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届ISHR国际心脏世界大会在北京成功召开

  2019年6月3日至6月6日,第23届国际心脏大会(ISHR)世界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成功召开并圆满落幕。本届大会由国际心脏学会主办,国际心脏学会中国分会与中国病理生理学会联合承办。天津医科大学朱毅教授担任大会主席,北京大学医学部分子心血管教育部实验室徐明研究员担任大会共同主席。

  ISHR是成立于1968年的由心血管基础研究专家组织的国际非营利性学术团体。目前拥有包括中国分会在内的7个分会,3000多名正式会员。ISHR中国分会是1986年由韩启德院士带领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集体加入。ISHR世界大会每三年轮流在世界各地召开,本次世界大会是首次在中国召开。共有来自中国、美国、日本、德国、澳大利亚、印度、巴西、法国、意大利、新西兰和荷兰等32个国家1053名中外代表参加会议,其中海外专家近400人。会议特别邀请了海内外180名心血管领域著名专家学者进行了专题报告。会议期间共进行了7场大会报告,36场专题讨论会,RJ Bing Yang获奖青年学者报告会,2场卫星会等,内容涵盖了心脏保护与损伤、心功能障碍、离子通道与心律失常、信号转导、心脏代谢、血管损伤与修复等8个专题的研究成果。这次大会共接受论文摘要1000余篇,550余篇壁报展示,均为国际心血管领域最新研究进展。来自北京大学医学部分子心血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吴立玲老师、黄薇老师、季亮老师、赵蓓蕾老师及32名研究生为大会提供了高质量的会务及志愿者服务,充分展现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老师和学生的风采。

  本次ISHR世界大会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关注年轻学者的发展。会议除了具有特色的RJ Bing Yang获奖青年学者报告会,ECI青年学者报告会外,还包括资深专家与青年学者互动的圆桌午餐会,针对青年学者的学会的会刊JMCC杂志的workshop。大会还专门设立了青年学者旅行奖,资助了来自世界各地的50名研究生与博士后。本次会议年轻学者的参会人数也明显多于以往,在550篇壁报展中,青年学者壁报就达260余篇。

  在本次大会中,来自北京大学医学部分子心血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专家:张幼怡研究员、孔炜教授、郑铭教授及肖晗副研究员在大会上做了精彩的专题报告;来自北京大学分子所的程和平、肖瑞平及王世强教授也应邀在大会上做了精彩的专题报告。在报告中,讲者与听众充分互动,营造了热烈的学术交流气氛,充分展示了中国学者的风采。在青年学者ECI的壁报评奖活动中,由国际心脏学会邀请的众多国内外评审专家组经过严格的定量评分,来自基础医学院的张雅茸及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内科的吴济民两位研究生的在评选中获得了优秀壁报奖。徐明研究员增任为新一届的ISHR理事会理事。

  本次大会充分展示了我国科研工作者的学术水平,增进了我国科研工作者与世界各国学者的交流与友谊,进一步奠定和提升了北京大学在国内及国际心血管研究领域的地位。  

  (分子心血管教育部实验室)

 

编辑: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