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百年·征文】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老照片背后的故事

忆青春芳华、颂时代变迁

编者按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为热烈庆祝党的百年华诞,充分展示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历程和伟大成就,以文字的形式总结回顾北大医学与中国共产党的紧密联系,反映建党100周年来的时代变迁和人民生活变化,激励师生员工坚定理想信念,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创建“双一流”工作优异的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医学部开展以“牢记初心使命 书写时代芳华”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北医新闻网选登优秀征文,以飨读者,同时欢迎广大读者积极投稿。

1993年教学办公室全体工作人员合影

这张老照片拍摄于1993年夏天北医三院老病房楼前的花园,里面的人物是北医三院教育处“四轨合一”之前教学办公室全体工作人员。在记忆中永存的是三院建院的标志性建筑:工字形的老病房楼,楼前郁郁葱葱的花园里,两棵遮天蔽日的高大梧桐树见证着三院人前赴后继的历史;花园正中是前辈挖出的喷水池,从喷水池中央鱼嘴喷出的花柱吸引着散步的病人聚集在池边,搜寻着池中游戈的小鱼;春机盎然的花园墙边,还能采摘到几个野生的草莓。

当闷热的夏季来临的时候,在那个没有空调、冰箱的年代,在老病房楼里聚集着挥汗如雨工作着的三院人。午休的闲暇时光,我们享受着用冰块冰镇的西瓜和北冰洋汽水,人人神清气爽、豪情万丈。为了追赶学习英语的热潮,攒了半年工资买块板砖(松下录音机)学习英语;每月盼着挤在财务科的小屋里领取几十元大钞,精打细算是否能在月末积攒下几块零钞;上下班骑着抓阄买来的凤凰自行车,迎着改革的春风那感觉就像飞。那个时期的三院人抓紧一切时间和机会补习业务知识和英语,期望用能力来换取未来更大的愿景。

八十年代后期,改革开放的成果在北医三院体现出来了。重点学科和亚运会为北医三院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消化科率先引进双重对比造影、建立国内一流的胃镜室;骨科脊柱疾病的治疗和运动医学创伤治疗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妇产科随着大陆第一例试管婴儿的诞生而名扬天下。出去的回家了,海归派代表陈明哲教授创建了全新的心血管内科,让三院有了导管室。令三院人自豪的韩启德院士就是在八十年代末期来到三院这个大家庭,创建了心血管研究所。评职称、分住房、涨工资让三院人开始体验打破大锅饭后的差距。医院的面貌焕然一新,动物实验中心、一病区、二病区、新职工食堂拔地而起,标志着北医三院的腾飞即将开始。

随着国家医疗体制改革政策的出台,北医三院在九十年代得以快速平稳发展。医院各学科诊治水平飞速提高,北医三院各项事业高速发展。

进入新的世纪,在医院东部,有率先崛起的眼科中心大楼和药剂楼;在医院西部,有高耸入云的外科大楼(外一病区)和崭新的教学科研楼;在医院的正中部,随着建院标志性建筑老病房楼和花园的拆除,矗立起代表着三院未来的全新门急诊楼和运医大楼(外二病区)。与此同时,抗击非典、大爱汶川、倾力奥运、抗击新冠疫情……三院人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医者的责任与担当。

在三院度过60华诞生日、迎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今天,三院人高唱着院歌、秉承“患者至上”的宗旨,发扬“团结、奉献、求实、创新”的院训,坚持“患者信赖、同行尊重、社会认可、员工爱戴”的理念,继续为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贡献新的力量。

这张老照片是我能找到的唯一一张教学办公室全体工作人员的合影。这代人秉承着“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为祖国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的精神,在身边老共产党员们模范精神的引领下,为北医三院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奉献了青春年华。

照片前排正中是原教办主任张寰老师。1977年恢复高考时,北医三院正式成立教学办公室,张寰老师从药剂科被调任至教办担任主任,于2001年退休。张寰老师历经了北医三院教育教学事业发展的创业阶段和快速发展阶段,撰写了北医三院第一版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为提高教学质量,率先在北医系统开创“三级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任劳任怨、默默奉献地引领大家砥砺前行。

照片后排正中是北医三院现任党委书记金昌晓老师。九十年代初任院团委书记的金昌晓老师,在教学办公室主管学生思政工作并兼任学生辅导员。当年的他以立德树人为己任,以爱心、耐心、奉献、创新的精神教育学生尊师守纪、刻苦学习、全面发展,为北医三院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起步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还想在这里深切怀念一位没能在合影中出现的王征英教授。在合影前的1992年,她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王征英教授为医学教育事业执着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缅怀、永远尊敬。1987年,在消化科为医学事业奋斗忙碌了30年的王征英教授确诊肺癌,因已有转移没有进行手术治疗,只能通过注射化疗药物控制病情,她的身体状况已不适合在临床一线工作。当年的教学办公室为了提高全院的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质量,创建了“三级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急需一位临床医学专家进行评估督导。当我们提出请王征英教授来教办工作时,她很高兴地答应下来并说:“我可不是个废人,又有新的工作可以做了。”从1987年7月到1992年4月,五年间,王征英教授几乎天天坚持到教办上班,换上白大衣拿起本子就奔向授课的教室、示教室、各科室病房,为授课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提出改进建议,为带见习的青年教师指导技能操作的手法,指导住院医师带教生产实习的学生并参与教学查房和病例讨论。除了督导教师的教学活动,王征英教授还肩负起学生辅导员的责任,查学生考勤、督促学生学习,经常与学生座谈交流如何掌握医学知识和技能操作等。王征英教授求学求实、做人做真、严谨治学、从严执教、教书育人的精神在我们心中永存!王征英教授,最想给您念念留在咱们三院的优秀毕业生代表的名字:82届的张媛、周薇,83届的刘东明、张纯、李海燕、朱丽、谢京城,84届的高洪伟、王立新、傅军、赵艳,85届的刘晓光、付卫、郭红燕……您当年督导的几届临床医学毕业生都已经成长为医学专家,祈愿您能欣慰安息!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教学办公室全体工作人员为了进一步探索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在全院广泛开展中青年教师培训。1998年,在新任教学院长陈仲强的领导下,在北京大学医学部率先开展了首届北医三院中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当年涌现出来的获奖教师如段丽萍、刘东明、贺蓓、王薇、樊东升等,逐渐成长为独当一面的专家,在各自领域发挥着传帮带的作用。

2002年8月,北医三院率先在医学部系统内进行了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确立了“四轨合一”新的管理模式,将医学生教育、研究生教育、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继续教育统一管理,以教学办公室为主体,成立了北医三院教育处,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极大改善了教学条件,加强了教学队伍的建设和管理,进一步提高了全院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效率。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知识培训

教育处组织师生与援鄂医疗队代表共同学习总书记“回信”精神

随着时代的发展,一切都在变化,不变的是我们的精神。为了党的教育事业,我们不畏辛苦、我们勇于奉献,北医三院医学教育事业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璀璨!

(北医三院教育处 卢贵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