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一宁教授两篇论文连续在Lancet Neurology上发表

黄一宁教授两篇论文连续在Lancet Neurology上发表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大医院)神经内科主任黄一宁教授及其团队关于脑卒中的研究论文《西洛它唑作为阿司匹林以外的另一个抗血小板药:随机双盲多中心预试验》在今年6月份的《Lancet Neurology》上发表,而在5月份该杂志刊登了他们的《积极降血压治疗脑出血对照研究》。能在目前国际神经病学研究领域影响因子最高的国际顶尖学术期刊上连续发表研究论文,是罕见的。
 
    黄一宁教授等的报告,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报纸纷纷对此进行了报道和评论。国际著名的卒中专家Hankey在评审意见中连用两个“新”字代表文章的创新性!
 
防治脑梗死同时要注意脑出血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大医院)黄一宁教授设计方案,该院神经内科担任组长单位牵头国内十余家医院历时3年完成的《西洛它唑作为阿司匹林以外的另一个抗血小板药:随机双盲多中心预试验》发表在今年第6期《柳叶刀.神经病学》杂志上,引起国际广泛关注。《柳叶刀》杂志编辑在评审意见中写道:我们一直期待这样的研究。国际著名的卒中专家Hankey在评审意见中连用“新”字代表文章的创新性:这是中国人的资料——新!这是第一次西洛它唑与阿司匹林的比较——新!
 
    该研究用西洛它唑与阿司匹林比较,前者在国际上没有确认其在预防卒中的作用,而阿司匹林是公认的预防卒中标准药物。该研究共观察了720例患者,跟踪观察了12至16个月,结果显示,西洛它唑预防卒中的效果与阿司匹林相似,但是出血发作用明显降低,安全性更好。
 
    黄一宁教授介绍,中国人、亚洲人和非洲人脑出血占整个卒中30-50%,而西方人种约为10%,差别很大。以往我们的循证资料绝大部分是来自西方人种,预防卒中只强调对脑梗死的预防,对脑出血重视不够。该研究将脑出血和脑梗死平等对待,首次将其并列为主要终点事件(作为判断治疗是否有效的硬指标),评价药物治疗的效果。结果发现在使用阿司匹林的患者中发生脑卒中有1/3是脑出血。研究结果显示了西洛它唑在预防脑梗死上与阿司匹林相似,但是脑出血显著比阿司匹林低。从而提醒我们以后在需要长期预防卒中过程中一定要考虑预防脑出血。有脑出血风险的患者最好少用阿司匹林。这在中国人和亚洲人更为重要。
 
    据专家介绍,随机双盲对照研究(RCT)是目前公认为科学性最强的研究类型,是循证医学的主要证据来源,至今为止我国神经病学界还没有在国际上发表过RCT报告。该研究是我国神经病学界第一次在国际顶级神经病学杂志发表的RCT研究结果,填补了国家在该研究领域中的空白。
 
“积极降压法”为治疗脑出血探索出新途径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大医院)神经内科主任黄一宁教授和瑞金医院高血压研究所王继光教授,与北京大学医学部乔治国际中心一起组织了国际多中心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研究,包括香港地区在内的32家国内大医院参与其中。他们的论文报告以题《积极降血压治疗脑出血对照研究》在今年5月份的《柳叶刀.神经科》杂志,为目前尚无有效治疗的脑出血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引起了国际卒中专家的关注。
 
    据黄一宁接受介绍,中国人、亚洲人和非洲人脑出血占整个卒中30-50%,而西方人种约为10%,差别很大。以往我们预防卒中只强调对脑梗死的预防,对脑出血重视不够,并且目前国内外没有有效治疗脑出血的方法。
 
    该研究选择了3个小时内发生的脑出血,脑内血肿正处于增大时期的病人。设计了两种治疗方案,一组患者根据国际公认的降血压标准治疗(即当患者收缩压高于180mmHg时才给与降血压治疗,降压比较缓慢,降至160mmHg即可);另一组患者使用了更积极的降血压治疗,当收缩压升高达160mmHg以上就开始降压,并且在1小时内降至140mmHg。维持这种差别24小时。研究观察了404例患者,3个月以后看到积极降血压可以减小脑血肿,而并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该研究使用的是低廉的降血压药物,却收到了显著的减少脑内血肿的效果,为治疗脑出血探索了一条崭新和实用的新途径。这个研究还是目前国际上最大样本量的降压治疗脑出血的随机对照研究。为了验证这些结果,目前他们又设计了更大的研究,有更多的医院和国家一起参加,希望为脑出血患者提供更效的治疗。

(宣传部 傅冬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