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北大医院儿科“童心”不泯

七十年,北大医院儿科“童心”不泯

 

采访手记

    2009年的六一儿童节,北京大学医学部、天津市塘沽区共建医院共同主办的儿科义诊,带我们走近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走近了这些专家,并有机会倾听他们讲述心中的儿科。这些平素冷静有余的专家们在谈起儿科的时候,表现得热切而深情,这使得旁观的笔者不由被深深打动。本文谨试图还原一个北大医院儿科的影象,让师生们窥此一斑。

  走进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大医院)儿科的工作区,仿佛回到了上世纪的八十年代,狭窄拥挤的办公室里还使用着陈旧但整洁的木桌木椅木书架;会议室的书架上除了填满书籍,还满满当当地摆放着各式奖状、证书和奖杯。就在这样的环境里,北大医院儿科创造了儿科学领域中一个又一个成果,并以她温暖而仁爱的胸怀护卫着儿童的健康,用另一种方式,缔造家庭与社会的和谐。

传承与发展

  1915年中国政府自己建立的国立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大医院)如今写就了近百年的历史。作为医院临床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儿科也有近70年历史。1940年,中国儿科学的奠基人诸福棠教授在北大医院创建了小儿科,并担任教授兼科主任,他毕生致力于儿童保健、儿童营养和儿科医疗工作,培养了中国几代儿科学人,胡亚美、左启华等一批著名儿科学专家都是在他的培养下成长起来的。

  年轻的儿科主任秦炯教授介绍起儿科的发展如数家珍。

    诸福棠教授在任科主任的十余年中,率先在儿科建立了住院医培训制度,完善儿科学的相关专业。在他的领导下,儿科人才辈出。左启华大夫于1957年至1961年被儿科派往莫斯科医学院小儿神经科专业学习,回国后在国内首创了小儿神经科专业,并在其后的发展中逐渐成为国内领先的学科之一,目前仍为国内牵头学科。秦振庭教授任儿科主任时,加强了儿科血液病学组的力量;她是儿科的学科带头人,加入密云医疗队时曾成功抢救一名已五天滴水未进的严重破伤风患者;撰写出版儿科书籍近千万字,并有论文被评为国际优秀医疗论文,晚年致力于围产与新生儿保健,是中华医学会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985-1999年间吴希如教授任儿科主任,她作为学科带头人,带领全科齐心协力、团结一致、奋力拼搏,医教研全面发展。她带领研究团队在国内外首次证实T型钙通道基因(CACNA)是儿童失神癫痫(CAE)重要易感基因,研究成果发表在神经专业权威杂志上,受到国际学术界的高度评价;曾获中华医学科技奖及教育部科技奖一等奖,指导研究生42名。她曾担任国际小儿神经学会执委(1994-2006),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主委(1998-2002),《中华儿科杂志》第十一届编委会(1997-2003年)总编辑,第23届世界儿科大会学术委员会主席以及第9届国际小儿神经暨第7届联合大会主席。

  70年光阴更迭,北大医院儿科藏龙卧虎:诸福棠、邓金鍌、吴瑞萍、秦振庭、王宝琳、左启华、吴希如、李树政、李齐岳、于载泺、杨霁云、李万镇、白克敏、林庆、卢义侠、蒋安惠……今天,北大医院唯一的长江特聘教授杜军保副主任即出在儿科。一批批在国际、国内学术界享有盛誉的专家学者,一直奋斗在医教研的最前沿,致力于为患儿解除病患之苦。

    如今由秦炯领衔的儿科领导班子成员,不仅传承历史,更开创未来,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小儿科不小”,尽管这支团队的年龄不太大。

    今天的北大医院儿科已经成为基础扎实、梯队健全、技术力量雄厚、医教研全面发展的学科,是国家首批建立的博士点、“211工程”重点学科组成部分、长江特聘教授岗位,连续被教育部批准为全国重点学科。全科共有正高职称人员22人,副高职称人员13人,中级职称39人。小儿神经、肾脏、心血管专业均为全国上述专业的组长单位,其专业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在国际上也具有重要影响。另外新生儿、急救、血液等专业也在各自领域不断发展。全科拥有良好的医疗、教学和科研氛围、设备和条件。

  北大医院儿科主要研究领域为影响小儿身心发育主要疾患的发病机理、诊断及防治的综合研究。针对小儿神经系统疾病、神经遗传病、代谢病、肾小球疾病、心肺血管疾病、新生儿疾病、小儿危重症以及小儿白血病等的发病机理、诊断及防治等,从群体到个体、从宏观到微观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在2001年至2008年间,共发表学术论文1200篇,其中被SCI收录105篇,主编及副主编专著34部,获得科学研究课题共123项,其中国家“863”项目2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基金1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9项、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1项、国家“973”课题2项、教育部科研基金13项、首都医学科学发展基金8项、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2项、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1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16项、“211工程”项目7项、“985”项目5项,还包括部分卫生部课题及校院级课题等。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宋庆龄儿科医学奖2项,部委级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4项,同时还主办《中国新生儿科杂志》,在该领域具有重要学术影响。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打造强势学科带头人

    在老一辈儿科专家的培养下,年轻的学科带头人不断涌现。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神经学组组长、中国抗癫痫协会副会长、亚洲大洋洲小儿神经学会理事秦炯教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心血管学组组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华儿科杂志》常务副总编杜军保教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学组组长、国际儿科学会常委、亚洲小儿肾脏病学会理事丁洁教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姜玉武教授,北京医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副主委陈永红教授,中华护理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副主委陈建军总护士长……。

    他们的工作引领着学科的进步与发展。

  中青年培养是核心

    在与北大医院儿科专家接触的时候,有感于他们待人的谦逊和对事业的热爱,与人交流他们平易真诚,谈起学科建设和科室发展他们显得神采飞扬。陈永红副主任和年轻的姜玉武副教授说,儿科自建立以来,在医、教、研各方面一直有以老带新、老中青结合的传统,左启华教授学习神经科就是受了诸福棠教授的影响。而且老师们带学生的时候不遗余力,所以年轻人即使收入低也愿意留在儿科,因为这里给了大家宽松自由的环境和专业成长的机会。陈建军总护士长说,北大医院儿科大夫们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精神是我们护士学习的榜样。

    儿科十分重视平日的学术交流以及对中青年医师的培养,积极参加全国儿科继续教育学术会议、全科的大查房和各种学术交流,多年以来保存了大量继续教育活动的资料。而且大家一致认为全科医、教、研、护、技人员进行的季度学术交流会,对年轻人的学术思维是极大的锻炼,仅2008年在学术交流会上就报告临床研究进展45人次。在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儿科中青年学术交流大会上,儿科19名中青年医师的21篇论文入选学术交流及论文评比,8篇论文以展板的形式展出,4人获得一等奖,9人获得二等奖,4人获得三等奖,在同行中被人称道。这与儿科长期以来重视梯队建设,注重对年轻人的培养分不开。

发展优势特色学科,领衔国内

  

  临床与基础的结合中寻找突破

  北大医院儿科一向注重临床应用与基础研究密切结合,注重跨学科研究。

  丁洁教授在介绍中,向我们提出了一个“B&B”的概念,指的是从临床到实验室的距离。这个距离不在空间与时间,而在医护人员的心里。心理距离拉近了,临床与科研就能更好地结合起来,而且有了相应的管理结构,大家都真心实意地研究和解决问题。

  儿科副主任杜军保教授介绍:“科研中的许多课题,都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而这个实际问题就来自于疾病。因此,临床能够促进科研确立选题和方向;而在科研中,通过探索发病机理、研究治疗方法,又能反作用于临床的疾病诊断和治疗,进而能够有效提高医疗水平。”

  交谈中,我们了解到许多这样的例子。

  秦炯教授等通过对癫痫及相关疾病的临床研究,提出了符合儿童特点的、具有高度诊断价值的儿童癫痫临床及脑电图特征,并提出了诊断方法和规范化诊断方案,揭示了儿童癫痫及其引起的脑损伤的发病机制。这对于提高我国儿童癫痫的诊疗水平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上述研究成果获得宋庆龄儿科医学奖。

  杜军保教授率领其团队围绕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及其相关疾病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在我国开创了儿童直立倾斜试验,在国内外率先开展儿童硝酸甘油激发直立倾斜试验检查等关键诊断方法。通过牵头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他带领全国多中心开展研究,首先提出我国儿童存在血管迷走性晕厥,将晕厥患者的诊断率由90年代初的20%左右提高到80%,极大地提高了儿童晕厥的诊断、治疗水平。在此基础上,全国第一家儿童晕厥门诊开设。2007年,他们研究出行之有效的治疗策略,其研究成果率先发表在国际儿科著名杂志《儿科学杂志》上,并获得了2007年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宋庆龄儿科医学奖。

  2008年“5·12”特大地震发生后,这一年的“六一”儿童节,儿科专家应邀为灾区儿童进行保健。姜玉武副教授敏锐地发现了一个问题:外伤后神经损伤的儿童,其四肢损伤虽然不是严重残疾,但是将来会影响肢体的功能。他马上想到这是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并申请到了科技部的项目,研究工作正进展当中。

  丁洁教授率领其课题组,创建了通过皮肤活检组织进行IV型胶原a5链的免疫荧光学检查诊断Alport综合征的方法,这一方法简单易行。他们还在国际上率先建立了从皮活检标本成纤维细胞的mRNA进行基因诊断的方法。1998年,小儿遗传性肾脏病门诊开设, 2007年国内首例Alport综合征的产前诊断完成。几年来,病例确诊量较方法建立前增加了百倍,我国对Alport综合征临床表型以及基因型特征的了解更加深入和全面。该研究成果先后荣获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以及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8年在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中,丁洁教授思维敏锐,带领课题组迅速展开科学研究,论文《三聚氰胺污染配方奶粉和儿童泌尿系结石》在国际权威杂志《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

  上述研究成就是临床与基础研究密切结合的产物,同时也反映出儿科医师敏锐的科研思路以及良好的团队精神。

  儿科注重多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特别注重在临床中加强学科间的合作,解除病患。儿科与产科合作尤为密切,这种“浑然一体”的合作,保证了新生儿医护质量,大大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儿科与人民医院眼科合作,对于住院患儿定期进行眼底检查,指导出院患儿去人民医院眼科进行眼底检查,避免严重后遗症的发生;儿科与医学影像科合作,定期举行联合查房与疑难病例讨论;儿科与香港、韩国、日本、美国的儿科医疗机构广泛合作,对多种疾病进行诊治……这种合作有很多。

  走医教研并重的发展之路

  儿科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认定的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国家级重点学科,也是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医教研并重是它的一大特点。

  儿科在本科生教学中坚持对每轮学生进行教学查房讨论,坚持面试制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临床思路及实际工作能力。杜军保教授、丁洁教授、冯琪教授以及姜玉武教授等定期以英文进行临床讨论与专题讲课,提高了广大医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与兴趣。2008年,儿科获得北大医院教学优秀集体。秦炯、王玉燕被评为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教师,吴晔获北京大学医学部夜大学优秀教师称号,陈永红、张欣获北大医院优秀教师称号。在教学工作中儿科注重住院医师和研究生培养,有严格的轮转制度、查房、讲座、培训课程,有良好的学术环境,而且每半年组织一次面试,严格考察病例分析。目前,儿科是北京市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训练基地之一,而且在医师中认可率居于首位。

  科研工作是儿科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儿科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鼓励科学研究。仅2008年就出版学术著作4部,发表学术论文159篇,其中SCI论著24篇,获国家、部委级以及院级科研基金15项,总经费达573.5 万元。儿科重视研究室的建设,8个技术平台为儿科各类学科研究基金的研究、临床研究和研究生培养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从十几年前儿科就建立了儿科多个专业的临床研究数据库,到目前海量的数据已经成为儿科科研的一座宝库。正是由于具有这种高瞻远瞩的科研思想,儿科才能在科研的道路上越走越宽。

  以强势学科带动整体发展

  北大儿科的神经、肾脏、心血管学组均是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专业学组组长单位(神经专业学组组长——秦炯,肾脏专业学组组长——丁洁,心血管专业学组组长——杜军保),在国内外都有相当的影响力,是儿科的拳头专业。

  神经专业组:在小儿遗传病、癫痫、惊厥等的诊断与治疗方面,他们与国内外开展了广泛的专业联系,建立了一整套诊断、治疗及随访体系。小儿神经专业所牵头的每周一次全北京市神经病例查房已形成特色,在全国范围内已基本形成小儿神经会诊中心的优势,并率先在全国开展了抗痫药物血浓度监测,推动了全国儿科临床药理学研究水平。在国内,儿科首先开展了24小时长程脑电图监测及长程录像脑电图,提高了小儿癫痫的诊断准确率。提出了符合儿童特点的、具有高度诊断价值的儿童癫痫的诊断方法和规范化诊断方案。

  他们深入开展遗传代谢病的筛查与诊治,推动了临床与基础研究的不断进步;创建了小儿神经康复门诊,提供发育评价与监测、智力测验、行为评定及康复及早期发育干预训练与家庭训练指导;深入探讨了癫痫的发病机制,证实癫痫相关基因间存在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的网络,为癫痫分子机制及临床前的基因治疗提供较深入的理论依据。在国内,他们首先报告了Rett综合征、白质消融性白质脑病、伴皮层下囊肿的巨脑性白质脑病、佩-梅样病、Alpers综合征等多种神经遗传病,并在国内率先开展了10余种神经遗传病的基因突变分析和发病机制研究。他们开展了儿童失神癫痫的多中心研究,并在国内外首次证实T型钙通道基因CACNA1H是儿童失神癫痫的重要易感基因。这是首次证实钙通道是人类癫痫的易感基因,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该论文发表在国际神经病学顶级杂志《Annals of Neurology》上(IF8.5),至今仍为国际上相关学术杂志广泛引用,受到高度评价。现在,全基因组芯片及基因突变功能研究正进行中。对病理学及细胞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揭示了高热惊厥后脑损伤的分子病理学机制,阐明了内质网应激在惊厥后脑损伤发生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取得了重要成果。他们深入研究了儿童智力低下的发生机制。对缺氧性脑损伤进行的研究,揭示了围产期脑损伤的发病机理,并对脑瘫进行早期干预,取得良好效果。

  上述研究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华医学奖一等奖、教育部一等奖、二等奖、宋庆龄儿科医学奖、卫生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多项科技奖,发表SCI论文50余篇。他们作为主办单位,于2002年主办了第9届国际暨第7届亚大小儿神经联合大会,出席的代表包括来自73个国家的800余位外宾和300余位国内代表,并受到了国际同行的广泛赞誉。

  肾脏专业组:在肾小球疾病的发病机制、肾病水肿机制及肾病合并症等方面开展系列研究并取得了重要成果。在儿童肾病综合征发病机制以及水肿机制、遗传性肾脏疾病的临床与相关基因研究、蛋白尿发生发展机制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和系统的工作,并逐渐完善了包括动物模型细胞系以及病理学、免疫学细胞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技术手段的技术平台。近几年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科技攻关课题、卫生部及教育部科研基金、“十一五”、“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医学发展基金、北京大学“985”工程学科建设项目等基金以及其他多项科研项目的资助。研究成果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数百篇,尤其近年来密切关注国际肾脏疾病的研究动向,科研论著先后被SCI收录数十篇,其中包括在国际权威杂志《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在肾脏专业权威杂志《Kidney International》和《Pediatric Nephrology》上发表的论文,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不断扩大。儿科肾脏病专业组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以及卫生部科研进步奖、科研著作优秀奖等奖项。2005年主办了第九届亚洲儿科肾脏病大会。

  心血管专业组:以心血管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为主要方向,在国内外率先发现硫化氢为心血管功能调节的新型气体信号分子,揭示其心血管效应机制,发现其在诸多心血管疾病发病中具有重要的病理生理学意义。以晕厥为中心的小儿功能性心血管疾病是儿童时期的常见慢性疾病。通过主持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和首都医学发展基金课题,他们创建了全国儿童晕厥诊治协作网络,并以研究成果为基础,发布了儿童晕厥的诊断标准与治疗方案,为广大临床医师的诊治工作提供指导,显著提高了我国儿童晕厥的诊治水平。他们创建了国内首家儿童晕厥专科门诊,建立了我国晕厥儿童临床与血流动力学信息的多中心数据库。截至目前,病例数已达到2000余例,为医患提供诊治、随访及科研的信息化平台,带动了以北京、上海、湖北和湖南为中心的全国儿童晕厥诊治网络的形成。研究成果推广范围覆盖我国29个省、市、自治区以及港澳特别行政区的临床医师,累计达8000余人次,对儿童晕厥诊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上述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发表数百篇,被SCI收录70余篇。上述研究获得1999年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5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005年中华医学奖;2007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以及2007年宋庆龄儿科医学奖等。并多次应邀在国际及中韩日儿科心脏论坛等多种国际儿科心脏病大会上做大会主席及特邀大会讲座学者等。

  此外,北大医院儿科的新生儿、血液及急救专业为儿科医疗、教学以及科研的发展均作出了重要贡献。陈永红副主任介绍说,作为妇儿医院的儿科,一切都围绕着产妇和儿童。在儿科的六个病房中,有两个是以新生儿为重点的(新生儿病房以及急救病房),在儿科临床上占了相当的比例,在患者之中有相当高的口碑。小儿白血病、淋巴瘤的治疗在临床上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化疗的长期存活率处于在国内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这更是整个医护水平的体现。

   护理工作不断创新

针对儿科临床患儿年龄小,病情变化快,护士护龄各异的特点,北大医院儿科于2005年开始尝试实行二线夜班值班制度,做到护士、二线护士长与医生一起查房,保证了夜班的护理质量,从而在抢救、护理重症患儿时能够及时有效。儿科还建立了护理临床讨论制度,定期组织全体护士对危重患儿、死亡患儿病例进行讨论,发现患儿病情转归的早期症状,提高了临床护理观察能力。这些针对性的措施,不仅保证了临床护理质量,减少了临床护理缺陷发生,而且,丰富了儿科护士临床专业护理知识,有效提高了全体护士的整体专业素质,也开创了全国儿科临床护理的先河。同时,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强调运用循证护理理论,针对患儿症状实行个体化护理,实现了医、护间信息翔实、通达,实现了医护的良好配合。如:每日医护共同到患儿床头交班,夜班护士将患儿24小时病情动态变化总结汇报,为临床诊疗和护理提供依据。陈建军护士长说,小儿疾病有极强的特性,不同于成人护理,这就需要我们以患儿为中心,用心呵护,细仔认真观察,科学探索,客观评价,制定出一套符合患儿医疗康复的护理措施。目前,北大医院儿科护理制定了完善的二级和一级质量控制措施,加强一级护理投诉管理,保证基础护理、重病护理及分级护理落实到位,同时加强对护理新技术、新业务学习与应用,如PICC置管术、静脉肾盂造影、尿道膀胱逆行造影、近红外光谱血流都可以由护士独立或辅助完成。制定了严格的感染控制措施,确保每一位患儿的医疗护理安全。多年以来,没有护理纠纷发生。

  

爱心树口碑

  “以病人为中心”

  儿科不同于其它科室,患者都是小儿,交流难度大,而且还面对着来自焦急的患儿家长的压力,但是儿科的医护人员抱着“以病人为中心”的信念,面对压力默默承受。为方便病人看病复诊,他们开展了电话咨询服务。每天下午,对于每位来电的家长,医护人员都耐心细致地解答疑问。

  或许是专业使然,儿科的医护人员都有着极强的社会责任感,他们还开展了一系列的社会活动。

  十年来,每个“六一”节儿科都会进行形式多样的义诊,从最开始的街头咨询,到后来的电视、电话咨询及各种讲座。2008年大型集会的限制没有妨碍义诊的进行,儿科在网络上进行了大规模的咨询,反响热烈。儿科还将义务性工作延伸到了其他单位。2007年开始与北京儿童福利院进行合作,由科主任带队定期去福利院进行义诊与培训,并专门为其开通了绿色诊疗通道,提供了诊疗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对此举措,儿科专家说:“我们觉得这些孩子更需要我们的帮助,需要社会关爱。”

  在完成常规医疗工作的同时,儿科还大力开展科普宣教活动,注意缺陷患儿健康教育,成立了“癫痫之友”——儿童癫痫病友会、儿童神经发育性疾病多学科协作组、Rett综合征病友会、北大肾宝宝乐园、北大宝宝俱乐部(新生儿)等医患协作组织及活动,为患儿提供长期的指导与追踪服务,改善了医患关系,而且为患儿的家庭提供了巨大的帮助。比如遗传方面的咨询服务,在患儿家庭以后的育儿与转归方面提供帮助,这也是对家庭和社会的一大贡献。

  公共卫生问题凸显“国家队”作用

  儿科作为全国重点学科,在国家的重大需求方面承担起了国家队的责任。在医疗上,当国家出现重大相关公共卫生事件时,儿科总是承担重任,如在手足口病、院内感染等事件的鉴定、国家诊治指南的制定以及危重症抢救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

  特别是震惊中外的三聚氰胺奶粉导致婴幼儿泌尿系结石事件中,儿科作为卫生局定点筛查医院,2008年9月16日至10月15日,在门诊中筛查“三聚氰胺奶粉”儿童1670例。丁洁教授也作为卫生部医疗专家副组长,受卫生部委托出席卫生部新闻发布会,从科学的角度向社会发布专业意见,消除误导。

  带动国内学科发展

  儿科的专家们认为,作为国内的重点学科,他们有义务带动国内学科的发展,只有整体水平提高了,全国的水平才能更上一层楼,才能为儿童提供更好的健康服务。因此,儿科积极申办、组织儿科全国继续教育学习班,履行继续教育基地职责,毫无保留地讲解专业的新发展,侧重新技术、新方法的培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仅2008年,儿科就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6项,包括了首届北大国际小儿神经论坛神经、新生儿颅脑超声诊断、脑电监测和癫痫、全国儿科肾脏病学习班、心血管等多方面。儿科各专业组定期举办的高水准的专业学习班,学员逾千人,遍及祖国各地,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的儿科专业人才。

  

结语

  一个团队能否有效地发挥最大潜能,仅有优秀的个体是不够的,还必须表现在它是否能够形成合力,具有凝聚力。北大医院儿科全科上下精诚团结、扎实工作、平等交流,医护人员喜欢这个“家”。儿科的许多工作在全国均发挥着排头兵作用,今年儿科分工会被评为“北京市教工委教育工会先进职工之家”。负责这项工作的儿科分工会主席顾强说,“这一成绩的取得源于科领导对职工的关心与厚爱。”

  秦炯主任袒露心声:“北大医院儿科这个团队好带又不好带。好带是因为大家团结互助,集体很温馨;不好带是因为每个人都有长项,都快速成长,这让自己也不能懈怠。”秦炯主任接着说:“带这样的一个团队,我很幸福。我得感谢儿科同仁给予我的支持与帮助。”

  一个团队能否具有活力,在于是否具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和不断挑战自我的勇气。北大医院儿科,一个传承并发展进步的团队,一个和谐而勇于迎接挑战的团队。他们,依然童心未泯。

(宣传部 实习记者刘璐  记者傅冬红  通讯员孙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