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百年·征文】知识启迪理想

编者按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为热烈庆祝党的百年华诞,充分展示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历程和伟大成就,以文字的形式总结回顾北大医学与中国共产党的紧密联系,反映建党100周年来的时代变迁和人民生活变化,激励师生员工坚定理想信念,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创建“双一流”工作优异的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医学部开展以“牢记初心使命 书写时代芳华”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北医新闻网选登优秀征文,以飨读者,同时欢迎广大读者积极投稿。

沙皇自强之路不通

我住在咱们北医北大老院址,沙滩的和硕和嘉府里。

甲午战败,清朝光绪帝急欲寻找一条强国的出路,和康梁一起变法,建这个京师大学堂,努力自强。

皇上也穷了,没钱盖房子,就冒着不孝的罪名,用了这个一直无人敢动的自己曾爷爷亁隆最喜欢的四公主府——姑奶奶的家,做校址,再占用皇宫里的汉花园,还加上租用征战大功臣傅恒建造的部分宅邸,作为临时校址。位于景山东边,站在景山之巅,南故宫、西北海,东边目力所及,奔来眼底的,几乎都是京师大学堂。光绪还把自己的老师孙家鼐找来当管学(校长),高薪聘请著名专家美国传教士丁韪良和许多著名人才当老师,康梁都在学校任职,梁启超还起草了章程。公主绣楼,堆满古今书籍,成了许多学校图书馆的共同源头,公主驸马大殿就当大讲堂。

开学那天,光绪亲自来做开学典礼演讲。由于桌椅等设备都没有,就在这个大讲堂与学生席地而坐,恳讲自强道理,急切地寻找自强之路,想走俄国彼得大帝、日本伊藤博文的强盛之路。光绪亲笔写的大学堂的牌匾如今就在首都博物馆。

梁陈百日维新失败,说明走俄国沙皇、日本维新的自强之路不通。

封建强国之路关闭

只有这个大学堂因为要培养人才,被慈禧保留下来,选用最有情怀理想和事业心的人才,希望能找到自强的道路。

二任管学许景澄因反对攻打使馆引来外患,被慈禧腰斩,临刑前,让取来在俄国银行的40万两银的凭证上交,防止北大经费流失,为中国自强临死不惧,真汉子也。后来被平反,官复原职,灵柩南下杭州,沿途万众瞻仰,江督大夫,皆往执绋,祭奠成市,建西湖三忠祠,万代瞻仰。

辛亥革命结束了大清,彻底关闭了封建强国之路。

欧日自强之路梦醒

袁世凯当总统时也极重视大学堂的自强作用,聘任翻译天演论的严复为校长,改称北京大学至今。袁世凯凭其强大新军,信奉严复从西方达尔文带来的生存竞争、物竞天择,带着一伙保皇党于1915年12月称帝,想走欧日君主立宪的自强之路,83天就黯然梦醒。

最强军阀张勋2年后率领13省同盟,又来一次复辟,更短命,12天就完。

最强人三年两复辟,复辟没成,却彻底断绝了君主主宪的自强之路。

军阀自强缘木求鱼

段祺瑞、黎元洪、冯国璋、徐世昌、曹锟、张作霖等,一个个军阀走马灯似地变幻大王旗,也都是拼了命地想走自强之路。军阀自强,更是缘木求鱼。

北大人亲历这一切,也在努力探索更多的自强之路。

无用药方美国之路

军阀重压之下,北大处在生死关头,努力抗争,挽救北大救国自强。千钧一发之际,美国之路的代表胡适提出北大搬上海,陈独秀找到胡适,这是釜底抽薪,不是良方。

美国之路不是中国自强之路。

俄国人的路才有门

终于出现了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小组、北京第一个党小组、五四运动发源地等无数闪光点,产生了无数中国共产党的骨干中坚,这些人里也有咱们北医的老领导。直至靠这条路,真的自强了!

一直觉得太奇怪了!49年前北大的十几个校长,在蔡元培之前的5人,在蔡元培之后的7人,加上之前京师大学堂的9位校长,全是保皇党,而且外有北洋军阀、国民党反动政府的高压,内有特务、反动学生盯着,可是却培养出了无数的共产党,为什么?这不是耳提面命的说教可以解惑的。

知识启迪理想信念

我一直翻查收集当年的故事,终于有了个初步想法:知识启迪理想。

北大的标志建筑沙滩红楼,原本不是为图书馆建造。可是需要知识呀,书籍就是知识的源泉,什么用途也比不了图书馆,于是沙滩红楼成为北大新图书馆,才能最后名扬天下。

无数知识启迪求知者。附近书肆也一家家先后大开特开,只因为买卖太好。不仅李大钊、陈独秀买书,师生员工都来大买特买,买到一贫如洗,负债累累。胡适日记记录着,领薪水还四家书店书钱后,还欠百元!朱自清生前最后一封信里还在写买书。北大教授藏书甚至超过图书馆。藏书日日长,人才时时出。今日茅盾故居的西屋可见一斑,书籍溢书架、书架满屋室。

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实践斗争找到马克思列宁主义,最后产生了科学社会主义,成立了中国共产党。

千寻万找原来在这

李大钊和无数天才的学生们一起办了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研究共产主义道路。在我们的大院里,59号第一排里的两间房,为了避开破坏,用了共产主义的谐音“亢慕义斋”,屋内有对联:“南方兼有北方强,出研究室进监狱。”横批:“不破不立不立不破。”横批好解,南北方大约是唤醒北方的沉闷,响应南方孙中山的革命。多年来,我一直不理解研究室和监狱有什么联系,看了《觉醒年代》才知道,北京陈孟何,天津周恩来等无数师生在研监间常走常新,还把监狱变成了研究室。出来研究室,便入监狱;出来监狱,便入研究室;都入了监狱,那么监狱,就变成了研究室。住在这里,不须烦愁、寂寞,没有伴侣。

站在当年的对联面前,细细品味,更能感受知识启迪理想的道理。激励我们多读书、有情怀,多思考、有行动。

(文/产业 袁放 来源:北医离退休处工作处 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