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医院――圆满完成理工大学体育馆22天医疗急救保障工作

第一医院――圆满完成理工大学体育馆22天医疗急救保障工作

  2008年8月24日,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胜利闭幕了。承载奥运精神的彩旗在中华大地上尽情地飘舞着,无数中华儿女为奥运会的辉煌尽情地挥洒着自己的汗水,向世界人民和国际奥委会展现了一幅美仑美奂、多姿多彩的美丽画卷,实现了中华民族期盼百年的梦想。绿色、人文、科技奥运的理念,把奥运会的精神发扬光大,显示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给北京一个机遇,还世界一个奇迹!世界人民见证北京成功地举办了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在奥组委和场馆领导的关怀下,在各业务口的大力支持下,医疗团队发扬积极进取的拼搏精神,为赛事所有相关人员提供了热情周到的服务,为期22天的医疗急救保障工作圆满完成。
 
  一、 基本情况
 
  (一)、医疗团队组成情况
 
  医疗团队由北京大学第一医院16人、北京煤炭总医院3人、北京急救中心1人、北京妇产医院1人、北京大学医学部的大学生志愿者4人,共25人组成。
 
  根据北京理工大学场馆的统一安排,医疗团队于2008年7月26日正式进入场馆,为了高效有序地开展工作,进一步完善了医疗团队的组织机构,指定了各个医疗站点的负责人,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和团支部。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大家决心努力工作,热情服务,出色地完成奥运会的医疗急救保障工作。
 
  (二)、医疗站点的设立与人员配置情况
  
  1、运动员医疗站:位于体育馆首层的西侧(在运动员入口的南侧);设有接诊室、治疗室、医疗经理办公室,配备1名医生、4名护士(含信息员和联络员)、急救医生1名、急救护士1名、司机1名、医务助理1名;急救车1辆。
 
  2、FOP医疗点:位于体育馆内FOP东南侧,配备2名医生、1名护士、医务助理2名。
 
  3、观众医疗站:位于体育馆北广场的西北侧,配备2名医生、1名护士、急救医生1名、急救护士1名,司机1名;急救车1辆。
 
  4、观众医疗点:位于体育馆内107坐席区,配备了2名医生、1名医务助理;为馆内2层坐席区的所有人员提供现场医疗急救服务。
 
  (三)、医疗站点开放情况
 
  为了确保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身体健康,方便大家有病及时就医,以良好的精神状态为奥运会服务,医疗服务业务口决定于2008年7月26日正式开放观众医疗站;FOP医疗点和运动员医疗站于2008年8月5日正式开放,每天从8:30到21:30为赛前热身的运动队提供医疗急救服务;8月9日~8月18日,各医疗站点每天8:00开放,15:00关闭。
 
  (四)、医疗工作情况如下
 
  2008年7月27日至8月14日15:00共接诊病人288例,其中运动员2例(为陈旧性外伤,应队医要求给予外用药处理)、工作人员252例、观众14例、媒体7例、贵宾3例,向定点医院转运患者29例。疾病分类统计结果如下:外伤62例,消化系统疾病29例(其中腹泻11例,转送医院证实2例为痢疾),热相关疾病8例(其中轻度中暑6例),呼吸系统疾病22例,心血管系统疾病9例,口腔疾病11例,眼科疾病13例,耳鼻喉科疾病106例,皮肤疾病17例,泌尿生殖系统疾病3例,神经系统疾病8例。对裁判员进行酒精测试70人次。
 
  二、做好赛前准备,确保医疗安全
 
  各医疗站点的家具、办公设备、标识和医疗专用物质于2008年8月25日全部到位。医疗站点全部建立完毕,做好了随时开放的准备。
 
  2008年7月22日至23日在昌平石油疗养院进行了赛前封闭性培训。
 
  2008年7月26日至28日进行了岗前培训:奥运会医疗急救保障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基本原则、组织机构、工作任务、工作流程、岗位职责、医务人员行为规范、医疗物质管理、药品的使用与管理、医疗文件的书写与管理、医疗信息上报流程和场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应急的桌面演练。
 
  2007年7月29日至8月7日在FOP医疗点、贵宾区、运动员医疗站和观众医疗点进行了医疗应急的实地模拟演练,内容包括室外工作人员中暑的现场急救、观众猝死的现场急救、运动员骨折的现场急救、贵宾昏迷的现场急救和场馆看台发生爆炸、火灾、踩踏伤实地模拟演练。
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和应急预案,进一步完善了赛事医疗急救保障工作手册等。
 
  三、加强思想工作,树立责任意识
 
  医疗团队十分重视政治思想工作,2008年7月21日,医疗经理黄万忠同志进行了奥运会医疗急救工作的思想动员,要求团队全体人员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精湛的医疗技术,优良的服务标准,快捷的急救手段,准确的诊疗方法,出色地完成奥运会的医疗急救保障工作。每人都上交了书面决心书,团队举办了“铸就平安奥运、责任重于泰山”的专栏,大家表示一定要发扬积极进取的拼搏精神,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遵守各项工作制度,坚守岗位,克服困难,兢兢业业地做好医疗急救工作,用热情周到的服务,把中国人民的友谊传递给五洲宾朋。
 
  医疗团队临时党支部注重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8月4日至7日,各国排球队来场馆进行场地适应性训练,共产党员张涛、刘宪义、刘娟等带领邢贺楠、柯力、李宏、刘晓静坚守在FOP医疗点和运动员医疗站,为训练的球队保驾护航。张涛、邢贺楠、柯力连续3天从上午八点坚持到晚上九点多,第二天照常按时上班,他们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地履行自己的承诺,奉献自己的力量。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感召下,群众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现有2人向临时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四、齐心协力工作,确保平安奥运
 
  (一)、迅速建站,准时开放
 
  2008年7月22日,部分志愿者提前进入场馆进行前期准备工作,在医疗经理黄万忠的带领下,迅速在场馆内外展开了建立医疗站点的工作。刘娟、郭佳、杜郁、徐宇航等同志不怕脏、不怕累,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将药品和医疗设备搬运到运动员医疗站和观众医疗站;医疗站内的除颤仪、呼吸机、心电图机、电动吸痰器、喉镜、简易呼吸器、脊柱板、颈托、担架、诊床等抢救设备摆放有序;124种急救和治疗药物按照运动员禁用、限用和非禁用进行分类管理,保证了运动员使用药物时的安全。根据排球运动的损伤特点,各医疗站点准备了急救包和夹板、弹力绷带和处理简单外伤的用品。7月25日,运动员医疗站、FOP医疗点、观众医疗站和观众医疗点的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各医疗站点做好了随时为运动员、官员、教练员、裁判员、场馆工作人员和观众提供医疗急救和转运服务的准备。
 
  (二)、克服困难,准时到岗
 
  根据场馆要求,全体人员每天7点以前完成入场签到工作。医疗团队的每名队员都能按要求做到准时签到和签出,没有一个队员因故迟到。在训练和比赛结束、所有的运动员和观众撤离后,队员们还要整理医疗文件、补充医疗物资和保养抢救设备,一切准备妥当后才能离开场馆。由于医疗团队成员居住分散,绝大多数同志距离场馆很远,吕娜等同志家住通县,每天早上五点就得赶头班车,她们头顶星辰,无论刮风还是下雨,每天匆匆地向北京理工大学场馆奔来,坚持按时签到,确保了医疗急救工作的顺利进行。由于平时的生活习惯被打乱,难免有困倦和疲乏,但大家仍然保持着高涨的工作热情;专业志愿者彭宏伟每天坚持早来,到达医疗站后立即进行准备工作,给对讲机充电。大家表示再苦再累也要圆满地完成奥运会的医疗急救保障工作。
 
  (三)、坚守岗位,乐于奉献
 
  每个人的生命很宝贵,每个人的健康很重要,医疗服务的岗位很平凡,但肩负的历史使命很伟大。FOP医疗点的医疗急救人员刘宪义、张涛、刘晓静、邢贺楠、赵辰月、陈晓东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8月14日的比赛在激烈地进行之中,意大利1名队员突然受伤,FOP医疗点的医生刘宪义、李宏大夫马上进行了察看,发现运动员的左侧踝关节扭伤,并积极协助队医进行处理,经过简单有效的处理之后,将运动员搬运到轮椅上并推下场休息。虽然比赛场地的运动员没有发生更多的意外情况,但她们始终全神贯注地观察赛场上的每一个运动员,时刻准备进行现场急救。
 
  运动员医疗站每天按时开放,虽然运动员、贵宾的医疗需求不是很多,但站内的陈明大夫、李宏大夫、李纬护士按时到岗,工作不分份内份外,只要有患者来运动员医疗站就诊,他们总是热情接待、认真诊治。
 
  护士许莹担任医疗团队的信息员,对信息工作认真负责,每日收集各医疗站的病历,按要求进行计算机录入,详细地填写各种医疗信息报表,按时传送到奥组委“医疗信息中心”。
 
  护士郭佳承担了裁判员的酒精测试,她总是提前到达裁判员休息室等候,准时对裁判员进行酒精测试,圆满地完成了70人次的裁判员的酒精测试工作。在空余时间完成了部分医疗信息录入工作。
 
  观众医疗站和观众医疗点的工作环境差,在李俊霞、于净大夫的带领下,工作有条不紊地有序进行,徐宇航、汤坚强大夫、杜郁护士、肖雨萌工作积极主动,热情周到地为病人服务,每天平均接诊病人10余人次,诊治、发药、处置病人一丝不苟,出色地完成了观众医疗站的工作。彭宏伟大夫、吕娜护士、司机张振英时刻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转运病人20车次,将患者安全地转送到定点医院。观众医疗站每天工作比较忙,日复一日地忙碌着,无论是对志愿者和工作人员,还是对各个业务口的领导们;无论是面对观众,还是面对媒体的朋友们;无论是对中国同胞,还是对外国友人,他们总是热情地为伤病员服务,确保场馆所有人员的身体健康。
 
  急救车刚进入场馆,张涛、彭宏伟两位大夫带领护士邢贺楠、吕娜对各种抢救设备进行充电和调试,备齐了急救药品,做好了随时转运病人的准备;两辆急救车停放在指定的位置上,司机张振英、柯力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检查车况,使急救车辆处于待命状态,确保转运病人安全到达目的地。
 
  在办公室工作的乔迪同学打印各种资料,传递文件,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一丝不苟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
 
  医疗团队的护士长刘娟同志,对工作认真负责,在建立医疗站的工作中,细心清点医疗器械和药品,做到准确无误,为医疗团队的正常运行做出了贡献。努力做好宣传工作,主动承担了宣传稿件的收集、编写工作,用像机记录团队的精彩瞬间,完成了5期“医疗简报”编辑工作。
 
  医疗经理黄万忠和副经理唐传金,高度重视医疗急救工作,对团队成员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他们总是来得最早、走得最晚,事无巨细地从早到晚忙碌着,用自己的汗水和爱心带领医疗团队,处处以身示范,认真做好医疗急救保障工作。黄万忠同志在奥运期间颈椎病突然复发,但他坚持一边治疗一边工作,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运动员医疗站是医疗团队的大本营,医务人员时刻准备迎接急需救治的运动员和官员,接待国际排联、奥组委官员的检查,接待外国相关组织的考察。国际排联医务官员Dr.Amr Elwani先生在赛事期间,多次视察运动员医疗站接诊室、治疗室的工作情况,询问了人员编制、设施配置、药品使用等具体问题,赛事结束时对医疗团队的医疗急救保障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并感谢大家为奥运会排球赛事所做的杰出贡献。在赛事期间,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医疗急救负责人考察了运动员医疗一站,详细了解了医疗团队的人员编制、组织管理和医疗设备配备等问题。尽管忙碌,不乏充实,即使轻松,绝无懈怠,这是医疗团队全体人员一贯保持的工作作风,我们坚持着、坚守着,不会因为近在咫尺的精彩比赛而脱离岗位,不会因为工作的枯燥而忘记自己的责任!
 
  2008年7月26日至8月18日19:00为奥运会的医疗急救工作服务时间,共诊治病人288人次。虽然我们接诊的病人数量不多,但医疗团队的全体成员高度紧张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超长时间地工作而无怨无悔,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已经超出了那些简单的统计数值;医疗团队战胜疲劳,克服困难,时刻保持高度的思想警惕性,及时有效地应对各种突发事件,认真做好医疗急救保障工作,为成功举办一届高水平、有特色的奥运会无私奉献自己的爱心和力量,这种忘我精神将永远铭记在北京奥运会的史册上。
 
  北京理工大学的排球赛事圆满结束,在有场馆主任和竞赛、礼宾、医疗、技术、交通、安保等7个业务口参加的赛后总结会上,国际排联对场馆的服务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国际排联副主席马代先生在会上说:“由于你们的严格管理、出色服务,理工场馆的排球赛事取得了十分圆满的成功;2014年世界排球锦标赛在中国举行,建议比赛场馆设在北京理工大学体育馆”。接着他风趣地说:“看到中国奥运会的排球赛事举办得这么出色,下一界奥运会的英国该怎么办?我对你们的服务非常满意,评价100分”。
 
  奥运会的医疗急救工作圆满完成,这是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医疗团队全力以赴、恪尽职守、任劳任怨、甘于奉献、克服困难、团结一心、努力拼搏的结果。我们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饱满的精神状态,快捷的工作效率投入到残奥会的医疗急救工作中。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两个奥运,同样精彩。我们本着主动参与、无私奉献的精神,为残奥会的成功举办贡献一份力量。
 
(文/第一医院 黄万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