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疆行 家国情】卓明磊:我愿做沙漠中的一点绿

编者按

承担社会责任,彰显厚道精神,是北大医学人百余年来的优良传统。在脱贫攻坚、服务国家的战略中,北医人始终牢记使命,无私奉献、扎实工作,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出色完成各项任务。“一次援疆行,一世援疆情”,是援疆干部的共同心声。多年来,一批批援疆干部,结合当地医疗水平和环境,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开展医疗对口支援;通过义诊、讲座、帮扶等多种形式的服务,指导当地提升医疗水平;他们还经常深入到当地群众中,送医送药,送科普......官微开辟援疆专栏,讲述北大医学援疆干部的经历、感悟和情怀。

援疆干部卓明磊

2020年9月27日,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胸部肿瘤内一科卓明磊医生荣获全国第四届“白求恩式好医生”荣誉称号。卓明磊从医十余年,始终保持饱满的工作热情,深受患者好评。他年平均接诊患者四千余例,熟练掌握胸部肿瘤诊疗技术,在肺癌靶向治疗和神经内分泌肿瘤综合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2019年,卓明磊参加北京市第九批第三期援疆医疗队,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评为第九批省市优秀援疆干部人才并立功一次,同时荣获“北京大学优秀党务和思想政治工作者”称号,被评为和田地区人民医院“优秀共产党员”“民族团结优秀个人”和北京援疆指挥部“优秀共产党员”。让我们走近卓明磊,听他讲述援疆的经历和感悟。

千里援疆,扎根入泥土

2019年2月13日,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胸内一科党支部书记、副主任医师卓明磊,主动请缨去和田,执行北京市委组织的第九批第三期援疆任务。3月1日,卓明磊抵达新疆和田地区人民医院,挂职担任肿瘤科副主任及援疆医疗队临时党支部组织委员,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援疆医疗工作,把根深深扎入这片土地。

卓明磊告诉记者:“2012年8月,我曾经参加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情系和田直达心田’医疗队送健康大型义诊活动,那是我第一次踏上和田的土地。”那一次短暂的和田之行,卓明磊参加了墨玉县人民医院的义诊、科内查房,在和田地区人民医院为当地医务人员作了“肺癌诊疗规范”的培训讲座,受到当地医生的欢迎。

短短一周活动,卓明磊深深体会到援疆工作的艰辛,更让他感动的是援疆同事们的精神。看到当地医生强烈的学习热情和对新知识的渴望时,他恨不能把所学所会全告诉他们。卓明磊说,那一幕幕场景,一直在他的脑海里回放,清晰地保留在自己的记忆中。2019年初,得到选派援疆医生的通知,卓明磊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由于新疆气候干燥、紫外线强烈、昼夜温差大,入疆后不久,不少援疆医疗专家产生了明显的不适,出现不同程度的鼻子流血、头疼、乏力、嘴唇破裂、血压升高、皮肤瘙痒等症状。“最重要的是心态和看待这些困难的角度。虽然南疆比北京要干燥很多,但是夏天没有蚊虫;虽然那里经常有沙尘天气,但是夏秋季节有很多美味的瓜果。”在新疆,卓明磊始终保持乐观的心态。

“和田这个城市的面貌变化是巨大的!2019年再去的时候,我明显感觉到高楼大厦变多了,道路两旁的绿化好了很多,道路也变得平整有规划,车辆多了起来。”卓明磊回忆道,“这是国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的结果,这么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的援疆人从各个方面,给新疆带去了日新月异的发展。”

此行,始终心系和田的卓明磊,深深扎根入这片泥土,在无垠荒漠中,默默承受、无私奉献、乐观无畏,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援疆人。

卓明磊为和田群众义诊

因地制宜,授鱼且授渔

卓明磊介绍道:“和田地区人民医院是当地医疗条件比较好的医院,通过国家援疆项目的帮助和支持,医院的硬件设施,比如医疗器械和设备也慢慢地变得齐全起来。”每周除了一天在门诊,他其余时间都扎在临床一线工作。“和内地医院的习惯不同,在这里很多住院病人不是通过门诊接收的,他们会直接到住院部的病房,所以我们平时在病房中会有大量的工作,需要把门诊能干的事情一起处理。”

卓明磊所在的肿瘤科,住院病房有80张床位。他告诉记者:“其实住院的病人还是很多的,床位基本一直处于满负荷的状态,我们需要持续关注住院病人的用药、术后化疗和恢复情况。”

到和田工作后,卓明磊很快就感觉到这所医院的技术力量、医学理念与北京有着明显的差距。“不仅仅是医疗方法的差距,更多是医护队伍整体技术水平的欠缺,我深刻理解了国家派遣医疗队援疆的意义与作用。”卓明磊表示,肿瘤诊断特别需要病理科的支持,只有这样诊断才能精准,然后才谈得上精准的治疗。

卓明磊(右一)在和田当地医院查房

当地的病理科由于医生梯队参差不齐,诊断能力不足。比如,对肺癌的报告只能区分出是腺癌还是鳞癌,不能作出更加详细的病理分型。很多临床诊断需要的免疫组化指标也无法开展检测,更别说进一步的分子水平检测了。再比如,对当地发病率较高的宫颈癌,也只能做简单的HPV检测,无法开展其他指标的检查。

另一个很大的难题是,病理科也无法进行细针穿刺的细胞学诊断,活检穿刺的技术很落后,而活检穿刺又是进行分子检测的前提,这些都非常不利于患者的治疗和恢复。

这对一直在北大肿瘤医院工作的卓明磊来说,是心态上巨大的考验。他逐渐意识到“一厢情愿”是不可取的,必须综合考虑和田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否则就会“水土不服”。

卓明磊常说,先融入,再改变。从最基本的问题入手,先做基础工作,再慢慢争取资源,加强与和田地区人民医院领导的沟通,一点一点解决。“我当时把那里的一位副主任医师推荐到北大肿瘤医院专门进修培训穿刺活检技术,但是非常遗憾,他学成归来后,由于医院没有可以专门用于穿刺的空余CT机,所以这条路暂时走不通。”

卓明磊迅速转变思路。“客观条件的限制、人员梯队的问题都不是一天两天能够解决的,我调整心态,告诉自己不能着急,慢慢解决。”卓明磊联系了援疆同事北京地坛医院的孙磊教授,先从最简单的“表浅淋巴结的细针穿刺项目”开始推动,“给病人简单地做一个涂片,就可以初步判断肿瘤的良恶性,而且这个检测很便宜,当地老百姓能负担得起,这个项目也终于顺利开展起来了”,卓明磊非常欣慰地告诉记者,“这解决了和田地区人民医院当时临床面临的很大的一个难题”。

在临床工作中,卓明磊还遇到了另一个很棘手的问题,目前在很多医院属于常规的针对肺癌的EGFR基因的突变检测,在和田地区人民医院无法开展,病人有需求只能转到乌鲁木齐的医院,费时费力,对患者也是一种负担和治疗的延误。退而求其次,卓明磊赶紧和几家生物检测公司联系。他说道:“最开始打算让公司投放仪器到这里,但很遗憾,一方面医院没有专门的技术人员,另一方面医院场地受限,没有办法开设分子实验室。我没有放弃,继续和公司沟通,终于得到每个月给医院四个免费的检测名额,算是先解决了一部分问题。”

卓明磊(左二)为和田当地医生授课

北京援疆医疗队的口号是“要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在援疆医疗的一年中,卓明磊给当地的医生带教,分不同的专题进行讲授。每周他都会亲自带着年轻的医生进行教学查房,耐心地解答他们所有的问题,就一些典型病例和疑难病例进行小组讨论,总结经验。

在卓明磊的带领下,和田地区人民医院肿瘤科的多学科讨论(MDT)制度建立起来,填补了医院各个科室之间团队合作解决临床问题的空白,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这一重要观念逐渐普及开来。

卓明磊还帮助医院进行“住院医师培训基地的考核”预审工作。作为医疗质控管理考核小组的专家,他到感染科和呼吸内科指导解决在病历书写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卓明磊认为:“这都是对医院发展有长远意义的事情,授人以渔,心中也有一种作为医者的成就感。”

不忘初心,民族团结亲

卓明磊入疆后发现和田当地群众的保健意识、抗癌意识相对欠缺,定期做体检的人数不是太多。很多患者就诊的时候已经是临床IV期(癌症晚期),治疗效果就会很差。

他上岗不久接收了一个患者,是个已有三个孩子的维吾尔族青年,胃癌术后因长期卧床,十余天前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剧烈,一直忍受着,直至超过了人体忍耐的极限方来医院就医。卓明磊说:“患者的顽强不是件令人欣慰的事情,他入院后我们很快查明是肺栓塞,患者的血红蛋白量54g/L,只有正常值的三分之一,严重的贫血已到了危及生命的程度。虽然他看上去体征比较平稳,面色惨白却还能坐着交流,但是作为医生,我知道这要忍受多大的痛苦。”

幸运的是,国家对当地贫困群众有极为优惠的医疗待遇,手术费若三万元,患者只需自付几百元。卓明磊一边指导治疗,根据病情不断调整医治方案,一边给予特殊的关怀,每天要到病房看望数次。“在全科室同事的共同努力下,这个病人的各项化验指标一天天好起来。我就抓住时机将他转入ICU病房继续治疗,值得欣慰的是,半个月后患者终于转危为安,与妻子携手出院回家了。”这个家庭终于有了希望,顶梁柱没有倒下,卓明磊感慨地说:“医生真的要有担当,从患者利益出发,为他的整个家庭考虑。”

在肿瘤科,准确使用抗肿瘤药物是患者诊疗中尤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卓明磊曾经收治了一位维吾尔族老妈妈,她患有胸膜间质瘤,出现了肺癌骨转移。卓明磊告诉记者:“病人当时历尽周折去了北京求医,但是化疗效果并不理想,老人的疼痛加剧,呕吐不止,体重也急剧下降,一个月后被迫返回和田治疗。”

卓明磊当时感到一种浸入心底的难过,也理解了当地患者的苦衷,对援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最好的办法还是让病人留在当地医院治疗,提高当地医院的治疗水平。接手后,卓明磊先跟家属沟通,如实告诉他们患者病情在进展,需要更换治疗方案。他使用了新的治疗方案,“二线化疗再联合药物靶向”,双管齐下,患者的病情得到了缓解。这一次的尝试也填补了医院的技术空白。

临床工作之外,针对和田地区宫颈癌、食管癌发病率高,卓明磊还到和田地区人民电视台录制科普节目,介绍早期筛查和抗癌的重要性,提倡居民积极参与早期防控工作。

病人家属送来感谢锦旗(左三为卓明磊)

情洒和田,沙漠变绿洲

援疆医疗队组建了临时党支部,卓明磊担任组织委员。援疆的一年里,在领队王荣杰部长带领下,医疗队开展了七次大型的下乡义诊,前往策勒、墨玉、和田县的偏远村庄,为人民群众送医送药,带去健康。他们还前往洛浦县布亚乡塔木艾格勒村,与那里的贫困户结为亲戚,开展“结亲帮户”活动,为居民送去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进行脱贫帮扶。

党支部还组织到洛浦县色日克小学开展爱心捐赠,给当地孩子们带去首都人民的慰问。卓明磊在每次活动中都负责后勤保障工作。他表示,自己切身体会到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地区间的差异是之前很难想象的,亲身经历和了解到和田地区人民的生活,才能在自己的人生经历中留下难以忘却的痕迹。

卓明磊(右二)在策勒县下乡义诊

援疆一年,作为党支部的组织委员,卓明磊尽最大努力帮助大家解决后顾之忧,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7月下旬,党支部组织了谈心谈话活动,他主动去了解援疆队友的思想动态,关心和帮助大家解决在援疆期间心理上和生活上的困难。

一年的援疆医疗经历,使卓明磊亲身感受到边远地区的医疗现状。他说:“虽然与内地大城市相比差距较大,但和田医务人员的热情令我动容。尽管身处艰苦环境,但每一位医生都在尽最大努力给当地百姓提供自己力所能及的治疗。同时他们也在不断地学习,尽心尽力地工作。”

“一年的时间很短,但我能够明显地看到一些变化正在发生,通过援疆医生的帮扶,和田医护人员的诊疗能力一天天在提高。每一点进步都需要通过每个人的力量去实现,你会从心底里觉得这个事情非常有意义、有价值。”

卓明磊表示,医疗援疆是一项长期工作,一批又一批的援疆医生会把这项工作积极推进下去。“我相信和田的医疗水平和整个城市的发展会越来越好、越来越快。”

卓明磊用自己写的一首诗来总结一年的援疆经历:“天山几度飞,狂沙数月尝。京卫集群力,势助和田康。赠鱼且授渔,治病更重防。民族团结亲,硕果满枝梁。”

作为一名医生,卓明磊说:“我很感激有这个机会,把自己人生的理想和国家的战略结合起来。在这个过程中,与和田地区在国家大力支持下的飞速发展一样,我个人也得到了非常大的成长和施展空间。”

离开和田的路上,大路两旁是茫茫戈壁,偶然中会发现其中一点绿色。卓明磊坚定地说道:“援疆一定要留下痕迹,这痕迹对医疗援疆来说就是技术的传承。作为医务工作者,我愿做沙漠中的一点绿,为实现沙漠变绿洲的梦想贡献一份力量!”




(来源:北京大学校报、北大肿瘤医院  图片/北大肿瘤医院  记者/孙小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