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北京大学运动医学论坛暨北京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建所60周年纪念大会落幕
60载为运动员创伤恢复和全民运动保驾护航
8月31日上午,由北京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主办并承办的第二届北京大学运动医学论坛暨北京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建所6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国内外专家学者千余人云集,共同见证北京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60华诞,见证中国运动医学60年的发展;共同聆听来宾对北京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明天的良好祝愿;共同探讨运动医学前沿、热点、难点问题及未来发展。来自中国、美国、意大利、瑞士、韩国、德国、荷兰、中国台湾、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出席论坛并作学术报告。
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北京大学前常务副校长、医学部前主任韩启德院士,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李颖川,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上海市关节外科临床医学中心主任戴克戎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协和医院教授、白求恩公益基金会理事长邱贵兴院士,北京大学原常务副校长、北大医学部原常务副主任柯杨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主任詹启敏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乔杰院士,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党委书记金昌晓,中华医学会秘书长郭建华,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执行副会长王建华,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常务副秘书长丁玉贤,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李颖川,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司长李业武等专家和领导莅临论坛开幕式。
开幕式前,与会者全体起立,向中国运动医学创始人、已故北京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名誉所长曲绵域教授致敬。
一段短视频浓缩了北京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60年的辉煌历史。
1959年1月成立的北京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是中国第一家运动医学研究所。目前研究所涵盖运动创伤、运动康复、运动营养和医务监督四个专业,集医疗、教、研及下队服务为一体,是目前中国最大、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运动医学研究所。近4000名运动员在研究所接受过手术治疗。现年门诊量达10 万余人次,年手术量7000 余例并逐年增长。
1981年,运动医学研究所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1984年成为博士学位授权点;1989年被国家教委批准为重点学科,同年国家体委授予“体育事业贡献奖”;1991年成为博士后流动站;1992年,医院康复医学中心成立;1996年成为首批进入211工程的国家级重点建设学科;1999年成为中国奥委会和国家体育总局指定的运动员伤病防治中心;2000年成为全国唯一的运动医学领域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岗位设立单位;2001年成为国家重点学科;2002年建成全国首家国家级关节镜培训中心;2007年成为首批中国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是卫生部认证的全国最大的内镜(骨关节)诊疗技术培训基地;2008年建成首家大型关节镜外科技术操作培训中心;2008年荣获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优秀创新团队”荣誉称号;2013年获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北京市运动医学关节伤病重点实验室;2017年成为中国医师协会认证的首批关节镜医师培训学院;在2017年上海软科全球体育类院校学术排名中,研究所与我国内地3所体育院校一同上榜世界200强。
六十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北大运医人刻苦钻研,不断创新,为我国体育运动事业的发展和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原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原医学部党委书记、北京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所长敖英芳致欢迎辞,感谢社会各界、运动员及全国同道长期以来的支持和帮助,愿与大家携手,薪火相传,再造辉煌。
韩启德、乔杰、赵宏博(中国花样滑冰队总教练、花样滑冰世界冠军)、白岩松(央视主持人)、邱贵兴, Freddie Fu教授(ISAKOS前主席、匹兹堡大学骨科教研室主任),郭伟华(中华医学会秘书长),李颖川、詹启敏院士等致辞。
曾经在北京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接受治疗的著名演员及电影导演吴京、体操世界冠军李小双、国家女排运动员惠若琪也送上了他们的感谢及祝福。
韩启德在致辞中充分肯定了北京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60年来不断发展,在医、教、研各个方面取得的辉煌的成绩。为中国运动员创伤恢复和全民运动保驾护航,不仅是三院、北医和北大的名片,也成为中国体育界的一张国际名片。
韩启德指出,随着社会经济各个方面的全面发展,运动已成为全民健康生活的一项基本需要。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带来更多运动保健和创伤诊疗的需求。需求是最大的刺激,也是严峻的挑战。所以,在我们庆祝成立一甲子的时候,更应该看清身上的责任,争取今后为运动医学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韩启德对运动医学研究所提三点希望:
第一,希望大家更进一步地深化对运动医学学科的认识。对于受伤运动员如何即时维持运动功能,如何实现远期康复,以及如何延长优秀运动员的运动寿命等等,还有更多难题需要解决。全民运动兴起后,如何推动运动医学科学普及,让小孩、成人和老年人,都能对运动的积极影响和可能的负面影响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积极地预防运动损伤,已经是一项非常迫切需要加强的工作。
第二,希望运动医学研究所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保持学科引领地位。原始创新都是发达国家做出来的,我们还处于跟跑的阶段。我们国家有最多的病人,研究经费和条件也越来越好,应该是有条件做出有价值的原始创新的。为此,运动医学不仅要与其他临床科室合作,还要着力与基础医学以及理工学科交叉联合。
第三,希望运动研究所能够不断完善梯队建设,特别是为年轻一代的医生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为国家培养更多的运动医学人才。
詹启敏在致辞中指出,北京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60年来秉承“厚道”宗旨,发扬创新、勤奋、拼搏、向上的精神,面向国家的需求及老百姓健康的需求,开展临床和基础密切联系的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在各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中国老百姓减轻运动相关的疾患,制定相关的标准规范指南,做出了重要贡献。支撑我国运动员在国际竞技体育舞台上获得更好的成绩、为国争光。北大运动医学是北大的一个标杆,在过去多年我国运动医学的学科排名当中,一直排名榜首,同时也获得了海内外的广泛认可,以一所之力进入全球运动医学学术排行榜百强,具有很高的社会声誉和学术影响。他希望北大运动医学能够在今天我国健康和医学事业发展的最好历史时机,抓住机遇,更好地面向国家的需求,以健康国家健康发展的需求为牵引,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交叉学科为重要支撑,整合多学科综合优势资源,站在世界医学发展的制高点。
詹启敏肯定了“北京大学运动医学论坛”为中国运动医学人搭建了一个高水平和国际化医学交流平台,尤其是对青年学者,通过这几天的学习交流,不仅仅会为本次会议增光添彩,也将对每个人学术进步和事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开幕式上,中国运动医学产学研创新联盟宣布成立。北京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为理事长单位。敖英芳任理事长。
开幕式后,第二届北京大学运动医学论坛开坛。论坛设有肩关节运动损伤分论坛、膝关节运动损伤分论坛、髋关节运动损伤分论坛、足踝运动损伤分论坛、运动创伤康复与护理分论坛以及运动营养分论坛。论坛的形式延续了以往的主题报告、学术专题讲座、病例讨论、标本手术操作练习;与此同时,开辟了经典手术视频精讲课堂,循环播放精选手术视频;并有国际专家远程手术示教,以清晰直观的教学模式让学员快速熟悉临床手术操作技能,领会手术操作要点,亲身领略大家风范。
(医学部 傅冬红 徐璐 运动医学研究所 陈文庆 杨渝平/文 运动医学研究所/图)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