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情 奋斗志】王玉凤:做一名守护儿童精神健康的园丁

    在全党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崭新面貌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推出“爱国情 奋斗志”系列故事,讲述北大医学师生胸怀大爱、秉承厚道,扎根人民、奉献祖国的家国情怀。本期故事的主人公是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儿童精神科教授、研究员王玉凤。

  在小患者的眼中,她是一个慈祥的老奶奶,会举着棒棒糖问“你喜不喜欢?”;

  在同行的眼中,她是一个严谨的专家,会针对临床和科研问题,给出指导性的意见;

  而在学生眼中,她则是一位勤恳工作的医务工作者,一名关心孩子精神健康的守护园丁,更是一位致力于儿童精神卫生事业发展和传承的好导师。

  她就是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儿科医生王玉凤教授,也是我国培养的第一位精神病学与精神卫生学博士。

  不断“破纪录”,为了传承奉献和责任


  对于医生而言,给孩子看病往往比成人看病要考虑的更多。因为孩子年龄较小,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病情,医生无法精确评估,治疗起来非常棘手。普通疾病的诊治尚且如此,精神心理方面的疾病则更为艰难。

  面对孩子的“异常”,很多家长不知所措,问诊时会反复询问相同问题。一天下来,医生往往会对同一问题回答上百次,长此以往,医护心中难免会有不耐烦的情绪出现。王玉凤却始终心平气和地回答家属的疑问,遇到家属不懂的地方,她会重复三四遍,最后还会再补上一句“我说清楚了吗?”

  她常对学生说:“要理解家长,我们要尽量帮助他们。”为此,半天的门诊,王玉凤经常会持续一天。最晚的一次,门诊结束时已经是凌晨1点钟。还记得,那次门诊王玉凤送走最后一个病人,看了看时间,笑着说:“呀,我们今天破纪录了。”

  在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儿童科的大夫们,似乎都有这样一个“纪录”,为了患者延长自己的工作时间,不厌其烦地叮嘱交代各种各样的注意事项,默默传承着王玉凤为儿童精神卫生事业奉献的精神。

  持续11年的关怀与呵护

  “十年了,你们还好吗?”这是2018年,我们为安康家园制作慰问小短片中的一句问候。11年前,5月12日,汶川地震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5月18日,专为四川震区孤困儿童建设的安康家园在山东省日照市诞生;9月,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接到了安康家园的求助信,信上说部分孩子因强烈的精神应激出现了心理障碍,迫切需要心理救援。

  得知情况后,王玉凤立即带领儿童精神科专家和博士研究生赶赴日照,对安康家园500余名孩子进行了仔细的精神状况检查,对其中40余名较严重的孩子给予了药物或心理治疗。

  在随后的日子里,王玉凤每年都会对这些孩子们进行随访和慰问,关注他们的身心发展情况。一直到今天,这个已经持续11年的关怀和呵护的故事,还会由王玉凤和儿童组的医护人员继续书写下去。

  “艰苦的生活让我学会了独立思考”

  1975年,王玉凤随援藏医疗队赴阿里支边。在环境艰苦的藏区,她与医疗队员、藏族同胞护士们一起为藏民体检、治疗。当时的环境十分艰苦,用王玉凤的话形容:“就一块巴掌大的地方,一座监狱、一个商店、一个篮球场、一个跟我办公室差不多大的书店,没有饭馆,没有理发店。人也没有多少,不用一年就都认识了。”

  生活环境艰苦,医疗救助条件也十分有限。有一次,王玉凤和同事乘救护车在大雪茫茫的藏区出诊,救护车在崎岖的山路行驶时突然抛锚,最后靠借水修车才勉强开到目的地。到了救护人家,没有电灯,只能打着手电筒为患者输液。救助站没有电话,没有报纸,只有三四个月才能来一趟的邮车。如果是在十二月封山之后,就要等到来年的五六月份才能收到信件。大家只能靠信件里的只言片语和去边卡打听来的消息,东拼西凑出国家发生的变化。

  王玉凤没有半点抱怨,怀着对事业的执着,继续全心全意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回忆起当时的生活,她笑着说道:“生活艰苦,但让我学会了独立思考。”

  放弃申请专利,将先进的方法推广全国

  我国的儿童精神病学起步较晚,起初对于儿童的行为障碍并没有一套完善有效的诊疗方法。面对严峻的现况,王玉凤率先引进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方法,研究建立我国首个儿童感觉统合功能评定的常模,并着手我国儿童行为障碍的干预训练。

  听王玉凤说,当时一天来参加训练的最多能有200多个孩子。感统训练初见成效,她并没有将这种方法据为己有。她认为,“新疗法就是应该最大程度地帮助患者。”

  她放弃申请专利,鼓励兄弟单位引进使用,最后将这套先进的训练方法推广到了全国。

  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她并没有止步于此。又带领研究团队引进开发了脑电生物反馈训练、平衡仪训练、社会生活技能训练、执行功能训练、父母培训技术、认知行为治疗等先进的治疗方法,极大地提升了我国ADHD(多动症)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并在国际上取得很大反响。

  王玉凤也一直在为提高国内ADHD诊疗水平奔走和努力。2017年,王玉凤教授ADHD团队被深圳三名工程引进,驻点深圳市儿童医院,开展医教研全方位合作,协助其在ADHD及神经发育障碍诊疗及研究方面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争创全国一流ADHD诊疗中心的目标,更多地造福ADHD患者及其家庭。

  在王玉凤以及众多儿童精神科医生的努力下,我国的儿童精神医学得到了快速的成长,越来越多的精神异常儿童得到了帮助。2019年,王玉凤荣获了世界ADHD联盟颁发的“突出贡献奖”,是获得该奖项的第一位中国人,这不仅是她个人的荣誉,更代表着国际社会对我国儿童精神卫生事业的认可。

  拓展阅读——人物小传

  王玉凤,1947年生,1965年考入北京医学院医疗系,1970年毕业,在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参加工作,后于1983年和1988年分别获医学硕士和医学博士学位。40多年来她一直工作在医疗、教学和科研第一线。1991年被评为“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2009年荣获“首都健康卫士”、并被授予“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个人”,获得北京大学“杨芙清王阳元院士优秀教学科研奖”。主持10多项国家、部委级项目与课题,先后获部委级科技成果奖7项。今年5月荣获世界“ADHD突出贡献奖”。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医学部离退休处 文字/罗翔升钟苑心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