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贵忠:精神家园的守护者

姚贵忠:精神家园的守护者

 
    1987年,大学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才刚刚开始,从长期以来的国家包分配向双向选择和自主就业过渡。北京医科大学医疗系毕业的姚贵忠在可以填报的10个志愿中,只填了1个——精神卫生研究所。他说:“实习过医院的所有科室之后,我只想做一名精神科医生。如果这个志愿得不到满足,做其他哪一科的医生都无所谓了。”也许正是由于他的执著,他被留校成为了一名精神科医生,而且一干就是整整20年。事实证明,录用他不仅对医院来说是一个正确的选择,更是广大患者和家属的福音。
 
    20年来,姚贵忠医生认真学习、勇于实践、克尽职守,不仅学有所成,而且由于他的努力工作,得到了领导、同行和患者的广泛赞誉。在此期间,他获得过医院的个人优秀奖3次,医德医风奖4次,还获得过北京医科大学优秀教师奖、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全国先进个人奖、北京市卫生系统先进个人奖。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他在承担繁重的医疗、教学、科研和科室管理工作的同时,为精神疾病患者和家属奉献爱心和精力,主动做了很多似乎是本职工作以外的事,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            举办“精神卫生知识讲座”
 
    精神疾病不仅给患者本人造成痛苦,也使整个家庭陷入常人无法想象的灾难。然而,由于精神卫生知识的匮乏,家属常常陷入恐慌,延误了治疗时机,甚至有人求神拜佛,使病情持续恶化……
 
    姚贵忠医生从1996年11月开始,在医院里为患者家属开办了精神疾病知识系列讲座。他自己组织讲课内容并亲自主讲。讲座每周一次,每次2小时,8讲一循环,主要介绍常见精神疾病的症状、药物副作用的观察、家庭护理及康复的注意事项等知识。为了方便家属前来,讲课时间定在每周日下午4点-6点,课后还进行集体答疑。从那时起,他就没有了“大礼拜”,无论寒风酷暑,每周日他都要骑着自行车,准时来到医院为家属们讲课,直到回答完最后一位家属的提问才锁门离去,到家时经常已是晚上七点多钟了。讲座很受欢迎,参加人数越来越多,一般是40-50人,多时70-80人,窗台上、讲台边都挤满了听众。面对家属们期待的眼神、听着他们热切的提问、看到他们得到答复后露出的满意笑容,姚贵忠充满了欣慰和成就感。
 
    在家属们的鼓励下,姚贵忠连续主讲了5年多的讲座。此后,他又组织医院的年轻医生们轮流讲解,一直坚持到现在,累计听讲人数已经超过万人。2003年,卫生部发起了“爱心驿站”精神疾病家属教育项目,将姚贵忠主编的讲座教材推广到全国100余家精神病专科医院。
 
二、            出版《精神康复报》
 
    为了将精神卫生知识传递到千家万户,1997年7月,姚贵忠和几位同事一起创办了国内第一份直接面向精神疾病患者和家属的科普月刊《精神康复报》。这份刊物由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治疗与咨询专委会和中国康复医学会精神康复专委会主办,国内精神病学界唯一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渔邨教授题写刊名,姚贵忠任主编。报纸的内容包括专家知识讲座、精神卫生政策资讯、国外信息介绍、病人康复体会和家属护理经验交流等。
 
    当医生是内行,办刊物却是外行。而且几位编辑都是兼职工作,报酬低廉。一开始,姚贵忠与同事们跑印刷厂,骑着三轮车拉报纸、分装、送邮局,还要亲自组稿、审稿、校对、发行,占用了大量业余时间,而姚贵忠却乐此不疲。报纸的发行量从每期5千份发展到近2万份,目前已经在全国300余家精神病专科医院内部发行,绝大部分是免费赠送的。姚贵忠还主持“编读往来”栏目,每月从几十封读者咨询信中选择回复一封,刊登在《精神康复报》上。
 
    创刊10年来,报纸的影响力已经深入人心,很多患者和家属已经把每月阅读《精神康复报》作为他们的精神食粮,从中获取知识和力量。同时,姚贵忠还主编了两本精神疾病的综合科普书籍《精神疾病康复文集》(40万字)和《世界因你而改变》(12万字),撰写了《精神分裂症咨询》(11万字)。他的书不仅理论结合实践,实用性强,而且在书中真挚地表达了对患者的同情与理解,很多读者为之落泪,并作为康复过程中的枕边书。还有很多患者拿着书,专程从祖国各地赶来找他看病。
 
三、            创办“精神康复基地”
 
    精神康复的目标是帮助患者回归社会,但我国的精神病院管理模式并不能满足患者康复的需要,而社区康复机构又不健全。为此,在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和北京市大兴区精神病院领导的支持下,姚贵忠从2001年开始,将两家医院的优势互补,在“大兴区精神疾病农疗康复中心”创办了北大六院精神康复基地,旨在探索精神疾病的新型康复模式。康复基地位于北京南郊,路途遥远,工作条件相对简陋,十几个工作人员中的大部分是在当地聘用的,尽管困难重重,但姚贵忠不畏艰苦,带领大家不断学习国内外先进技术,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服务,在用药的选择上也为患者尽量减少经济负担,甚至为某些贫困患者减免住院费用。经过几年的实践,康复基地已经初步培训出了较为专业的精神康复队伍,他们的优质服务也得到了患者和家属的普遍认可。
 
    2004年姚贵忠到哈佛大学进修一年,将美国先进的康复理念带回到康复基地,规范了各种康复训练的程序,并且多次为国内同行讲课,申请课题。目前,北大六院康复基地已经成为了国内精神康复领域令人瞩目的奇葩。
 
    在精神科医生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普遍低于其他医生的情况下,姚贵忠医生为患者和为事业无私奉献和持之以恒的精神令人赞叹,在医务人员中弘扬这种精神必将有助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高医院服务质量,促进全民精神卫生水平的提高。
 
(北大六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