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百年·征文】精进技术 科技创新 为健康中国做贡献
——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党员郭卫
编者按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为热烈庆祝党的百年华诞,充分展示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历程和伟大成就,以文字的形式总结回顾北大医学与中国共产党的紧密联系,反映建党100周年来的时代变迁和人民生活变化,激励师生员工坚定理想信念,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创建“双一流”工作优异的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医学部开展以“牢记初心使命 书写时代芳华”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北医新闻网选登优秀征文,以飨读者,同时欢迎广大读者积极投稿。
【引言】
“好在碰到了您,要不我的腿就没了,我差点吓死了。您看我现在走得多好,上楼、下楼、跑步,啥也不耽误。”术后半年来复查,小魏开心地跟郭主任说。“到您这儿,就算截肢我也愿意。”已经70岁患软骨肉瘤的肖大爷拉着郭主任的手。“我们知道这个瘤子很大,不仅要切骨盆,瘤子还把尿道、肠子、膀胱都挤压得很厉害,但我们相信您,求求您,保住我闺女的腿吧,她太想跳舞了。”一进门,小旭的父母就给郭卫跪下了……每到周一、周二的上午,在郭卫主任的诊室,总在上演着各种悲喜剧。
郭卫,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肿瘤科主任,建立了全身不同部位骨肿瘤的规范化切除及功能重建方法,为6000余例患者成功地保留了肢体功能;开创性地解决了骨盆肿瘤整块切除及骨盆环重建、儿童保肢、骶骨肿瘤整块切除等世界性难题;在提高肿瘤治愈率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患者的术后功能,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患者的心目中,郭卫是“再世华佗”一般的存在,“医术精湛”“医德高尚”“仁心仁术”“医之楷模”“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了不起”“亚洲第一刀”等词高频率地出现在网站论坛的评价中。而让郭卫来介绍一下自己,他会说:“我啊,就是一名普通的党员,在自己的岗位上做自己的工作。”
“党员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怕困难”
“我作为一个新中国的青年,思想上一直向往着党,要求进步,把加入中国共产党作为我的理想。我立志为党工作,不断提高和加深对党的认识,认真积极地为党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三十多年前,郭卫还是一个意气风发的青年医生时,写下的入党志愿书里的内容。“认真积极地为党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他的初心,也是他这三十多年来执着的坚持。他秉承着这颗初心,不断精进技术,在手术台上勇扫“雷区”,带领他的团队探索创新,为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自1998年7月结束在美国的学习,郭卫就回到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在刚成立一年的骨肿瘤科工作至今。跟随骨肿瘤科成长近20年,郭卫说自己很幸运。
攻读硕士期间,郭卫就跟随广州中山医科大学黄承达教授开始接触骨肿瘤专科,学习了骨肿瘤的基本诊疗方法与实验技术;博士期间,又跟随中国骨科泰斗、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科建立者冯传汉教授开展骨巨细胞瘤的研究,掌握了肿瘤细胞及分子生物学的知识及技能,为之后的科学研究及培养研究生奠定了基础。特别是回国以后,郭卫跟随骨肿瘤科首任科主任徐万鹏教授一起工作4年,学习到了大量的临床手术技巧,积累了处理复杂病例的丰富经验,为之后自己独立临床工作及领导科室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也为后来成为科主任创新开展骶骨、骨盆肿瘤外科治疗奠定了基础。
骶骨、骨盆肿瘤由于不易发现,往往十分巨大。丰富的血管和中枢神经组织为肿瘤提供了天然庇护所,助其在盆腔疯长,整个盆腔的脏器都会被挤到一侧狭小的空间,肿物向上压迫腹腔,下极则骑跨过腹股沟韧带向大腿延伸,肾脏、膀胱、女性附件等重要脏器和大血管紧紧贴着肿物。而要在这个部位动刀子,手术创伤大、难度高,术后并发症却不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骨盆都被视为骨肿瘤手术的禁区。特别是骶骨肿瘤前后路联合切除手术,被国外同行称为“Unresectable operation”(不可切除的手术)。那时,很多患者因局部肿瘤的快速进展而发展为截瘫,严重的疼痛让其痛不欲生,一旦发现,唯一的治疗手段就是截肢。
在密布血管脏器的盆腔内,把巨大肿瘤完整切除干净,是何等的困难。而比这更大的难题,是无法遏制的出血问题。郭卫回忆道:“这是骨科领域公认的最难的手术之一。四肢肿瘤,可以打一个止血带来减少出血。而脊椎、骶骨、骨盆怎么打?这些部位血管神经丰富且累及多个脏器,每做一个手术就得出上万毫升血(一个60公斤的人全身血液约4000-5000毫升),就不说出血给手术造成的困难,出这么多血势必要增加并发症的风险,因此,围手术期死亡率相当高。”
郭卫说:“要想做得好,就不能怕做难的。党员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怕困难,既然一开始就将科室发展定位于‘精、尖、难’,那就需要我们敢于向手术‘雷区’宣战。”
“希望更多患者有尊严地活着”
郭卫团队创新性地应用球囊技术,将骶骨瘤手术的出血量一下子下降到2000毫升以内,出血的难题解决了。从2005年开始,郭卫团队又把美国人在妇产科使用的球囊技术,应用在骶骨骨盆手术上,使得骨盆术中的出血问题得到更加科学完善的解决。
巨大的肿瘤往往侵及骨骼和周围的肌肉等软组织,要将肿瘤在安全的边界外完整切除,再进行组织重建,才能挽救患者的生命,同时保留肢体功能。一次又一次,成百上千次手术后,郭卫团队慢慢从实践中总结出一套理论体系——原发恶性骨肿瘤的规范化切除及功能重建。郭卫率先在国内提出了恶性骨肿瘤保肢手术方法,通过实施规范的新辅助大剂量化疗缩小肿瘤+形式多样的保肢治疗,约有90%的病人保住了肢体,5年生存率也上升至70%,堪比国际先进水平。
为了让患者生活最大程度地恢复正常,从灭活截肢到决定采用人工假体,为了让骶骨、骨盆肿瘤病人术后还能继续行走,郭卫带领这支甘于奉献、孜孜不倦的优秀团队一直走在骨肿瘤诊治的创新路上。
“我希望更多患者有尊严地活着”,这是郭卫常说的一句话,也是他多年来一直为之努力的目标。患者疗效满意度100%,态度满意度100%,如同一幅硕大的锦旗,映照出郭卫与患者之间充分交流沟通和谐默契的医患关系。郭卫始终践行着他入党时“为党工作”的誓言,也更加体会到肩上的“责任重大”,根本停不下救治的脚步。“人还是要有点信念的,信念就是在你快要放弃的时候,支撑你的那股力量。我们做手术、做研究也是一样。我是党员,我们是一个有很多党员的团队,因为有了理想信念的支持,我们才能不断鞭策自己前进。我们不仅仅是为医学做贡献,也要为国家争荣誉、作贡献,为所有患者的健康而努力”,郭卫说。
“所有的经历都是财富”
作为全球完成骶骨、骨盆肿瘤手术例数最多(3000多例)的人,郭卫每每被国外专家赞叹手术技术高超时,只是笑笑说:“亚洲人手巧。”
郭卫的手上功夫,还要追溯到更早的时期。经历过上山下乡运动的郭卫,在恢复高考考上医学院之前,曾经在工厂做了三年木匠。“我很感谢这段经历,磨练了我的意志,也磨练了我的技术。我经常开玩笑说,骨科大夫都应该在木工房锻炼锻炼。”
骨肿瘤手术用到的器械多达上百种,是所有手术中最多的。这不仅是脑力劳动,更是繁重的体力劳动。术中敲、拧、凿、锯,都需要很大的力气。谈到“切瘤有方”,郭卫窃窃自喜:“我幸亏学了医,我发现我对这个非常擅长。特别是做了骨科大夫,以前所有的经历都没浪费,全用上了。我甚至有个想法,让我们骨科大夫都去做木匠活训练训练,应该好处不少。像瞄准部位,线锯锯的方向,凿子凿的方向,都是需要技巧的。”
多年来,郭卫养成并让他受益终生的习惯,就是锻炼动手能力和外科基本功。手术空隙,他总是拿着钳子练打结,就连上厕所都不闲着,为此练就了一双熟练使用手术刀的手——被业内誉为骨肿瘤手术的“亚洲第一刀”。也正是有这种不服输、勇于创新的劲头,有这股党员勇于挑战困难的干劲,在这场骨骼保卫战役中,郭卫带领他的团队,从无到有,从好到精,一点一点突破,一项一项创造,历时数年。
如今的郭卫已经站在了骶骨和骨盆肿瘤治疗的世界最前列。他为大量患者成功地保留了肢体功能,开创性地解决了骨盆肿瘤整块切除及骨盆环重建、儿童保肢、骶骨肿瘤整块切除等世界性难题,奠定了我国在恶性骨肿瘤治疗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
“党员要为病患做实事”
骨肉瘤发病率虽然不高,但它是一种恶性度极高的肿瘤,专门“攻击”没有生活能力的青少年。为了保住患儿的患肢,至少30万的手术治疗费,让那些贫困家庭难以承受。郭卫身体力行,到各种场合呼吁大家关注骨肉瘤患儿。郭卫感言:“我们苦有技术,却不能每个人都帮到,期望更多人能关注他们,让他们活下来。”
遇到经济困难的患者,郭卫想尽办法为他们减免医疗费用。有一次,听闻一位来自山东的女大学生因家庭困难要选择放弃治疗时,郭卫焦急万分,立即发动科室同事为她捐款8000多元,帮助她顺利完成了手术。“我们科室党员多,党员就要为病患做实事,就要起到先锋模范作用。这次捐款,我就想着,如果大家都尽自己的一点点力,就能承托起一个年轻的生命。一发倡议,党员同志们带动大家都积极响应,很快就完成了募集。”
然而,一个人的力量可谓杯水车薪,太多的病人仍面临这样的困境。恰巧,一位香港商人的儿子患病找到郭卫医治,听闻他“病人互帮互助”的想法,决定给予支持,于2015年成立“向日葵专项基金”,专门针对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以“骨肉瘤”诊断入院且家境贫困的20周岁以下患者进行援助。
在自己的岗位上践行着入党誓言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党都高度重视科技事业。从革命时期高度重视知识分子工作,到新中国成立后吹响“向科学进军”的号角,到改革开放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从进入新世纪深入实施知识创新工程、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不断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国家,到党的十八大后提出创新是第一动力、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科技事业在党和人民的事业中始终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发挥了十分重要的战略作用。而郭卫也秉承初心,在医疗领域不断进行科技创新。
2013年,中华医学科技奖在北京揭晓,郭卫团队承担的研究项目“原发恶性骨肿瘤的规范化切除及功能重建系列研究”在200多个项目中脱颖而出,斩获一等奖。课题组在国际范围内,首先提出恶性肿瘤累及骨盆不同部位的规范化切除和功能重建策略,不仅使骨肿瘤患者的保肢率提升到90%以上,还捎带脚地破解了骶骨、骨盆等部位骨肿瘤切除的国际性难题。凭借它,郭卫又走上了2014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的领奖台。在他的积极倡导下,恶性骨肿瘤规范化治疗理念已推广至全国绝大多数三甲医院,极大地提升了国内骨肿瘤的诊疗水平。
人民医院骨肿瘤科已走过二十多年的不平凡历程。这些年,随着科室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患者慕名前来就诊,科室规模不断扩大,由创建之初的一个病房27张病床,发展至今天的2个病区99张病床,共收治骨与软组织肿瘤患者17000余人,手术患者超过16000余人,不断引领中国骨肿瘤诊疗事业发展,其中长达20多年的骨巨细胞瘤系列研究在国内外学术界广受关注,逐渐发展成为国际著名的骨肿瘤治疗中心,在国际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荣誉加身,不忘初心。作为一名三十多年党龄的党员医生,郭卫始终保持着党员低调、诚朴的特质,奋战在临床一线,心系病人的安危,勇挑重担,在自己的岗位上践行着入党誓言。
(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