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努力保证人民公平 享有基本卫生保健
高强:努力保证人民公平 享有基本卫生保健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高度重视卫生事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全面、系统地提出了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基本原则、重大举措和目标任务。 10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三十五次集体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就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发表重要讲话,进一步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医疗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和任务。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是当前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卫生机构以及广大卫生工作者面临的一项最重要任务。 面临的矛盾是什么 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保证人民群众公平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程度的重要标准。 健康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人失去健康就失去了一切。医疗卫生服务涉及千家万户,关系亿万群众的根本利益。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实现人人公平享有基本卫生保健的目标,是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现实问题之一,对于提高国民健康素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公民基本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立了遍及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消灭了一批危害人民健康的烈性传染病,医疗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完善,居民平均期望寿命、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等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发展中国家的先进水平。但也要看到,在医疗卫生服务中仍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 一是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不同人群之间的医疗卫生服务差距扩大。优质医疗卫生资源过分向城市和大医院集中,而农村卫生和城市社区卫生发展严重滞后,群众不能就地享受到安全、有效、方便的医疗卫生服务。 二是医药费用快速上涨,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从1980年到2004年,我国卫生总费用由143亿元增加到7590亿元。其中,居民个人负担的比重,由21%增加到53.6%,群众感到看病越来越贵。 三是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相当多的群众靠自费就医。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社会医疗保险发展缓慢,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障水平较低,还有一半左右的城乡居民没有任何医疗保障。 四是政府卫生投入不足,医疗机构实行以药补医、创收归己的运行机制,公益性质淡化。 五是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增多,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一个突出问题。 医卫服务坚持什么 (一)必须坚持体制机制改革和制度创新。 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借鉴国外有益经验,走中国特色医疗卫生改革发展道路。着眼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的目标,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努力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不同收入群众之间医疗卫生服务差距,加快建立人民群众方便就医、安全用药、合理负担的医疗卫生制度。 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扩大服务供给能力只是第一步,是基础,而保障人人公平享有是第二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加强体制机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和不同形式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可及。 (二)必须坚持政府主导与引入市场机制相结合。 医疗卫生服务不同于其他公共服务,医疗卫生消费不是患者自主消费,而是医生指导消费。这决定了政府必须发挥主导作用,加强卫生立法、发展规划、经费投入、监督管理等方面职能,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而不能靠市场机制自发调节。同时,由于中国人口多,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大,不能由政府完全包起来,还必须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实行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方针,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为群众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医疗卫生服务。 (三)必须坚持医疗卫生服务、医疗保险制度、医药购销制度同步改革。 这三项制度直接关系到能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的目标,必须同步改革、同步推进,任何一项制度改革滞后,都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改革发展抓什么 (一)明确政府职能,落实政府责任。 《决定》明确要求强化政府责任,这是中央在加强医疗卫生服务方面确定的一项重要方针。 认真制定并实施区域卫生发展规划;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导,以农村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为载体,以适宜技术和基本药物为手段,免费为群众提供预防保健服务,低收费为群众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增加卫生经费投入,主要用于疾病预防控制、基本医疗服务、医疗困难救助、资助低收入人群参加医疗保险、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发展;严格医疗机构、技术准入和人员执业资格,整顿药品生产和流通秩序。 (二)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预防保健和疾病控制水平。 《决定》要求,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公共卫生监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集中力量消灭或控制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传染病和地方病。 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应急救治体系;建立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突发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机制;深化监督体制改革,加强食品、公共场所卫生、职业卫生监管,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发展妇幼卫生事业,加强医学研究,推广适宜技术。 (三)健全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决定》要求,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重点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构建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和预防保健机构分工合理、协作密切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的医疗服务格局;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整合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建立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大医院和社区卫生机构双向转诊、高中级卫生技术人员定期到基层服务的制度;控制大医院的盲目扩张和盲目发展;积极引导社会资金进入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扩大医疗卫生服务供给。 (四)改革公立医疗机构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决定》要求,理顺卫生行政管理体制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要遵循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转换机制、加强监管的原则,从解决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突出问题入手。 积极推进医疗机构管理体制改革,实行医疗机构不分隶属关系,由当地政府属地化全行业管理的体制,这是管办分开的基本内容;改革公立医疗机构运行机制,改革以药补医机制,实施药品收入分开,遏制大处方、滥开药等不良行为;适当提高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和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降低大型检查设备收费标准;规范医务人员收入分配机制、公立医疗机构收支管理,纠正公立医疗机构盲目创收倾向。 (五)加快药品生产流通和监管体制改革。 《决定》要求,要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加强医药服务监管,整顿药品生产和流通秩序,保证群众基本用药。 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由国家确定基本药物目录,实行定点生产、统一价格、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农村、社区卫生机构应全部使用基本药物,医院也必须明确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的比重,保证群众基本用药;规范生产流通秩序;加强药品和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的准入;改革药品价格管理,提高药品价格的科学性、合理性,严禁虚高定价。 (六)大力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发展。 继承和发展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制订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发展的政策措施,推进中医药和民族医药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要认真思考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加大对中医药发展的扶持力度,帮助解决中医药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发挥中医药在基本卫生保健中的作用。坚持中西医并重,促进中医与西医、中医与中药的协调发展,实施“名院、名科、名医”和“名厂、名店、名药”战略,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各级政府做什么 胡锦涛总书记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把医疗卫生工作作为关心群众、促进社会和谐的大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不断加强和改善领导。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医疗卫生改革发展的统筹协调,确定各有关部门的职能,建立责任制,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一)积极推进卫生保健制度改革创新。 《决定》突出强调加强四项制度建设。一是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二是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不同形式的医疗保险制度,包括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城市居民医疗保险制度;三是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四是建立科学规范的公立医院管理制度。 (二)理顺医药卫生行政管理体制。 《决定》提出了理顺医药卫生行政管理体制的任务。落实这项任务,一是要转变政府卫生管理职能,重点加强卫生监管、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职能。二是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改变卫生行政管理职能分散、效率偏低等问题。三是对医疗卫生机构实行属地化全行业监管,维护公共医疗卫生机构的公益性质。四是发挥行业协会、专业团体在卫生事业管理中的作用。 (三)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增加对卫生事业的经费投入。 一是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政府对卫生投入的责任,建立稳定的财政经费保障机制和增长机制。二是优化卫生投入结构,确定保障重点,落实预防保健、卫生监督、社区卫生、农村卫生和医疗保障补助经费。三是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加强对中西部、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差距。 (四)构建健康和谐的医患关系。 胡锦涛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肯定了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牢记职责、救死扶伤,为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做出了突出贡献,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关心和爱护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医学科学、尊重医疗卫生工作者的良好风气。同时,要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树立诚信为患者服务的良好风尚,加强医患沟通,尊重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维护群众权益,努力构建健康和谐的医患关系。 |
( 北医新闻网摘自 2006-11-23 的 《人民日报》 作者:高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