项活动,负责支部手册的撰写工作,累计记录百余篇会议和活动总结,支部手册也多次获得“优秀”的反馈结果;多次制作组内和学院的宣传视频、海报,获得一致好评,制作的招生视频在北京大学第六医院教育处公众号推出,并在北大六院夏令营招生中播放。

日常生活中,刘宁宁也是一个积极乐观的人,周围的人评价她“每天都充满活力,感觉有无尽的能量”。“读书之于精神,恰如运动之于身体”,她还积极参加各项体育锻炼,经常带动周围同学一起参加羽毛球、乒乓球、壁球、游泳等活动。

寄语:

“脚踏实地,仰望星空,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希望立足我国精神心理健康,通过努力,为我国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素材来源于学工部  编辑/韩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