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医院精心治疗巨大淋巴管瘤患者(图)

口腔医院精心治疗巨大淋巴管瘤患者(图)

 
       大家看到照片上的这个孩子叫覃免,13岁。家住贵州茂兰保护区内的贵州省荔波县永康乡尧古村尧兰二组,现在读小学六年级。全家5口人,父亲在广东东莞打工,由于没有技术每月只有500-600元的工资收入。母亲患风湿性心脏病,哥哥在上初二。奶奶75岁体弱多病右脚残疾。患者自幼即有颌下的肿物,但并不很大,家里没有钱,所以一直没有治疗。现在肿物生长过大严重影响了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在家乡好心的记者“希望伸出手你那温暖的手,哪怕就是一元钱,也行。让这个苦命而坚强、成绩优异的山里孩子看到明天的太阳!!! 让他在这个世界看到希望”呼唤声中,经过社会捐助,终于凑了一些钱,在贵阳医学院进行了病检,诊断为淋巴管瘤。因为肿物过大,当地手术有困难,所以经他在京的老乡介绍来北京接受进一步治疗。
 
        2007年1月22日在家长和村干部共同带领下,他们来到北大口腔医院外科门诊就诊。他一走进诊室就引起了全部医生和其他患者的注意。十来岁的孩子,身材瘦小,左侧面部自眼眶下有一巨大肿物,面部明显畸形。鼻部偏斜,嘴唇肥厚。肿物过于下垂从而致使嘴唇近似垂直于地面。其下界肿物表面有一长十多个厘米的粗大瘢痕,中间未完全愈合处不时有透明粘稠液体流出。蔡志刚大夫详细地了解了他的病情和家境后,迅速与住院处取得联系,在春节前床位空前紧张的情况下,为孩子在口腔医院一病区加了张床收入院。
 
        入院后,因考虑到肿物巨大,手术存在一定困难,在常规检查后,即组织了全病区的病例讨论,并请了脉管瘤的老专家赵福运老师,参加了讨论。在做了充分的术前准备后,于2007年1月30日进行了手术。手术由蔡志刚和张杰等医生主刀完成,赵福运教授亲临指导。赵教授在手术前不慎右腿肌腱拉伤,走路不便,他是克服了很大的困难在两名年轻医生搀扶下来到了手术室,坐在手术台边指导手术过程。其间,还为来参观的八年制同学讲解了淋巴管畸形病理标本的特点,令同学们获益匪浅。经过三个多小时的努力,手术顺利切除了大部分肿瘤。正是小覃免特殊的家庭背景和顽强的精神牵动我们科很多人的心,麻醉科主动适当减免患者的部分费用。
 
        手术后一病区的护士和大夫们投注了更多的关爱。大家每天查房时都会与他更多的交流,巡视病房时也会多关注他的情况。手术后,伤口愈合的情况和并发症的危险性更是让大家不敢有丝毫的放松。做护理治疗时,每个人都会很小心翼翼,就怕因自己的失误弄疼了他。为了让他能够一天天看到自己面容的改变,增强自信心,主管医生李玉刚每天为患者清理口内渗出物。一直叮嘱患者家长注意孩子的营养,保证口腔清洁,并针对实际情况给予一些必要的指导。并且大家自愿为孩子捐了些钱,为孩子买了一些营养品,书籍和玩具等用品。
 
        2007年2月11日晨,经过13天的护理和治疗,小覃免的病情好转,一期手术非常的成功,面貌得到很大改善,当他第一次在镜子中看到自己新面貌的时候,他会心地笑了。在护士和大夫们的注视和祝福中,小覃免准备出院了。一病区在院科领导的关心下,努力为他节省当地慈善机关为孩子募捐的善款,最大限度地为他减免了费用,这次治疗过程在我院仅花了不到一万元。孩子在他父亲带领下向我们表示了深深的谢意,看着他远去的背影,大家心里都在默默地祝福:希望这个承担太多生活艰辛的小男孩能体验到更多生活的美好,在以后的日子里更加坚强,更加乐观。让社会的关爱在我们这里得到进一步延续......
 
                                                       
 (北大口腔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