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医三院成立骨松和骨代谢疾病中心

  随着国内老龄化社会的来到,骨质疏松已成为威胁国民健康的主要疾患之一。虽然国内医学界对骨质疏松及骨代谢疾病的诊治水平已有很大提高,但诊断及治疗仍缺乏规范性。

  

  为规范该疾病的诊治,我院于2018年2月份组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质疏松和骨代谢疾病中心”,并于10月28日召开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质疏松和骨代谢疾病中心成立大会暨首届骨松研讨会。会议共吸引了200余位临床医师参与,现场座无虚席,大家学习热情高涨。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质疏松和骨代谢疾病中心”采用多学科团队模式,共聚集了骨科、妇产科、康复医学科、内分泌科、肾内科、风湿免疫科、放射科、检验科、超声诊断科、老年内科、中医科、药剂科、营养科、体检中心、临床流行病学研究中心、核医学等科室,博采各科室所长,致力开展相关的诊疗及跨学科临床工作。

  宋纯理副院长主持开幕式并感谢医院的大力支持。“中心”秉承“共享共建”的理念,汇聚众多骨质疏松相关的临床科室,共同进行研究、研讨、分工、协作,能够造福更多的骨质疏松患者。

  “骨质疏松给骨科医生带来了很大挑战。”曾担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主任委员的骨科著名专家党耕町教授介绍,骨质疏松带来的螺钉脱落、脊柱损伤、骨折等难题不仅困扰着临床医师,还极大威胁着人民群众的健康。“中心”召集了内分泌科、营养科、康复科、中医科等专家,共同对骨质疏松的病因、诊断及治疗进行临床研究,有助于攻克骨质疏松这一难题。

  “我与北医三院渊源颇深。”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夏维波教授回忆自己曾经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党耕町教授团队的帮助下完成骨组织形态计量学研究的往事。这段经历让夏维波教授深感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学术的严谨与认真。相信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组织下,“中心”一定能够取得成功,造福更多骨质疏松患者。

  “骨质疏松诊治知识的普及率远不及其他慢性疾病。”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骨与关节分会会长、北京积水潭医院贺良教授认为“中心”的成立,有助于传播骨质疏松诊治知识,帮助临床医师开展临床工作。骨质疏松病因复杂,其治疗也不是单一科室就能够独立完成。“中心”采用的多学科团队模式,符合骨质疏松的临床现状,一定能够取得成绩。  

  汇聚多学科专家 为规范诊治建言献策  

  北京协和医院夏维波教授介绍了“代谢性骨病年度进展”。其中,代谢性骨病基础研究的进展有三方面和临床进展有四方面。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曹永平教授分享了“骨细胞在防治骨质疏松中的作用”。所以骨细胞在防治骨质疏松中十分重要,值得大家关注。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鲁梅花教授分享了“2型糖尿病与骨质疏松”,介绍了糖尿病与骨质疏松之间的对话。

  王威、张志山、肖文华、崔丽艳、陈民五位医师详细讲解了“女性更年期激素替代治疗与骨质疏松”“骨质疏松与椎体骨折”“骨质疏松症的鉴别诊断”“骨转换标志物的临床应用”“QCT骨密度测量的临床应用”的内容。  

  刘楠、李常虹、王墨培、申洪波、王松五位医师详细介绍了“骨质疏松症多学科协作骨折联络服务(FLS)模式进展”“炎性骨质疏松与风湿病”“肿瘤治疗与骨质疏松”“中医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的认识及治疗进展”“慢性肾脏病与骨质疏松”的内容。  

  规范骨质疏松诊治是建设健康中国必不可少的一步。此次会议召开标志着“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质疏松和骨代谢疾病中心”成立并开展实质工作,意味着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多学科团队协作(MDT)协作,为攻克骨质疏松难题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北医三院)

 

编辑: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