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百年·征文】北医三院抗疫团队里的“新力量”:因使命而选择,因考验而成长

编者按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为热烈庆祝党的百年华诞,充分展示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历程和伟大成就,以文字的形式总结回顾北大医学与中国共产党的紧密联系,反映建党100周年来的时代变迁和人民生活变化,激励师生员工坚定理想信念,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创建“双一流”工作优异的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医学部开展以“牢记初心使命 书写时代芳华”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北医新闻网选登优秀征文,以飨读者,同时欢迎广大读者积极投稿。

从除夕夜开始,包括北大援鄂医疗队在内,来自全国各地、数以万计的医务工作者,告别家人、同事和朋友,奔赴一线抗击疫情。其中,北医三院援鄂医疗队作为北大援鄂医疗队的重要部分,整编制地驰援武汉,用勇敢和坚毅造就了“山河不改,家国仍在”的伟大壮举。在他们中,既有“正当年”的资深医务工作者,又有在北医经历过漫漫学生岁月,历经老一辈医务工作者的言传身授,被北医“厚道”的品格深深滋养,刚踏入工作岗位的“新力量”。他们携手合作、不畏艰苦,共同书写了抗击疫情的壮丽华章。

抗疫团队里的“正当年”:前方的主心骨,后方的定心丸

从年关的勇敢逆行到四五月春草纷飞时武汉“清零”,这几个月的援鄂经历或许是乔杰院士最难以忘怀的一段日子。“百人团建制、院长带队”,接到征战武汉的命令后,乔杰院士只用了3小时就带队出发,奔赴武汉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面对几乎所有人都未曾面临过的突发事件,她抵达后迅即组建危重症病房,仅用了30个小时就开始收治危重症患者,这种果敢和坚决为无数患者带来了生机。这场战疫不仅是与疾病作斗争,更是与自身心理状态的斗争。抗疫期间,乔杰院士作为领誓人带领全体党员重温誓词。面对鲜红的党旗,团队党员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庄严宣誓。身处抗疫最前线,这种思想引领让每位党员都深深感到了肩上的重担与高尚的使命,铮铮誓言激励着每一个人为抗疫的胜利继续坚持、全力奋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与此同时,乔杰院士还身处一线开展科研攻关,为疾病的诊治,特别是孕产妇的安全探索未知、保驾护航。无论是病房还是后方,在乔杰院士的带领下,北医三院的战士们在这两个战场上都打了胜仗、保了平安。

2月1日,接到任务后,正在接受采访的沈宁院长甚至没有来得及与家人告别,便奉命出征武汉。在事后接受媒体采访时,她回顾了那一天的忐忑、恐惧和接到命令时从未迟疑过的毅然、决然。作为一位17年前奋战在抗击“非典”一线的呼吸与危重症专家,沈宁院长拥有着丰富的救治经验,她曾对媒体说:“其实我觉得大家都害怕,不能说不害怕。但是我觉得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要做这个职业应该做的事情。”也是在这段特殊的日子里,她对着党旗庄严宣誓,成为了一名预备党员。

从事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数十年,2020年或许是袁晓宁最为难以忘怀的一载。1月26日,作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第一批医疗队成员、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医疗队临时党支部书记,她带领第一批援鄂抗疫国家医疗队出征湖北,参加抗疫战斗。经历过连续30小时的彻夜未眠,经历过为队友剪发时的心疼与不舍,经历过患者康复时的热泪盈眶,经历过返程归京时的兴高采烈……回望这段特殊的旅程,在袁晓宁看来,这只是自己的本职工作。而这种思想和行动的背后,体现的正是她的初心和使命。

这个团队里的老一代专家们,本就是医疗行业中的资深和权威,他们带领着整个团队砥砺前进,与病毒作斗争。正因为有他们,北医三院援鄂医疗队才有了主心骨、吃了定心丸。

抗疫团队里的“新力量”:因使命而选择,因考验而成长

“90后”“援鄂医疗队队员”“青年医生”……过去几个月来,王奔身上多了许多标签。但最令他记忆深刻的,还是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回信的报道播出时,身边患者老奶奶竖起的大拇指。王奔是给总书记写信的执笔者之一,是北京大学第三批援鄂医疗队的数十名队员之一,是疫情期间驰援武汉的“90后”青年之一。在他的身上,有着许多毅然逆行的年轻人的影子。在这之前,或许很少有人能想到,这样一群年轻人,可以支撑起一片天空,可以为别人带来生的希望。而在王奔看来,“少年强,中国强”口号的背后,是一代又一代热血青年前赴后继所铸就的钢铁城墙。

作为给总书记写信的另一位执笔人,对于吴超而言,过去几个月的事仍历历在目。疫情爆发初期,吴超毅然主动请缨驰援一线。2月7日,他受命奔赴一线,被分配至危重症病房,开始了高强度的救治工作。平均每个班四个小时,每次脱下厚重的防护服时早已大汗淋漓;每时每刻都在与时间赛跑,一刻都不能轻视和懈怠。出生于1990年,吴超是第一批“90后”;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吴超担任了临时党支部书记。他在自己身上看到了“90后”一代的成长,看到了“90后”一代肩上的重担和心底的使命,也看到了包括他在内无数“90后”共产党员在抗疫一线所展现的新时代青年的担当。硝烟散去,回顾那段辛苦却又注定难忘的经历,对于“三十而立”的吴超而言,也注定终生难忘。

镜头记录下了北医三院援鄂医疗队在抵达后迅即组建危重症病房,仅用了30个小时就开始收治危重症患者。却很少有人能完全体会,包括王奔、吴超在内的年轻人的内心。面对鲜红的党旗,在乔杰院长的带领下重温入党誓词的激动和庄严;挽救回一条又一条生命时的欣慰;送走每一位不幸离世者时内心的五味杂陈。回顾这场“战疫”历程,少不了老专家们把控方向,也少不了一批又一批年轻的白衣战士们不顾辛苦和劳累,在最重要的岗位上奉献着力量。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青年一代不怕苦、不畏难、不惧牺牲,用臂膀扛起如山的责任,展现出青春激昂的风采,展现出中华民族的希望!”今天的他们年轻但充满活力和干劲,饱含着对于党、祖国和人民满满的热爱和责任感,面对突发情况能够坚定理想信念,不畏艰难、勇于付出。终有一天,他们也将成长为整个国家的中坚力量。他们身上体现出的,是北医“实事求是、认真执着;包容豁达,尊才尚能;厚学厚德,追求卓越”的独特品格,是三院人“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优良传统。团队里每一位主动请缨、坚守阵地的年轻人,在这场人类与疾病的赛跑中做出了贡献,也必将会被我们铭记。

武汉封城的举动阻断了疫情的扩散,而来自全国各地的约42600名医务人员,是保佑武汉、保佑整个中国的中流砥柱。这种逆行体现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医者仁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这场成功来自“一个个义无反顾的身影,一次次心手相连的接力,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场景”。三院的“正当年”和“新力量”们是所有三院人的缩影,代表了每一位北医人、三院人身上共有的品格。在“后疫情”时代,这批年轻人也将继续秉持这种素养和使命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努力在为人民服务中茁壮成长,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时光飞逝,又到了一年花开时节。去年此时空气里弥漫的担忧、焦虑和恐惧已经成为过去,在这个花开的时节,疫苗接种工作已经全面展开,百姓们的生活基本恢复正常,人们开始出门游玩、赏花、交际、工作,那段停摆的时光就像一场似远又近的梦。

但每个人都不会忘记,在那段日子里身着防护服的一位又一位白衣战士在厚重的防护镜后坚毅的眼神。作为其中重要的一个群体,来自三院的“新力量”,同全国各地集结而来的年轻人一道,让世界认识到了中国“80后”“90后”“00后”年轻人身上的蓬勃朝气和踏实稳重,成为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一道不可磨灭的绚丽色彩。

漫漫医学求学路,除了数不清的医学知识,留给每一位北医人最为珍贵的东西,莫过于厚道与担当的精神。这种精神必将永远引领着每一位北医学子,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砥砺前行!

(北医三院研究生3班 曲瑞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