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立荣——在这里,她有93个“孩子”

在北医校园里

有着我们最熟悉的陌生人

他们润物无声,默默守护

平凡而伟大

朴实且勤劳

他们是校园保安、食堂厨师

车队师傅、宿管阿姨……

或许我们很少注意他们的工作

也很少驻足和他们交流

但他们一直以劳动者奉献与奋

为校园安宁提供坚实的服务保障

值此劳动月

宣传部与后勤党委联合推出

“劳动者之光”系列人物

我们一起

致敬北医劳动者

本期人物

潘立荣    北京市东城区人

1989年参加工作,退休后2021年1月来到北京大学医学部任学生公寓7号楼宿管员,2022年4月调到进修生公寓至今。

“人心是肉长的”,爱也是相互的

潘立荣几乎认识楼里的每一个孩子。早上学生出门时,她会叮嘱:“孩子,一定要注意安全”;晚上学生回到宿舍,她也会寒暄道:“孩子,回来啦”。

潘立荣喜欢把“孩子”这个词挂在嘴边,“觉得这么叫来好像特别亲热,感觉和同学们没什么距离感。”除了每天的日常工作,潘立荣还特别关注同学们生活心理问题。因为一直保持着热情亲切的态度,同学们也乐意和她讲讲生活中遇到的烦心事和难题。

看到学生洗床单的盆子太小了,她会拿来大盆借学生装床单;了解到室友之间合不来,她会认真进行开导沟通、帮忙调整房间。虽然这些学生已经步入工作阶段,但对潘立荣来说,她们还只是一群孩子,“在外面生活,学习工作都很辛苦,生病难过的时候,肯定特别想念父母家人,或许我能做的就是多安慰支持她们,为她们的生活做好保障”。

潘立荣说,她并不是一开始就对这份工作保持热情,也经历过心理的波动。在上一份工作退休后,潘立荣不想窝在家里无趣地度过退休生活,想找份新工作让生活规律起来,而她又特别喜欢孩子,所以决定在学校里当宿管。起初,潘立荣在7号楼工作,没过多久,她发现每天的生活枯燥乏味,除了日常清扫、检查工作,只有早上和晚上能与出门和回来的孩子们说上几句话,更多时间都是一个人待着。这与潘立荣预想的晚年生活大相径庭,她便有了放弃的想法。

一天傍晚,日暮降临,潘立荣看到有床被子还晒在外面,她担心寒气侵袭被子,就把被子收了回来,并写了张纸条说明。第二天,她看到被子被取走,以为纸条被拿走或扔掉了,走近一看却发现,放置被子的地方留下了她写的纸条,而且纸条上多了一行字:“多谢,祝好!”

回忆起这件事,潘立荣的声音有些颤抖,正是因为这张字条,她突然觉得自己的这份工作是有意义的,温暖和爱并不是单项给予,而是相互传递的。她说,这是激励她把这个工作继续做下去的动力,直到现在她还保存着这张纸条。

有学生路过大门时,会来给她送个橘子、苹果,向她道一句:“老师,辛苦了!”也有学生不好意思当面道谢,在楼群中表达自己的感谢。“人心都是肉长的”,对潘立荣来说,自己的工作和付出能得到孩子们的回应,也是一种温暖的慰藉。

“我也没想那么多”

2022年疫情严重时,潘立荣担心回家后被封控而无法到岗值班,于是和另外一位宿管老师协商每人各连续值班6天。那天,正好是潘立荣值班,有两个同学慌张赶来找她,其中一人高烧39度。潘立荣突然想到自己抽屉中的那盒药——她小时候身体不好,摘除了扁桃体,比普通人少一道防护机制,更容易感染呼吸道疾病,所以家中常备些清热退烧的药物。疫情发展迅猛突然,家中也只剩下两三盒清感颗粒,她提前拿了一盒到招待所以备不时之需。得知学生发烧,潘立荣立即把药给了学生,“总不能让学生在屋里就那么烧着吧”,让学生把烧退下来,是潘立荣当时唯一考虑的事。事后也有人说那时候怎么把药给别人,潘立荣笑道:“我当时也没想那么多,毕竟她是孩子,我还没有发烧,总不能让她干烧着呀。”

“其实一开始我真挺害怕的,但我不能慌,毕竟我在这儿就像他们的家长一样,如果我都慌了,她们会更害怕。” 还记得一个发烧学生哭诉着不想去医院,听到学生的难过,潘立荣也跟着酸涩起来,她耐心写了很长的信息劝慰道:“孩子,医院有药也有人照顾,你的病肯定好得特别快!孩子,不要害怕,你将来也是医生,你一定要早点好起来,这样等到我们生病的时候,你才好给我们看病啊!”

最危急的时刻,潘立荣站在孩子们身后,成为他们最坚实的保障与后盾。

不止是个“看门老太太”

潘立荣在介绍自己的日常工作内容时,非常郑重地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两大页手写纸:打扫院内屋内卫生、巡查地下室、每个学生房间内的用电情况、不定时巡查公共设施和安全隐患并对故障设施进行报修等。

她的工作好像用两页纸就总结完了,她的每天好像都是为了一些平凡琐碎的事而操劳,但她从来没有轻视过工作中的每个细节。“虽然我们的岗位很平凡,挣的钱也不算多,但是既然做了这份工作,就要把这工作做细致到位。”

她会观察同学们的情绪变化,聊天进行开导;她尽可能让同学们住得舒心,遇见能帮忙的事情就不辞余力地为同学们排忧解难;她时刻关注着楼群中的消息,即使已经睡下,看到紧急消息也会立即回复解决。潘立荣打趣道:“其实说白了,我就是个看门老太太,我们的工作也特别细碎频繁。但我们的工作是保障学生生活安全便利中的重要一环,一定要有细心、责任心,要认真对待。”

潘立荣虽然已是退休的年龄,但她看起来好像只有40多岁,而且从没有停下向前奔忙的脚步。她日常也会化妆打扮,让自己整洁大方,积极向上;不上班的时候每天打打乒乓球、跳跳操,早睡早起,保持规律的生活,让心态和身体都保持年轻。

工作以外,潘立荣还喜欢阅读,浏览社会新闻。虽然对自己的学历有所遗憾,但她总是感叹,“我们这个岁数脑子已经跟不上了,但还是得多读书,多学习!”

潘立荣负责细心,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全力保障同学们的生活,她爱着楼里的每一个孩子。“只有在生活上多给学生照顾,减少他们的后顾之忧,他们才能更好地学习”。谈到对未来工作的计划,潘立荣笑道:“我越来越热爱这份工作,想一如既往地做下去,我愿意一直为学生服务。” 喜欢把生活打理精致的潘立荣,喜欢和学生们交流,喜欢为学生们排忧解难,她说,自己不止是个“看门老太太”。

《劳动者之光》

International Workers' Day

劳动创造幸福,实干成就伟业。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礼赞劳动创造,讴歌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勉励广大劳动者勤于创造、勇于奋斗。

五一劳动节之际,宣传部、后勤党委联合推出“劳动者之光”系列人物,

邀请同学们走近校园里普普通通的劳动者,记录平凡岗位上每一位值得被看到的劳动者,

以此向所有在校园服务保障一线默默奉献的工作人员致敬!



(北京大学医学部 宣  联合策划 / 宣传部、后勤党委  统筹 / 冯黄于飞、江书省、彭琳琳  采写 / 程曦  图片 / 高浩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