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院与北大合作关于心衰早期分子机制的研究成果引起学界关注

三院与北大合作关于心衰早期分子机制的研究成果引起学界关注

 
    日前出版的2007年第4期《自然·评论·药物发现(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在“研究亮点(Research Highlight)”专栏发表了由该刊编辑Charlotte Harrison博士撰写的述评,题为“心脏疾病:解开分子机制的面纱(Heart disease: Unmasking molecular mechanisms)”。该文重点介绍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张幼怡教授实验室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长江学者王世强教授实验室联合完成的关于心衰早期病理分子机制的研究成果。
 
    文章说,尽管现代医学在治疗心衰方面已取得进步,寻找更好的治疗方案仍然十分必要。最新发表的两篇科学论文分别揭示了该疾病的部分分子机制,有助于寻找治疗心衰的新靶点。
 
    细胞钙信号是决定心脏泵血能力的关键。《自然·评论·药物发现》的述评详细介绍了张幼怡教授与王世强教授课题组对心衰早期细胞钙信号转导分子过程的研究。指出其重要发现是,在心衰之前的代偿期心肌肥厚阶段,当细胞水平的功能尚未出现变化时,细胞膜L型钙通道与肌质网ryanodine受体两种钙信号分子间的耦联效率已经衰退。分子耦联衰退的部分原因是一种联系细胞膜和肌质网的蛋白junctophilin的表达量下降。因此,该研究为早期发现、早期防治心衰提供有益的思路。
 
    该成果被国际著名学术评论期刊重点评介,标志着其重要科学价值已引起生命科学和医药科学相关领域广泛关注,正在产生重要学术影响。                  
 
(三院 科研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