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燕暖心 春蕴真情:2016年北医研究生春燕在行动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老爱老是中华文化里的宝贵精神财富。为引导广大同学弘扬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践行爱老助老的社会责任和志愿服务精神,进一步深化实践育人功效,医学部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认真落实北京大学2016年的“春燕行动”计划,号召各学院(部)积极组织研究生志愿者探望和服务离退休干部、教师、工人、校友、院友等,为老人们送去新春的问候和关怀,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服务,力所能及地帮助老人,丰富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同学们在践行爱老助老的志愿服务精神的同时,收获了老北医血液中流淌着的奉献与求实精神,激励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奋发进取,自觉树立起“家国”责任感。

  使命感与中国梦

  2016年1月21日,基础医学院师生代表前往周爱儒老师家中拜访,并为周老师送上节日祝福。周爱儒,原北京医科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教学主任、教授,我国著名的生化学家,虽已年近八旬,身体仍很硬朗,精神矍铄。在交谈中,周老师告诉志愿者当年自己走出国门赴美交流学习的经历,讲到了机会的来之不易,以及在国外时遇到的文化差异、困难、挑战和趣事。经过潜心学习和磨练,他回国后承担了教学重任,先后主编了多版《医学生物化学》和《原癌基因与心血管疾病》等经典教科书。周老师借此鼓励年轻人要勇于迎接挑战,抓住机会。当被问到“当时国内条件很差,美国那么好,在交流结束后,有留在美国的吗?”周老师幸福地笑着说,尽管当时国内条件很差,与美国差距那么大,但大家没有留在美国享受,都回国了。当时的想法是,我们的国家这么落后,更应该回国加倍努力把祖国建设得更好。正是前辈们的使命感,推动了祖国的繁荣,一点一滴实现着中国梦。

  如潺潺流水滋润着师生情

  2016年1月23日,在魏承毓教授88岁生日前一天,公共卫生学院流统系同学代表前往魏老师家,为老师送上生日和春节祝福。在谈到“春燕行动”时,他说由于自己年岁已高,与外界交流较少,因此与同学交流是他了解外界新闻、学习最新技能的重要渠道。在此过程中,他也与同学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老师觉得这是他最为宝贵的收获之一。在与同学们的交谈中,魏老师回忆了自己过去的很多经历,包括考入北大,去南方抗虐,带同学们实习,等等。他说,岁月如梭,几十年一挥手就度过了;他告诉同学们一定要珍惜时间,抓紧做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事情。老师在耄耋之年依旧孜孜不倦地学习,一生始终坚持认真做事的品质和精神始终感动着同学们。志愿者杨同学说:“在与魏教授的交流过程中,可以深深地体会到魏老师的谦逊和好学,这种宝贵的精神是我们每个年轻人都需要学习的。陪伴魏老师其实是老师和同学的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我们帮助魏老师学习新技能,而我们在他身上也学习到了许多从课堂上无法学到的东西。”

  敬老爱老 传承梦想

  2016年2月3日,第二临床医学院4名“春燕行动”志愿者来到朱积川教授家中,看望77岁高龄的朱老,送上后辈们的感恩与祝福,并有幸聆听朱老教诲。朱教授非常感谢同学们的探望,他亲切地和同学们交谈,询问每一位同学的近况,并向同学们讲述了他行医多年的心得体会。谈到当今的医患关系时,朱老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给同学们讲述了良好的沟通在预防医患纠纷和处理医患关系时的重要性。朱老说,医学是不断发展的,我们要善于思考总结,在实践中不断加深对疾病的理解;要关注国内国际会议,了解最新治疗指南,与时俱进;另外还要主动学习医学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这样才能为病人减少痛苦。朱教授叮嘱同学们,既然选择了学医这条路,就要不畏艰苦,勤于学习。短暂的探访让前来看望的“春燕”志愿者们深切地感受到了朱教授的和蔼可亲、博学睿智以及优秀的精神品格。

  不忘初心 杏林春暖

  临近春节,第三临床医学院研究生1班的同学们在班主任于婕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春燕行动”。这次活动,同学们拜访了心血管内科的郭静萱教授。郭老师曾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内科副主任、老年科主任等,是最早一批从事心血管介入医学研究的专家。探访中,郭老说起了她自己的经历,出身于医学家庭的郭老师,兄妹几人都选择了医学作为自己的事业,在耳濡目染中,郭老师也毫不犹豫地选择穿上了一身代表责任的白衣,而这一穿就是几十年。郭老回忆起八十年代初被医院指派赴美国进修学习心血管疾病的诊疗及心脏导管术时的兴奋和责任。作为当初学习导管技术的唯一一名女性,她巾帼不让须眉,把新技术带回三院。回国之后,郭老面对国内简陋的条件,开展了三院第一例冠脉造影。如今,北医三院心内科的介入治疗已经走在全国前列,为众多患者赢得生的希望。同时,郭老对同学们提出了殷切期望,她希望同学们热爱国家,忠于自己的职业,一步一个脚印,在每个学习阶段都能为以后的职业生涯打下基础。

  寒随一夜去  春还五更来

  暖日晴风初破冻,乍暖还寒。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研究生2班20余人在初春之际拜访了北医三院消化科林三仁教授,深切感受到林教授的无悔人生——从医之路的艰辛与荣耀。在与同学们的交谈中,林教授说自己的人生没有遗憾,因为自己从未浪费过时间。不论是求学时代遭遇自然灾害,工作后不久赶上文革,他都是凭着自己当一名好医生的目标和意志力不断学习新知识,没有在意过恶劣的生活和工作条件。改革开放以后,作为海归深知国内外巨大差距而更加兢兢业业地学习和工作,带领着消化团队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走向国际舞台。林教授最欣慰的不是他所取得的名誉地位,而是解决了一个个临床难题,竭尽心力为患者服务,所有付出的艰辛都在救治患者那一刻化作辛勤的汗水消散了。林教授告诫同学们,临床医学是一门经验性学科,需要学习、借鉴前人的知识和经验,同时也需要培养一定的素质和能力,还需要通过一定的实验研究去发展、完善。因此在漫漫的学医道路上,一定要不畏艰难、努力奋斗!并为同学们奉献了成功三部曲:二分天赋、七分努力、一分机遇!

  追寻北医传统 传承厚道精神

  2016年1月23日,第三临床医学院的研究生“春燕”志愿者们拜访了北医三院骨科老专家张潭澄教授和他的爱人臧老师,为他们送去了节日的关心和祝福。张教授今年已九十高龄,在北医三院骨科工作了一辈子。和同事们一起,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为骨科几十年来的兴旺发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臧老师和志愿者们热情交谈,给大家讲诉她父亲当年在战火年代为了传递医学技术奔走,却给她留下临终前不能见面的遗憾;给大家讲述她们年轻时因躲避战火,学校多次迁徙,同学们学医的不易。张教授勉励同学们珍惜和平富强的国家社会环境,早日成才。之后,二老骄傲地给同学们介绍了他在各行各业奉献的儿女们;还带同学们看了儿女们带回来、方便他们读书看报的电子放大镜,介绍过程中,张教授和臧老师脸上充满喜悦和满足。交谈过程中,张教授和臧老师鼓励研究生同学们传承北医人厚道的优秀特质与品格修养,追寻北医和三院的传统与精神,精益求精,乐此不疲,无怨无悔地在医务战线中奋斗下去。

  暖阳迎春 春燕归来

  2016年2月25日,口腔医学院2015级修复学研究生袁临天等来自不同年级专业的三位同学来到外科办公室,拜访口腔医院的一位耄耋老人,口腔颌面外科专家马大权教授。马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口腔颌面外科专家,虽然年过八十,但身板硬朗,听力好,思维依旧敏捷。同学们前去探望时,教授书桌上的电脑屏幕停在未看完的文章界面,这种勤奋学习的精神让同学们为之一振,从心底产生敬佩。志愿者和马教授的交流从自我介绍开始,说到十三五规划,继而说到医改和医学教育;不仅聊到社会现象,还聊到了马老自己经历过的历史,以及马老自身的人生感悟。临走时,志愿者们拿出自拍杆照相留念,这钟新的拍照方式让马老师感到欣喜,志愿者们借机教会了马老使用微信。马老很感谢志愿者同学们能够陪伴他充实的一下午,帮他记录他脑海中的口腔外科发展史,也为医学生送上了他最真诚的语音祝福。

  春风暖意 春燕反哺

  2016年3月7日下午, “妇女节”来临前夕,口腔医学院研究生会的同学拜访了牙体牙髓科李雨琴老教授。很晚了,志愿者们仍然看到一位年长的医生笔直地坐在根管显微镜下精细地操作着:她正是已年逾75岁的李雨琴老师。探访过程中,李老师从牙体牙髓科的发展史,谈到她年轻时参加各地支援医疗队的经历,这段支援医疗队的口述史让同学们感受到老一辈医疗工作者身上不畏艰苦、勇于奉献、精医济世、厚德尚学的精神,同学们深受感动。在短短的1个多小时交流中,李雨琴老师思路清晰,精神健硕,丝毫不像一位年逾七旬的老人。李老师告诉同学们,这可能与她现在的生活状态有关:她现在经常和老伴一起去看各种演出,歌剧、话剧、京戏,有时看完演出,晚上11点坐着公交回家,还会引得公交司机的侧目。此外,诊治病人也是李雨琴老师的一大爱好,她能够真正地把诊治疾病当做一种乐趣,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乐此不疲。

  春燕飞进北医社区

  2016年2月20日,航天临床医学院组织数名“春燕”志愿者来到北医社区老人家中,为“献血状元”楚学智老人送去了节日祝福,并为老人准备了一些米、油等生活用品及营养品。同学们已不是第一次去探望楚学智老人。老人是北医的一位普通退休工人,为1984年全国19名首批参加义务献血者之一,他在十四年间几乎每年都要献血一到两次。直到1998年,他的岁数超过国家献血年龄的规定,老人才停止义务献血。就是这样一位普通老人,曾经荣获过北京市无偿献血金、银、铜奖章。老人很感谢志愿者们去看望他,与同学们聊起了家常,回忆起他在北医工作的日子。在大家的好奇提问下,老人讲述了献血的初衷与经历并向同学们展示了荣誉证书。老人当初感动于党和单位的关心和帮助,于是决定义务为国家献血,为社会做贡献,这一献就是十几年。虽是耄耋之年,但楚老先生精神矍铄,身体健朗,非常健谈。老先生从自身献血的经历讲到学院、学校的发展,乃至国家的进步;从学生学习谈到兴趣爱好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提高。老人鼓励志愿者同学们向加拿大医生白求恩、印度医生柯隶华学习,要有“爱人如己”的博爱精神。

  “春燕行动”是研究生同学们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发扬尊老敬老的志愿服务精神的行动体现。医学部研究生院已连续数年组织医学研究生开展“春燕行动”,向同学们宣扬爱老助老的价值理念的同时,也努力践行着实践育人的国家号召。活动中,同学们不仅看到了老北医身上勤恳、厚道的优秀品格,更深切体悟了“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学誓言。同学们纷纷表示,今后一定将春燕精神继续传承下去,并将珍惜老一辈北医人为后辈打造的优质的学习资源,踏实做人,更好地肩负起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

(医学部研究生院 研究生工作部)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