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钟南教授谈为人为学

听钟南教授谈为人为学

人物小档案
 
    钟南教授, 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医学遗传学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遗传学系主任。美国纽约州IBR分子遗传诊断实验室主任,发育遗传实验室主任,SUNY-HSCB神经系神经遗传学教授。美国NIH/NINDS Study Section 评审成员。下述美国期刊评审:Am J Hum Genet, Am J Med Genet, Encyclopedia of Medical Genomics and Proteomics, Human Biology等。下述神经遗传病国际协会专家委员会成员:美国BDSRA, 葡萄牙NCL协会,阿根廷NCL协会,意大利Batten Disease协会,中国MDA China协会。北美华人医学遗传学会建会主席。MDA China创始人之一。发表SCI论文60余篇,专著多部。
 
 
    钟南教授是中外闻名的遗传学教授,2004年接受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韩启德院士邀请,来北大担任医学遗传学中心主任,得知钟教授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接受我们的采访,我们既高兴又紧张。赶紧把准备已久的几个问题在脑中梳理了一遍。
 
    初见钟教授,一身黑色整齐的西装,朴素的衣着散发着儒雅的气质;平易的笑容、深邃的眼睛,质朴中流露着智慧的气息。沉稳中不失干练,简朴中不乏智慧,严厉中不失幽默风趣。
 
记者:钟教授,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中接受我的采访。您在遗传学领域卓有建树。能谈谈您创办北京大学医学遗传中心和MDA China的情况吗?
 
钟教授:我是2004年来北大的。当时遗传学还没有独立出来。为了改变我国目前在医学遗传学科研和临床方面的落后状况,尽快赶上发达国家在该领域中的先进地位,为提高人口素质做积极贡献,我酝酿,筹备,最终把遗传学拉出来,随之促成了北京大学医学遗传学中心的建立。前后只有一年左右的时间。这是中国成立的第一家医学遗传中心。中心下设分子遗传、细胞遗传、分子诊断、实验基因治疗、神经遗传病及实验室和新生儿疾病筛查研究室,今后将主要致力于提供全面的临床遗传服务,开展基础课。
 
    MDA China——“中国神经肌肉患者协会”,是基于美国的一个组织MDA建立的,为了区别加上了China。和我一起创办的还有上海儿童医院遗传所任兆瑞医生,中国神经科分会主任吕传真。目的在于鼓励渐冻人走出自我,走出家门,增进病人间关于这种病的信息交流,增强沟通,增强病人与疾病抗争的能力与勇气,同时希望引起社会关注,并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
 
记者:您在国外多年,是多个国际机构的委员,对中外教育体制有着深刻的体会,对比美国的教育体制,您对我们的教育体制有哪些建议?
 
钟教授:首先我们必须先明确一个问题,不是我们的教育体制一定就不好,美国的就一定好。我们的教育有我们特殊的国情背景,人口多,竞争激烈。不抓应试教育,学生不考高分就上不了为数不多的好学校;学校不多培养些高分的学生就没法向学生,向家长,向社会交待。而美国民族成份复杂,移民众多,风俗各异,价值取向多元,不以高考为唯一出路。
 
    其次,大学教育阶段,必须承认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有差距。例如师生互动不如美国的学生。有些同学抱怨老师炒冷饭,却不去思考自己的责任。比如预习,美国的学生课前都是查了很多资料的,了解相关的最新动态等,提前作了深入细致的思考和研究,准备了很多问题和老师研究,这样就“逼”老师不能炒冷饭。大学和中学的一个很大区别就在这里。还有我们的学生太“谦虚”,不敢主动发言,提出问题,自己习惯接受填鸭式的教育。学习是个自主吸收消化创新的过程,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做一颗拧一下转一下的螺丝钉,那样永远干不成什么事,而应积极主动提高自己各方面的技能和思辨能力。对于我们学校,我认为英文授课方面做得不到位。这样要求对老师对学生都高了点,但要做一流大学就必须高标准高要求。
 
   当然啦,我也不希望我们的学生和美国学生一样在上课时翘二郎腿,把东西带到教室吃。
 
记者:钟教授,能介绍一下您的教学模式吗?
 
钟教授:我从美国回来,感觉教育模式两国各有利弊。我个人的教学尽量揉和中美教育的长处,鼓励学生有问题随时提出,打断我的教学也没有关系,关键是要有思考有新意,并当堂解决。另外我的课件全用英文。用英文授课对学生要求高,这就促使学生在课前做大量工作,也有助于提高听课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印度的大学教育。教师全用英文授课。印度医学生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毕业后去美国当医生。我在这里并不是提倡我们都去美国,借此说明有些学生的目标不明确,很多同学只是为读书而读书。
 
记者:您是多家美国期刊的评审,自己也发表了很多论文和专著。对于学生如何写好学术论文您有什么建议?
 
钟教授:首先不能抄袭,这涉及科研道德品质问题,“医者,必先正己,而后正物”,作为医学生更要注意这点。其次要多读,“读书百遍,其意自见”。然后要搞清楚你想投到哪本杂志,它的要求是什么,要投其所好,目标一定要明确。
   
     再就是要注意细节,要逐字逐句地修改。这里我特别强调“逐字逐句”,现在我们的学生做事太被动,要你做什么,只是做了,从来不考虑效果,不明确自己的本职是什么。也太浮躁,就是对自己不认真负责。学习做事的目的是解决问题,而不是制造问题。我们应当努力将问题在自己这一关解决掉,而非依赖别人或以“I do not know”开脱。
 
    从钟教授办公室出来,颇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大师的人格魅力令我折服。办事的高效率让我反思自己。对教育的见解更给我们每一个人以思考。
 
(采访人/《北医之窗》记者  李燕红 张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