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明天”我们将继续努力

为了“明天”我们将继续努力

 
 
    北大医院作为民政部“明天计划”定点医院,儿外病房从今年5月份开始已陆续收治“明天计划”的部分患儿。在他们身上,让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病痛的折磨,更重要的是顽强的生命力,他们每个人都有着不幸的身世和遭遇,每个孩子都让我们从心里感到怜惜。“一定要治好他们”!这是我们共同的愿望,为了这个目标我们将尽最大的努力。
 
    云南省民政部门送来了一个名叫周云勇的孩子,这是一个在当地医院做过几次手术的疑难病人。孩子又瘦又小,8岁的孩子看上去就象5、6岁。他在当地医院被诊断为“先天性巨结肠”,一年前行巨结肠切除术,术后发生吻合口瘘,腹腔窦道形成、巨结肠病变肠管残留,因术中肠管损伤造成多发性肠瘘,伤口裂开,部分肠管外露。他在当地医院住院一年,先后行6次手术未能治愈。当孩子来院时,我们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孩子腹部带着一个大塑料袋,扣着暴露在肚皮外面的肠管及肠瘘,孩子只能用一次性水杯来接大便。打开扣着的袋子,看到瘘口周围的皮肤已经发生破溃,并伴有多处糜烂创面。从腹部窦道口还不时有脓液排除,一看就知道这是一个很难护理的病人。但是小儿外科的护士不怕困难,在护士长的带领下,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护理方案。为了下一步手术治疗,首先要护理好腹部的皮肤,我们给孩子进行了皮肤烤灯,烤灯必须2小时一次,就连夜间入睡后也是如此,护士每2小时就到他的床前,叫醒他的阿姨并指导进行烤灯。为了清洁他的肠道及窦道,我们每天给他进行窦道瘘口及肛门处洗肠,由于他已经在当地进行了几次手术,普通肛管根本无法进入,只能用细肛管慢慢插入,孩子是非常痛苦的,护士心里也很难受。我们一边安慰孩子,一边把动作再放轻柔,每次洗肠都要1小时,往往洗肠后孩子和护士都是满头大汗。由于没有适合儿童的造口袋,我们就想尽办法利用午休时间一针一线的自己缝制,有了这个袋子孩子的大便再也不用拿水杯接了,而烤灯的时候也就更方便了。为了预防皮肤感染,我们又找来防褥疮、防感染、防水的“人工皮”来保护瘘口周围的皮肤,每班护士交接班时都要看看他的皮肤。为了不使他的皮肤发生破溃,我们护士还革新了引流的方法,让大便直接从引流管流到瓶子里,这样减少了肠液在皮肤的停留时间,加上及时烤灯,孩子的皮肤再未出现破溃。
 
    另一方面我们多方联系积极实施全面静脉营养等支持治疗,改善患儿的营养状况,为手术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在术前我们还进行了两次全科查房讨论,并邀请了医务处王平处长、麻醉科杜怀清副主任医师以及手术室相关人员参加,大家共同献计献策,制定出详细的手术方案,并对术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做了充分的准备。贾钧副主任及黄柳明副主任医师、刘钢、高东利主治医师为患儿实行了手术,经过10余小时努力,完成了这例多并发症的巨结肠根治术(Martin术式)、腹腔窦道及瘘管切除、多发性肠瘘修复及外露肠管还纳术。术后在我科全体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护理下,患儿顺利康复了。
 
    术后小云勇的体重增加了,个子也长高了。看到康复的小云勇我们从心底里感到高兴。现在,小云勇已经出院了,他将和正常孩子一样,再也不用忍受病痛的折磨。在此我们衷心祝愿所有“明天计划”的患儿,都能拥有一个健康、美好的未来!         
 
 (北大医院 小儿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