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位北大人被授予“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奖章

  9月29日上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分别授予“共和国勋章”“友谊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奖章并发表重要讲话。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授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决定,授予42人国家勋章、国家荣誉称号。

  颁授仪式现场

  “授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是对作出突出贡献的杰出人士授予的国家最高荣誉。”6位北大人被授予“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奖章:于敏、屠呦呦两位校友被授予“共和国勋章”;吴文俊、顾方舟两位校友被授予“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高铭暄校友被授予“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樊锦诗校友被授予“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

  他们为民族、为国家付出自己漫长的岁月,参与了中国一次又一次的飞跃和突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一起来回顾这6位北大人在国家征程中作出的杰出贡献。

 

 

“共和国勋章”

于敏: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出生于书香世家,历经贫寒和战争

  他把一生都献给祖国的国防科技事业

  1951年,于敏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

  1951年,为国家建设需要

  于敏毅然放弃原有的研究方向

  改做“核原子理论”研究

  1961年

  于敏再次放弃已有成就的基础理论研究

  投入氢弹研究的大系统科学工程中

  1967年6月17日

  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掌握氢弹技术的国家

  隐姓埋名近三十载

  “中国氢弹之父”的称号当之无愧!

 

  “共和国勋章”

  屠呦呦:发扬传统,传承医学

  家乡肆虐的疟疾

  给儿时的屠呦呦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1951年她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

  就读于生药学专业

  从此她和天然药物的研发应用结下不解之缘

  1969年屠呦呦临危受命

  开始了征服疟疾的艰难历程

  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

  她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取灵感

  研究发现青蒿素

  解决抗疟治疗失效难题

  2015年

  她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是中国大陆第一位

  自然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她用中文发表主题演讲

  《青蒿素的发现:传统中医献给世界的礼物》

  让世界听见中国声音

  她是中医药科技创新的优秀代表

  60多年来致力于中医药研究实践

  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巨大贡献

 

  “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

  吴文俊:智能突破,科研创新

  出生于战乱时期

  学习一度被中断

  艰苦的生存条件没有阻碍他对科学的探索

  1951年

  吴文俊回国任北京大学数学系教授

  他开创了数学机械化新领域

  对国际数学与人工智能研究影响深远

  他提出的“吴方法”、“吴公式”

  在国际学术界广赢赞誉、影响深远

  他的科研承先启后

  不仅推进了数学机械化领域和拓扑学的发展

  更成为人工智能时代的巨人肩膀

  2010年5月4日

  国际小行星中心先后发布公报通知国际社会

  将国际永久编号第7683号小行星

  永久命名为“吴文俊星”

 

  “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

  顾方舟:生于乱世,立志救人

  生于乱世,历经家庭变故

  顾方舟立下了为医者的志向

  1950年他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医学系

  开启了他的医学之路

  1957年,顾方舟临危受命

  进行脊髓灰质炎研究工作

  冒着瘫痪的危险

  以自己和刚满月的孩子试药

  为了全中国千千万万的孩子,他义无反顾

  1960年底

  首批500万人份疫苗在全国11个城市推广开来

  他研发的脊髓灰质炎疫苗“糖丸”

  护佑了几代中国人的生命健康

  他用一生来实践这一理想信念

  为几代中国人带来健康

  为中国的公共卫生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

  高铭暄:严谨立法,精益求精

  1951年,高铭暄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

  作为新中国刑法学的主要奠基者和开拓者

  他是唯一自始至终

  参与第一部刑法典制定的学者

  此后的刑法典

  都包涵着他的睿智和心血

  刑法典的通过

  使中国法制建设往前迈出了非常重要的一步

  结束了新中国没有刑法典的历史

  从制定法典到桃李天下

  他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进步作出卓越贡献

  亲历见证中国法制建设的迈进和变革

  为我国法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作出重大贡献

  是法学界的“刑法学泰斗”

  更是一代楷模

 

  “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

  樊锦诗:敦煌女儿,潜心考古

  1963年从北大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后

  樊锦诗来到敦煌

  她潜心考古研究莫高窟分期断代工作

  从壁画病害防治到崖体加固

  从环境监测到风沙治理

  在敦煌遗产保护的各个领域

  樊锦诗不断探索创新

  不仅是保护

  她更要做的是留住敦煌

  樊锦诗用先进保护理念与技术

  构建起“数字敦煌”

  数字的洪流悬置时光

  一个全新的“数字敦煌”

  正向人们走来

  她被称为“敦煌女儿”

  扎根大漠50余年

  潜心石窟研究

  为敦煌莫高窟的永久保存与永续利用

  作出重大贡献

 

  他们求索问道的身影

  他们矢志报国的初心

  在共和国征程中熠熠生辉

  他们所缔造的成就

  更象征着北大人与国同行的决心

  一路前进,奋斗不息

  未名博雅,日月盈昃

  北大人将继续与国同行

  (来源:北京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

 

编辑:郑凌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