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结合养老产业研究中心团队承办“第三届中日养老健康产业与政策研讨会”“医养结合”专题分论坛

  5月18日到20日,清华大学举办“第三届中日养老健康产业与政策研讨会”,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养结合养老产业研究中心承办其中的“医养结合”专题分论坛。北大医学部副主任王维民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医学部主任助理吴明教授做了《长期照护险的相关政策分析研究》的主旨演讲。

  王维民副主任在致辞中讲到:老龄化已经不再是陌生的话题,面对当今中国已有超过2.4亿60岁以上人口的严峻形势,个人、家庭、社会都需要尽快适应并做出相应调整。此外,随着全球范围内文化经济的发展,医疗水平的进步以及人口的跨地区流动,为老年人提供更美好的养老环境也成为世界各国需要相互借鉴和通力合作的共同的事业。已有106年历史的北大医学,以国家和人民的需求为己任,脚踏实地,不断创新,着眼医、教、研领域的发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大学是通向未来的桥,大学的使命不仅仅是培养满足当今社会需要的人才,更要有发展的眼光,着眼于未来。

  按照专家预测,2035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比将达到30%,其中不同区域、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背景的群体,生活模式、心理状态和易患疾病各不相同,他们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也必然多种多样。北大医学部医养结合养老产业研究中心的团队,在最近几年,尝试着整合基础与临床医学、护理、人文、法律等多个学科,提出“有所养、老有所医”的医养结合理念,旨在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养老服务体系。中日两国的文化源渊流长,日本社会老龄化发展的经验以及日本政府制定的养老政策体系,对我国学者和政府有很大的启发。借助中日养老健康产业研讨会平台,双方进行充分的交流,相互借鉴,共同发展,为老龄化社会的应对提供更多的参考。

  医学部主任助理吴明教授,在长期照护险的相关政策分析研究的主旨演讲中,从卫生经济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并且以青岛地区的实践效果,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第三届中日养老健康产业与政策研讨会共分三个专题论坛:医养结合、科技与智慧养老、大健康与养老产业。

  医养结合养老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李鹰研究员主持医养结合专题论坛。

  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养结合养老产业研究团队的成员,分别从自己的专业角度和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多方位的围绕着老龄社会中的医和养面临的问题,阐述各自的观点,团队整体既有对政策的分析研究以及科学的调研,又有实践的案例。

  李鹰研究员近期对刚刚进入60岁的群体进行了一个关于如何理解医养结合养老中医护问题的百人小样本调研,调研的结果显示目前这个进入60岁群体对医养结合养老的政策理解有不同的差异,对目前身体状况和预测未来身体情况选择养老模式与当下政府部门推行的居家为主、社区为辅、机构为补充政策基本一致,其中大多数还是选择居家为主的养老方式,但是在未来居家养老中进入家庭的养老护理人员以及在养老机构从事养老的服务人员的专业素养要求,百分之百选择需要具备一定的医护专业能力。

  全国残联副主席、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黄悦勤教授以《中国55岁以上人群精神卫生状况调研》报告入手,详细介绍目前中国55岁以上人口中患有不同程度精神卫生的问题。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健康水平的提高以及日益加快的工作节奏和生活压力,精神卫生的状况需要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黄悦勤教授从专业的角度,科学分析和普及老年认知障碍相关知识,以调研报告显示的数据来提示从事养老的人员,对待有认知障碍的老年人所付出的人力成本和精神慰籍的时间都是有别于普通老人的照护。

  北京大学医学部医院孙凌波院长结合国家推行的居家为主的养老政策,以案例讲解的方式,将多年在北医家属区设立“家庭护理病床”的实践情况,详细介绍与会听众。孙凌波院长针对“家庭护理病床”设立过程中的一些概念不清以及服务边界模糊等问题,实事求是的分析研究并借鉴国外一些有效的经验,形成了“家庭护理病床”的概念,即以家庭为单位,家庭成员和照顾者为主要护理人员;以护理程序为方法,通过访视护士的评估——确认护理问题——制订护理计划——实施护理——评价护理效果;以居家老人为中心,制订符合每一位老人的个性化专业护理计划;以医疗护理与家庭护理相结合来改善居家老人健康状况的护理模式。

  北京大学护理学院谢红副教授,2007年获得东京医科齿科大学经济管理学博士后回国,开始从事养老服务领域的研究。从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标准制定、运营管理、老年人能力评估以及养老从业人员能力提升等全方位,进行了有效的理论与实践的探索。谢红副教授对比中日两国医疗体制、护理与介护培养、人文习俗等不同,在养老领域里的差异需要本土化来学习借鉴。谢红副教授从养老服务的角度,利用互联网的科技手段和方式,研究便于老人照护系统的开发与实践,进一步推动智慧养老。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院长助理王岳副教授,对于未来老龄化社会发展进程中将要面临的诸多现实问题,提出多维度的关注照护中的法律问题。从生命科学的角度看待生命过程、科学面对生老病死、判断并真正遵从老人本人的意愿、有尊严的选择死亡等等,需要人们不仅仅从医护照护和人文传统的方面思考老龄问题,未来法律的作用至关重要。

  同场演讲者中还专门邀请了来自日本的专家。川渊教授是日本东京医科齿科大学长期从事研究介护保险的专家,日本早于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近三十年,在涉及到老年人的照护和保险政策制度等方面,有着理论的设计和探索以及实践中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川渊教授在演讲中详细介绍了日本介护保险和地区医疗照护体系,也对比了中日两国的很多不同。

  五十岚步女士,专门从日本便利店的发展视角入手,以东京大学附近的社区便利店的分布和设置,详细介绍利用便利店的形式,在方便老人日常购物过程中,对于高龄老人的能力锻炼的效果。尽管中日两国在网购和实体店上有很大不同,但是日本在做事情的细节方面的精致、专注、周到和职业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

  日本亚特力集团董事长来栖宏二先生本人学医出身,从事养老机构的管理运行多年,在服务与管理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他以亚特力集团开办的养老机构实际案例,详细介绍了高龄者的自立支援护理和社会参与的实践是老龄社会可持续性的社会保障。

  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于明副教授、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心理学系郑美红副教授分别做了题为《关于养老的系统性分析》和《从认知老化的基础研究到应用的思考》的报告。

  中日养老健康产业与政策论坛至今举办了三届,首届是2015年5月在北京由清华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和日中科学技术文化中心联合主办;2016年11月东京举办第二届。这次是第三届,由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办,日中科学技术文化中心、清华健康科学基金、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养结合养老产业研究中心、清华大学日本研究中心联合协办。

  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老年医养结合产业分会副会长魏松董事长、张福伟董事长参加了论坛。中日双方参会人员近150人。

  (医养结合养老产业研究中心/文  孙朝珍/摄)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