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玲:一台手术、一个家庭、一个学科
编者按
日前,北京大学医学部第十二届“女教职工之星”揭晓,在临床、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岗位上奋斗的九位北医女性当选,其中包括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尹玲。在“女教职工之星”与“青年师生面对面”活动中,尹玲分享的主题是“呵护一朵花蕾 启蒙一个学科”。北医官微带大家一起聆听尹玲分享的精彩内容。
2019年5月周三的一个晚上,当时正在吃饭的我,接到了儿科医疗主任熊晖老师的一个求助电话,她希望我能帮儿童癫痫病房住院的一个小女宝,切除她体内的卵巢肿瘤,协助治疗她的重症脑炎。这个小女宝来自山东邹城,年仅4岁半,之前曾因病重昏迷被外院放弃治疗,家长抱着一线希望带孩子来到北京,急诊住到了我院儿科,她患了一种自身免疫性脑炎。
患儿的需要就是命令!第二天中午,我在手术室门口从妈妈怀中接过小宝儿,把她转交给手术室姜鲁萍护士长,并在麻醉科曲元主任医师团队的全力配合下,完成了迄今文献报道的、年龄最小的“卵巢畸胎瘤合并抗NAMDR脑炎”的腹腔镜手术,也自此跟小宝儿一家结下了一生的情缘。
随后,我们又协助儿科处理了2个这样的罕见病例。我开始检索大量的文献并意识到儿童与青少年妇科学是儿科与妇科的交叉亚学科,它涉及遗传学、人口学、性学、教育学以及社会学等多个领域。国外已经有80多年历史,而国内仅有少数医院开展了部分工作,在医疗资源发达的北京地区也只有北京儿童医院中医科开设了“小儿妇科”专业,远远不能满足临床的需求。
去年6月初,我大胆地向科室提出了增设“小儿妇科学组”、增开“小儿妇科门诊”的建议。在医院和科室的大力支持下,我们迅速组建团队并于 6月25日正式在京城三甲医院首推少儿妇科门诊,一经推出便引爆了京城媒体圈儿,《中国妇女报》《健康报》《医师报》《生命时报》《健康时报》以及央视频、健康界、新华网等主流媒体争相报道,包括咱北大医学部和我们医院的官网,也都给予了我们极大的关注与支持,今天也一并致谢!
在临床实践中,我提出了“发展少儿妇科,造福未来母亲”的口号。在目前我国人口出生率呈现下滑的大背景下,保护好当今现有女孩儿的生育力,让她们长大之后,快快乐乐地成为妻子和母亲,健健康康地为祖国孕育下一代,是一个亟待得到全社会关注和支持的领域。
如果我今天的分享能为在座的各位提供一点儿启发,请给我们北大医学、给京城首家三甲医院少儿妇科点赞!谢谢您的聆听。
[人物介绍]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北医人,尹玲1982年步入北医这所世界闻名的医学殿堂,她如饥似渴地学习医学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尽可能地涉猎人文、哲学和社会知识,为成为一名出色的临床医学家而努力。1986年,她光荣地成为一名共产党员。1988年,留院工作后,她兢兢业业、立德树人。
尹玲师从刘运明教授学习妇科微创技术。2006年8月始,她担任本院“妇科内镜学组”组长,开始举办全国妇科内镜培训班,负责学员的招生、授课和带教。针对内镜班学员回原单位开展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尹玲下基层亲自指导,手把手带教,实现“扶上马,送一程”,真正将技术送到基层。截止疫情前,共办班101期,为国内29个省市,培养妇科内镜专业技术人才1048名。该项目被评为“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为我国妇科微创技术的推广和普及作出了卓越贡献。
尹玲组建“妊娠期妇科腹腔镜手术”团队,给合并妇科问题的孕妇和家庭解除“燃眉之急”。2008年以来,尹玲率领的微创团队,开展孕期妇科腹腔镜手术近200例。她认真对待每一位患者,术前耐心而充分地沟通和准备,术中认真而仔细地操作,术后严密而谨慎地观护随访,使该项技术广为同行认可。她严谨认真的治学精神,也在影响着科室的下一代,让年轻人茁壮成长、人才辈出。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要求,2012年尹玲率先引入单孔腹腔镜技术,开展了本院妇科第一例单孔手术,让“小疤”变“无痕”梦想成真。随着经验的积累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尹玲结合我国的国情,对该技术进行了改良,进行了随机双盲对照科研,发表论文的同时,也积极将此项创新技术推广至全国各地,让众多患者受益。
2022年6月25日,尹玲在京城三甲医院推出少儿妇科门诊,广受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欢迎,多家媒体争相报道。
作为资深临床医生,尹玲除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外,积极投身社会公益活动之中,数次参加医院、医师协会、医学会组织的义诊活动,足迹遍及祖国大江南北。作为卫生部门专家,尹玲参加国家级生殖健康与计划生育和妇科微创技术项目,为国家卫生政策的制定献言献策。
(文字来源 / 北京大学医学部工会 图片由专家本人提供 编辑 / 秦子玉 徐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