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百年·征文】严谨求实,内外兼修,彰显学界巾帼风范——记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黄悦勤教授

编者按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为热烈庆祝党的百年华诞,充分展示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历程和伟大成就,以文字的形式总结回顾北大医学与中国共产党的紧密联系,反映建党100周年来的时代变迁和人民生活变化,激励师生员工坚定理想信念,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创建“双一流”工作优异的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医学部开展以“牢记初心使命 书写时代芳华”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北医新闻网选登优秀征文,以飨读者,同时欢迎广大读者积极投稿。

人物简介

黄悦勤教授,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社会精神病学与行为医学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长兼常务副主编、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危机干预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老年医养结合养老产业分会主任委员,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副理事长,康复国际执行委员会委员及附属健康与功能委员会主席。

主要研究方向为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和疾病负担研究、中国自杀研究和预防研究、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精神障碍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青少年人格障碍流行病学研究、残疾预防与康复研究等。主编《临床流行病学》等教材和专著7本,参编45本;发表学术文章共343篇,其中第一和责任作者173篇。

厚积薄发,天道酬勤

黄悦勤于1984年从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本科毕业,同年考上该学院连志浩教授的研究生,主攻流行病学。1987年硕士毕业后,她主动申请到精研所社会室工作,主要研究内容为用预防医学的方法研究精神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生、发展规律,探讨病因以及预防、控制和策略。

黄悦勤出生于典型的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父母都是北大、清华的资深教授;祖父黄修青毕业于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现为上海交通大学),是民国时期的科技精英和爱国资本家,中国有线电工业与技术的先行者;外祖父邵福宸毕业于交通部唐山工业专门学校(现为西南交通大学),曾随茅以升修建钱塘江大桥,是中国现代交通工程技术的参与人。黄悦勤对于学术、人生的严谨较真,无不继承了优良的家庭作风。

在精研所工作六年之后,黄悦勤于1993年随丈夫到美国“镀金”,一去就是两年。这段时间,勤奋好学的黄悦勤一边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欧文分校精神病学与人类行为系从事博士后研究,一边对比了中西方文化对精神及心理疾病的观念差异。她发现,中国对精神障碍的重视远远达不到西方的水平,精神病医院的建设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在美国,人们认为看心理医生或者是精神科医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在中国,很多人都是惟恐避之不及。黄悦勤还清楚的记得,刚到美国的时候,在她租住的公寓,当空姐的房东就曾经非常坦率地对她说:“我要去看精神病医生”,原因是第三次婚姻又触礁了。这与中国人讳言精神病、心理疾病的观念大相径庭。她发现美国有成熟的精神卫生立法且精神卫生医疗体系非常成熟,心理医生、精神科医生和社会工作者各司其职,从心理疏导、药物治疗到患者回归社会,都有相应的治疗和管理。而在中国,上述环节几乎全由精神科医生承担,且相关立法才刚起步。在当时,有中级职称的黄悦勤在精研所看门诊挂一个号五毛钱,而在美国看精神科医生要每小时150美金!

这段经历使她充分认识到,精神卫生水平的提高代表着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并决心要认真学习国外的先进模式,改变中国精神卫生医疗的落后现状。

2002年-2012年,黄悦勤在北大精研所当了十年的党委书记,她恪尽职守、兢兢业业,生活节奏绷紧到极点,她既管党务行政,又搞教研。2000年-2004年,黄悦勤在职读博士学位的同时,自己还带两位硕士研究生,写论文天天熬到黎明五点,八点就又要坐到办公室里。

十年磨一剑,2012年由黄悦勤带领的北大六院社会室和全国九家精神卫生机构联合承担的“中国精神卫生调查”正式启动。

早在1982年和1993年,在卫生部的领导下,由北京医学院精神卫生研究所(现在的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牵头,在全国进行了两次大样本的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分别在12个地区和7个地区调查了4万和2万余人,初步摸清了我国精神疾病的分布情况,为国家卫生政策的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在此后的近20年里,我国的经济高速发展,虽陆续有地域性的精神障碍流行病调查,但数据缺乏权威性和整体性,不能真实反映我国三十多年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类精神障碍的流行强度以及疾病负担、卫生资源分配、康复等的现状。我国参加的世界精神卫生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与其他国家精神疾病患病率、治疗和相关残疾情况有较大差异。由于全国性流行病学调查具有一定难度,需要政策和资金上的有力支持,所以当时在国际舞台上,我国尚无在政府领导和资助下获得的权威性精神障碍疾病负担的新资料,难以进行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和探讨,这与我国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很不相称。

2011年,借着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东风,顺应国家对精神卫生事业重视提高的趋势,北大六院黄悦勤教授领导的课题组申请了“中国精神卫生调查”项目,终于获得卫生部和科技部的大力支持。至此,建国以来首次规模最大的全国性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项目获得批准。该项目总经费2498万元,其中科技部所属“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获批476万元,项目名称为“重大精神疾病防治关键技术研究项目:中国成人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卫生部所属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获批2022万元,项目名称为“中国精神障碍疾病负担及卫生服务利用的研究”。

该研究项目由北大六院承担,合作单位有中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流行病学教研室、宁夏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和乌鲁木齐市第四人民医院,全国精神病学和流行病学领域的科研精英联合在一起,阵容庞大。为了确保项目能够顺利实施,该项目特别聘请了14名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作为技术后盾,对项目的实施方案进行反复研讨和论证,并提出改进意见,优化方案。

项目推进过程中,黄悦勤带领团队克服了方案设计、经费分配、组织协调、实施调查时遇到的种种困难,保质保量地按时完成了全部现场调查工作。2015年11月,此项史无前例的项目顺利通过卫生部和科技部组织的验收,这个项目是我国第一次具有全国代表性的精神障碍流行强度和精神卫生服务利用的大样本调查,第一次采用与国际接轨的复杂抽样设计及样本分配系统进行抽样和样本的分配,第一次采用最为先进及全面的电话、访谈录音等核查手段和措施进行全程质量控制,第一次联合诸多学科共同开展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在我国居民精神健康调查的历史上书写了新的篇章。本次调查结果的发布,改变了我国缺少全国代表性精神障碍患病率数据的局面,同时丰富了全球精神卫生的数据,推进了国家和全球精神卫生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2017年,卫计委发布了中国精神卫生调查的结果。2019年,《柳叶刀·精神病学》上发表了第一篇该项目调查的主要结果,引起了世界精神卫生领域专家学者、国内精神卫生同仁和媒体的广泛关注。2019年,在《北大记忆:70个北大人的故事》中,黄悦勤说到:“我敢理直气壮地说,未来5-10年,如果一定要说有人能超越我们做出这么好的流行病学调查,那只能是我们自己!”。

肩负数责,服务社会

细数黄悦勤身上的担子,很多人都难以想象这是一个同时作为妻子、母亲、女儿的人可以兼顾的来的——社会精神病学与行为医学研究室主任;兼任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长兼常务副主编、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危机干预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老年医养结合养老产业分会主任委员,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副理事长,康复国际执行委员会委员及附属健康与功能委员会主席等。

2013年,黄悦勤在社会和学术团体中的兼职工作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2013年初,黄悦勤教授以其在社会精神病学研究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被世界艺术与科学学院(The World Academy of Art and Science,简称WAAS)授予院士称号,并颁发了院士证书。在中国仅有2人获此殊荣,除北大六院黄悦勤教授外,第一位获得院士称号的是冰心先生的女儿——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吴青教授。2014年,经黄悦勤教授的推荐,中南大学肖水源教授也获得了此称号。

在参评院士的过程中,黄悦勤教授得到国际知名的应激领域研究专家Lennart Levi教授的大力推荐。Lennart Levi教授曾任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应激研究所所长和社会心理研究中心主任,后在2006年至2010年期间当选为瑞典王国议会议员,同时是WHO的资深顾问,在应激与健康的研究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Levi教授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与北大六院社会室开展国际合作科研项目,并建立了长久的友好合作关系。

世界艺术与科学学院是一个国际性的非政府科学组织,由来自世界各地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界、艺术与人文学界具有突出贡献的会员组成。该组织致力于促进知识的增长,提高公众对于这一增长的社会性后果与政策实施的关注,并提供具有领导力的思想,以促进从思想到行动的转换。该组织具有非常严苛的院士遴选标准,主要包括:在个人研究领域做出杰出贡献或居于领导地位;有跨学科兴趣或成就;热衷公共服务;具有全球视角和乐于参与学院工作。成为该学院的院士被学者们认为是最高荣誉之一。该学院的院士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知名艺术家、政治家、著名科研机构带头人和商界领袖等等。

此外,黄悦勤一直非常关注并致力于残疾预防康复研究,她早在1998年就亲自执笔编写了《中国残疾预防学》一书的第八章“心理社会因素与致残的关系及其控制”,并于2004年担任“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残疾标准制订研究项目——精神残疾标准及相关评定手册制订项目”, 以及“中国残疾预防对策研究——2009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的负责人,主编了残疾人残疾分类国家标准精神残疾分册。她于2011年起担任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副理事长,曾出席在北京举行的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第五届全国代表大会暨第五届学术会议和全国残联康复工作会议,并做了题为“精神医学康复的发展”的大会报告。黄悦勤以通信作者的身份在英文期刊Psychiatry Research上发表了题为Disability associated with mental disorders inmetropolitan China:An application of the quantile regression approach的文章。此外,她带领研究团队对“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的资料进行分析,有11篇学术论著在科研杂志发表。

2013年9月17-19日,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以下简称“中残联”)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召开,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以及在京的政治局常委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了开幕式。黄悦勤教授凭借多年来在残疾预防康复领域的杰出成就当选为中残联第六届主席团副主席,作为精神卫生专家,将为我国8500万残疾人,尤其是其中约十分之一的精神残疾人的扶助和康复做出贡献。2018年9月,黄悦勤教授再次当选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

工作之外,依旧精彩

为了更好地普及和对待人口老龄化及老年人的精神疾病问题,国际阿尔茨海默氏病协会(Alzheimer’s Disease International,以下简称ADI)发起了名为“10/66痴呆研究”的国际项目。由于这个项目主要针对发展中国家,全世界66%的痴呆患者在发展中国家,但是却只有10%的研究是针对这一领域的,所以得名“10/66”痴呆研究。

ADI给了每个项目参与国家7000英镑,在亚洲得到参与机会的只有中国和印度。把治疗精神疾病的最新科研成果向社会传播,给大家灌输“爱”的概念是基金会的一项重要目标。2008年,黄悦勤成功申请到该项基金并干了一件别出心裁的事,她根据自己的设想“将老年痴呆的症状与治疗知识写进剧本,再通过对家庭亲情故事的演绎,从而达到向大众传播解精神疾病知识的目的”,亲自组织拍摄了一部长达90分钟的老年痴呆症宣传故事片《暮年的困惑》。用黄悦勤自己的原话来说,那就是“这部电影是第一个由精神病专家自己拍的电影,我们筹措了超额基金,到时候去国际上汇报成果,准能让英国人吓一跳。我们这个电影肯定可以拿到国际上当作一个样板。”事实也是如此,ADI高度赞扬了这部电影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科研工作、社会兼职等,黄悦勤扛着数个担子、每天在不同的角色间转换,却乐此不疲、游刃有余,共产党员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品格在她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繁忙的工作之余,黄悦勤还爱好摄影。大学时代就参加了学生会摄影社团的黄悦勤,摄影水平很高。在国外出差,每逢闲暇她必定信手拈来几张美不胜收的照片,转发给朋友或同事,与大家共同分享忙碌之余的小乐趣。

二十多年来,黄悦勤一直致力于精神病流行病研究,研究内容包括人格障碍、老年期痴呆、儿童多动症和孤独症、抑郁症、焦虑障碍和酒精依赖等。黄悦勤还对多种国内外精神卫生量表进行了系统的本土化研究,推进了国内精神障碍流行病学研究与国际先进水平的接轨。

因其在科研、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杰出贡献,黄悦勤屡获嘉奖,先后获得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教师奖、北京市总工会教育创新标兵、北京大学医学部女工之星、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北京市教育工会“首都教育先锋科技创新个人”、北京大学“教学优秀奖”、中国女医师协会“五洲女子科技奖”、荣耀医者“科普影响力奖”、北京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她所带领的团队的研究成果也先后获得“华夏医学科技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入选“2019年度中国国内十大医学科技新闻”等。

(北大六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