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故事】战疫记忆(五)——我在武汉抗疫,当了回患者

4月6日,北大医学405名抗疫战士,离开他们拼命守护72天的城市武汉,回到首都北京。而在一周前,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援鄂医疗队20名白衣战士,也在湖北鄂州奋战55天后,平安凯旋。白衣执甲,英雄归来!抗疫历程中有着太多温暖、坚毅、平凡、伟大,战疫记忆专栏特约北大医学援鄂抗疫医疗队员讲述感动他们的抗疫故事,分享他们的战疫力量。

战 疫 记 忆

本期讲述者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援鄂医疗队队员 李娜

回想大年初二,我应征加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援鄂抗疫国家医疗队时,爱人送我到医院,久久不肯离去。看他眼里流出的泪水,我想告诉他:别哭,有这么多战友的陪伴,我不孤单,我也要像你一样,到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身边,我一定会平安归来。

到武汉以后,老党员们用实际行动影响着我们,冲锋在前,不计生死。医疗队副队长,临时党总支书记、感控专家袁晓宁同时负责着医疗队感染防控,也照顾着医疗队员的生活,事无巨细。在隔离病房开始工作的头两天,她火眼金睛地盯着队员们穿脱防护服,直到每一位队员都安安全全进过病房又安安全全地出来,她才安下心。为此,她36小时没有合眼……

在前线,有很多像袁晓宁一样的优秀党员。他们严谨的工作态度、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深深感染着我,坚定了我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决心。我第一时间向党组织表达了意愿:我也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用心奋战在工作岗位的日日夜夜,我常常忘记自己还有孩子,常常忘记给年迈的父母打电话。2020年3月9日,是个特殊的日子,这一天不仅是儿子的生日,也是我政治生命的重要时刻——这天,我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3月9日下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援鄂医疗队临时党总支在武汉驻地召开预备党员接收大会,图为李娜发言。

在前线,我“胃疼”的老毛病又犯了

时间来到了3月中旬,湖北疫情从“尽收尽治”转变到“提高救治率、降低病亡率”,看着有患者治愈出院的新闻,心里甚是欢喜。然而就在这时候,我“胃疼”的老毛病又犯了,一连几天,吃了胃药也不见好。眼看马上就要上班了,实在难以忍受。想了想,还是向李少云护士长请个假吧!万一在病房出现意外,也给队员们添麻烦。

听到我请假的消息,乔杰院长第一时间带着管理组老师们来到我床旁,普外科的李刚大夫马上给我做了查体,压痛(+)反跳痛(+),疼痛的位置位于右下腹,后来逐渐向会阴部放射。这个时候真要感谢三院派出的精兵强将多学科战队。

“在武汉前线,医疗队员再小的事也是大事”,是乔杰院长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很快,领导们完成多学科会诊,初步诊断是阑尾炎。治疗方案迅速确定,从合作医院(同济医院)领回药品准备输液。做皮试的时候,还为我备好肾上腺素。输液架高度不够,李佩涛护士长拿来旗杆,绑在床头。队友们给我输上液,喂我服下药,安顿我休息。

我能安心地休息了,可是医疗队领导们却一夜未眠,他们一起商讨我的病情,做了多种应急方案。鉴于我疼痛没有显著缓解,而且出现体温升高的情况,乔院长再次组织多学科会诊,并联系了同济医院普外科专家陈孝平院士,一致决定安全起见还是手术。

李娜在武汉,隔离病区工作中

我从“自己人”手里被转到手术室

3月13日一早,作为医疗队“大家长”的乔院长就来看我,她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娜娜,不要担心,同济医院本部安排了最好的医生和护理团队负责手术和看护,我们也一起陪你。”

刚八点,庄昱老师开车,乔院、沈院、葛队亲自把我送到同济医院本部。术前领导们陪着我做了CT,抽血化验。没想到,我在武汉当了次患者。陈孝平院士亲自为我查体,我从“自己人”的手里被转到手术室,手术室护士长陈红老师亲自推我上手术台,麻醉科周志强医生负责麻醉,我也体验了一回病人的角色。

看着麻醉机呼呼地吹气,听着监护仪上滴滴的心率,心里别提多紧张。“把您的手给我,我给您输液。”然后就没有了意识……等我再醒来时,恍惚听到乔妈的声音,“娜,你怎么样了?醒了吗?肚子还疼不疼?”我给他们打了两个手势,接着又沉沉地睡过去了。

后来,我得知手术还受到了同济医院王伟院长、刘铮副院长,中法新城院区祝文涛副院长、曾晓勇副院长的关注,甚至还惊动了马丁院士。在三位院士的关注下、几位全国知名专家的合作下,手术进行得很顺利。术后诊断为罕见小肠憩室炎并扭转,和先天遗传有关,又因剖腹产生过两个孩子造成腹腔粘连,增加了手术难度。所有人见过那段像扭转了的鸡蛋大小的小肠憩室后,都倒吸一口凉气,庆幸及时手术,绝了后患。

队员们开玩笑说,“娜姐,你的救治团队专业水平有点高啊!”

4月1日,李娜术后康复,去往同济中法新城院区

恩人的名字,我一个都不能忘

病房也超出我的想象。同济医院本部为了让我有个安静的治疗休养环境,专门为我开启了一个独立的病区,护理部汪晖主任、普外科病房护士长朱丽老师亲自安排一组得力的护理人员无微不至地照顾我。

主刀医生、值班大夫定时查房、随叫随到,忙前忙后的还有三院大家庭里的沈院(沈宁)、葛队(葛庆岗)、袁队(袁晓宁)、李刚医生、王奔医生和我们专业对口的队员。第一批所有队员牺牲休息时间,排班来陪我……这些都是我的恩人啊,他们的名字我一个不能忘。

普外科护士霍天依守着我术后的第一个班,她是个自带笑点可爱的姑娘,陪我聊天分散我紧张的注意力,给我讲她几经周折的领证经历。当天晚上,领导又仔细地考虑生怕出一点问题,安排SICU的张佳男照顾我。夜里因“气腹”造成呼吸困难,每一次呼吸都像是有东西顶着肺。只敢出气,不敢吸气,像是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担心、恐惧一股脑向我侵袭。

我虚弱地喊着:“佳男,快抱紧我,快抱紧我,我害怕……我感觉快要死了……”佳男用她那瘦弱的臂膀紧紧抱着我,轻轻拍着我的背,“别怕,娜姐,有我在,有我在,你一定没事儿的。”要知道,我比佳男高出很多,那晚她像抱着个孩子一样抱了我一宿……

凌晨4点,同济医院的老师迅速请示上级医师。教授来给我查体,点滴挂上了,一切又好了,夜的宁静得益于她们的付出。

第二天一早,同济医院护理部汪晖主任又来看我,还送来了羽绒服。从她深深的眼窝中,我看出了疲惫,她有多少个不眠不休的夜晚,多少个护士姐妹需要她撑起天。她细心叮嘱看护我的护士长和几位护士老师:“每天一定要固定人员陪护,注意勤洗手,每天按时空气消毒,环境消毒,更换隔离衣。”

吴剑宏、罗学来、黄丹等几位教授也来了,每天给我查房,询问我的饮食,仔细检查伤口情况。在武汉,我感受着同济医院亲如家人的温暖。在武汉,当了一次患者,这事我能记一辈子。

这些可亲可敬的名字啊,深深刻在我的生命里。

4月6日,医疗队胜利完成援鄂任务,准备回京

感谢在我最困难、最痛苦的时候给予我帮助的武汉同济的各位领导以及护士姐妹。爱是心甘情愿的付出,是你们为我解除病痛,让我一个北方人在南方春寒料峭的时候,感受到家人般的呵护。

感谢与我生死相依的战友们,是你们用爱温暖了我,是你们的朝夕陪伴,才有了我“三天快速康复”出院。看着窗外明媚的阳光,听着江面货船的鸣笛,闻着灿烂樱花的香气,我想离最终的胜利不远了。武汉,这座沉睡76天的英雄城市已成功完成了重启,正在复苏。我们也结束72天的战斗,回到了朝思暮想的北京。

这次援鄂抗疫经历,我终身难忘,不仅使我受到思想的洗礼,也解决了我个人长期困扰的顽疾,更是我护理事业的一个飞跃。为了一个伟大的梦想,为了全中国人民的健康,也为全世界人类健康加油!



(来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宣传中心   文字、视频/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