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得来终觉浅·满载归来话实践(上篇)

  今年暑假,北京大学医学部共有1300余名同学积极报名参加社会实践,一共立项组建了100余支实践团队。各路社会实践队伍奔赴全国各地以及海外31个地区开展社会实践,深入感知民生民情、国事家事,在实践中收获新知、巩固真知。快来听听社会实践队员们的感受与体悟吧!

  勃勃生机·三色陕北

  黄色,那是质朴的黄土高原,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厚实的肩膀。走进延安革命纪念馆,800余幅照片及上千件革命文物形象、生动地再现了党中央在延安领导中国革命的艰苦岁月。十三年间,党中央在延安与敌军斗智斗勇,积蓄力量,从贫弱走向强大、由低潮走向胜利,是一代代革命先烈用鲜血铸就了今日的富强中国。

  红色,那是一代代扎根于此的青年知识分子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梁家河村多年以前曾是一个非常普通的村落,当年16岁的习近平总书记便是在这里开始了他的七年知青岁月。在老支书的讲解下,我们逐渐了解了习总书记在这里艰苦奋斗的生活经历,正是这种艰苦的生活磨练了他的意志。他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对党一以贯之的忠诚热爱、富国强民的抱负和担当,都深深地触动了我们。

  绿色,那是生机勃勃的禾苗树木,是朝气蓬勃的青年一代。攀登宝塔山,俯瞰延河风光,如今的延安城市建设蒸蒸日上,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延安在奋斗中散发光芒。走进杨家岭革命旧址,先辈们在艰难的条件下仍追寻崇高理想,我们要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医学部团委社团部赴梁家河实践团 曾芷青

  砥砺前行·革命井冈

  当我们真正站在井冈山这片红色的热土上,我们的心情无比震撼。在红军挑粮小道上、在八角楼上、在“雷打石”前、在长征路上,曾经书本中抽象的革命英雄人物与事迹,在我们的眼中鲜活起来,在我们心中扎下了根。李忠老师在课上讲到“一个人如果没有理想和对理想的追求,如果没有信仰和对信仰的虔诚,就算心在跳也不过是一块麻木的肉,就算血在流,也不过是一腔红色的水”。心中有理想,脚下的路再远也不会迷失方向。习总书记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我们必将井冈山精神化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不断进取奋斗,不断勇攀高峰!

  ——基础医学院赴井冈山实践团 金默然

  豫章兵戎始,秋收暮云安。长征鼓角立,工农旌旗展。久有凌霄志,今览井冈山,星火承邃意,燎原赋万川。通过几天的红色实践学习,我进一步感悟到了红军战士无畏牺牲的革命精神,井冈山人民艰苦奋斗的开拓情怀以及军民同仇敌忾的鱼水之情。不禁想起在电影《建军大业》中,朱德同志说道: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无上光荣!我们也会更加珍惜现在时光,更加专注于学习与工作,将这份精神与情怀传承下去!

  ——基础医学院赴井冈山实践团 杨秀杰

  安全用药·健康中国

  安全用药科普调研实践让我们意识到对留守儿童及家长这个群体进行安全用药科普是极有必要的。本次调查对象的年龄大多在6-13岁之间,他们几乎无法理解什么是抗菌药、感冒、药物不良反应,以及中药与西药间的差别。年龄越小的孩子们在生病时越听从家长的安排。调查中发现,几乎所有人都倾向于中药比西药安全。人们往往易产生天然的中药比人工合成的西药更为安全的认知误区,这种认知误区还会通过家长传递给孩子。因此为了避免孩子们产生安全用药问题,对家长的教育更为关键。

  对村民的科普教育和引导,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长期开展,才能真正做到不断提高这个群体的安全用药意识。作为临床药学专业的学生,我们也应该努力掌握知识,尽可能多参加这样的活动,把知识用于实践,为“健康中国”尽一份力。

  ——药学院“安全用药·健康中国”科普调研实践团 翟星宇

  公行天下·卫戍健康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近距离接触了国内一流的医养结合社区——泰康之家·申园。在课堂和文献之外,我们第一次接触到所谓的“医养结合”落在实地是什么样的。让我惊喜的是:作为商业化组织,申园具有极强的“服务精神”,娱乐文化等设施极为丰富,园子里老人们精神风貌是积极乐观的,完全没有寻常老人所谓“三等”的痕迹。实践使得我真正接触到了社会实际,“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在充足的理论知识准备下,这次实践让我真正在医养结合这一领域做到了“知行合一”,我想这也是学校今年以“力行”作为社会实践名称的初衷吧。

  ——公共卫生学院健康中国上海实践团 李泽武

  2019年暑期,我们以“营养匠心,让格桑花美丽绽放”为主题,挑战西藏阿里地区,成为第一支到达“世界屋脊之屋脊”的实践团队。我们与当地的医务人员深入交流,了解当地母婴健康的现状,帮着专家老师们对特殊的儿童进行检查,并开设课堂给母婴专干们培训,还去到病房进行询问探访,进入特困家庭进行面对面的指导。

  “你好营养,健康中国”、“公行天下,卫戍健康”,每次活动的最后,我们都会一起喊出我们的口号,唤出我们的真心。同学和老师们在致力提高公众营养健康意识的同时,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北大医学的厚道与担当,脚踏实地的践行着营养匠心的精神。我们会坚定匠心精神,实现传播健康、营养大众的理想,让格桑花美丽绽放,为健康中国助力!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赴西藏社会实践团 张晓玄 

  投身实践·扎根基层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社区医院之行以及对学姐的采访让我们意识到只重视理论学习,忽视实践环节,往往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发挥得不理想。社会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现在的我们需要为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营养剂。团队利用一天的时间探索西安的红色景点,寻访革命先烈的脚印,继承革命先烈的精神。新时代我们更需传承红色精神,不负先烈们的遗志,尽自己所能为新时代献上一份力量。

  四天的实践虽短,但我们收获很大,作为大学生的我们需要走出象牙塔投身于社会实践,才能使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为今后走出校门,踏进社会创造更良好的条件。

  ——护理学院赴西安社会实践团 任梦雅

  通过问卷调查、主题座谈、参观学习等活动,我们对基层护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社区护士工作以慢病管理及康复护理为重点,承担着照顾者、治疗者、协调者、组织者、健康教育者等多种角色。因此,社区护士不仅要有全面、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操作技能,而且要有良好的人际沟通和组织协调能力,是一项充满挑战的工作。然而,社区资源及条件有限,护士们难以接触到更新的技术培训,希望能有更多护理常规、管理、科研等学习机会!

  此行,通过分享交流的形式给基层医疗服务贡献自己的力量,我感到喜悦与满足。未来,随着国家重视和政府支持,我相信社区护理的发展会越来越好!回校之后,我也会更加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与素养,努力为护理学科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北京大学护理学院研究生赴京津晋冀实践团 王玉洁

  精准扶贫·振兴宁都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在完成了这次针对宁都县精准扶贫的调研后,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毛主席的这句话。但“精准扶贫”这四个字之前对我们而言不过只是四个字,只有在下乡与贫困户进行面对面的接触后,才能理解政府对于老百姓来说意味着什么,才能理解“共产党真好”背后的真心拥护。

  在完成走访后,我们才真正理解到,所谓扶贫并不仅仅只是让老百姓富起来,而更多的是创造就业机会,从结构上真正带动地方产业发展。在此次调研中,我们深入基层,了解到精准扶贫的结构保障比我们想象的要完善得多,看到了国家政策给地方带来的实惠,明白了国家是真正的为人民谋幸福。

  ——医学人文学院赴江西省宁都县实践团 曾治

  (图文/医学部团委、基础医学院团委、药学院团委、公共卫生学院团委、护理学院团委、医学人文学院团委 统稿/陈平)

  

 

编辑:郑凌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