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涛教肾病患者做自己的家庭医生

汪涛教肾病患者做自己的家庭医生

 
 
 


  腹膜透析,因其便捷的方式、相对经济的费用已被更多肾病患者
接受。对腹膜透析患者而言,每天自己更换透析液,不仅可照常工作
生活,还免了每周数次去医院之苦。但同时,他们却又有了医生不能
随时掌握病情变化、及时诊治的担忧。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肾科主任汪涛教授曾主持创建我国规模最大的
腹膜透析中心,对于腹膜透析病人如何做好自我管理有着丰富经验。
他指出:“透析患者应当学会用医护人员传授的健康知识进行自我管
理,成为治疗疾病的家庭医生。”

  饮食摄入量要与透析量相匹配
  汪涛教授提出,从透析开始就应该控制饮食,同时根据病人尿量
减少调整透析量。临床证实,通过让病人的饮食摄入量与透析量相匹
配,保持进出平衡,病人的营养状况能够平稳地维持,高血压、心衰、
腹膜炎、高磷血症等并发症迅速减少,比如国际上超滤失败的比例大
约为20%,而通过饮食控制后的腹膜透析则无一例发生。
  腹膜透析在清除患者体内废物和过量水分的同时,也会造成部分
身体所需物质的流失,蛋白质就是其中一种,因此腹膜透析患者需要
摄入一定的蛋白质才能维持机体平衡。目前,国外多提倡透析病人每
日每千克体重摄入1.2~1.3克蛋白质,但汪涛教授在研究中发现,腹
膜透析患者若能将蛋白摄入量保持在0.8~1.0克/公斤/天,就可以保
持较好的营养状况。除了食用肉、家禽、鱼、豆腐等优质蛋白的食物
外,患者还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提高蛋白质摄入:合理调整透析液的灌
入量以避免饱胀感觉;在进餐结束时才摄入液体;少食多餐等。

  做好“家庭作业”
  要达到合理控制饮食的目标,透析患者需要在家里做好“家庭作
业”:腹膜透析病人每月复诊时需要携带3天的饮食记录,血透病人
则需要提交7天的饮食记录,以便营养师评估患者的饮食结构是否合
理,各种营养素是否满足身体需要,并给予指导和调整。
  在一份病人饮食记录上,记者看到如下内容:×月×日牛奶180m
l,饼干3块,包子一个(1两),西红柿半个……在半个西红柿旁边
医护人员用红笔标出了“50克”的字样。
  汪涛教授介绍,北医三院肾内科专门配备了4名专业营养师负责
指导病人饮食,通过了解病人的饮食状况并给予指导,目前透析病人
的盐摄入量已经降到了6克/天的范围内,效果非常显著。

  自我监测  及时就医
  对于腹膜透析患者而言,较为常见的担忧就是并发腹膜炎。当出
现腹痛、发热、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时,患者应当提高警惕,及时
就医。汪涛教授提示,患者也可以通过观察透析液的清澈程度来判断
是否伴发腹腔感染:正常情况下,透过透析液袋子能够看到印在上面
的字,如果字体难以读出,则表明透析液是浑浊的。此时,患者应当
保存第一袋浑浊的透析液,带到腹膜透析中心进行化验,同时注意观
察下次换液时症状是否消失。
  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一些患者的腹膜通透性可增高,腹膜超滤
功能随着下降,这就意味着经腹膜透析清除的水量也将下降,容易造
成体液过多。汪涛教授说,患者可以通过监测体重、血压、皮肤有无
水肿、液体和食盐的摄入量、使用更强的透析液等方法来保持体液平
衡。
  汪涛教授还提醒,除了每3个月一次的透析充分性评估外,当患
者出现表情淡漠、精神委靡、记忆力减退;面色苍白、疲乏无力;恶
心、腹泻、口腔异味和溃疡、消化道出血;水肿、呼吸困难;皮肤瘙
痒、色素沉着等症状时,也需要到医院进行检查。
  门诊时间:每周二上午腹膜透析门诊,每周四下午慢性肾功能衰
竭门诊。

  

附:汪涛简介
  汪涛,北京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肾
内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肾脏病研究所副所长。
  长期从事腹膜透析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工作,擅长慢性疾病管理。
在尿毒症治疗、慢性疾病管理、透析经济学、透析相关用品的研发等
方面成绩显著。在国际上首先发现了腹膜表面透明质酸层。2001年荣
获国际腹膜透析学会的最高奖项——JohnF.Maher奖。

 

(北医新闻网摘自《健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