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医院探索从医院信息化到电子健康的实践之路

人民医院探索从医院信息化到电子健康的实践之路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在英国驻华大使馆介绍医院信息化管理的实践经验

  应《中国医院院长》杂志社、英国驻华大使馆、英国贸易投资总署联合邀请,王杉院长代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在英国驻华大使馆 “从医院信息化到电子健康:中国机会”沙龙上介绍医院信息化管理的实践经验。

  近年来,中国医院纷纷开展对医院信息化的探索,与此同时信息化对医疗界的影响也逐渐从医院内部转向更广阔的区域医疗领域以及个人健康领域,即电子健康。欧美发达国家一直在大力推广电子健康计划,出了事先远程意料外,电子病历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如今电子健康计划在我国也成为了新的热点。

  会上,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饶克勤主任做了《中国电子健康的现状与未来》的报告,我院王杉院长作为唯一一家医院代表发言,着重介绍了人民医院近年来从医院信息化到电子健康的实践。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对原有的HIS(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LIS (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病理信息系统、手术麻醉信息系统、 办公自动化系统等进行了优化,还成功建立了区域医疗服务系统、HRP(Hospital Resource Planning)系统、进一步建立包括门诊医生站、预付费、预约挂号等门诊信息系统,完善了住院电子病历、随访系统、门诊电子病历、护理体温单、药物临床试验管理系统等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大力促进医疗管理和服务水平提高,不断提高医院医疗效率,在方便医务人员操作的同时,也大大地为患者提供了方便。

  医院信息化为合理配置医院各种资源、优化管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创建科学高效管理机制做出了巨大贡献。2008年开始医院尝试应用企业资源管理规划系统(ERP)整合医院的前台医疗业务和后台运营管理,经过两年多的努力,目前初步实现了医院前台、后台业务一体化,对全院门诊、住院、财务、物资、药品、高值耗材、体外诊断试剂、固定资产、人力资源等实施了全方位、全流程、信息化管理。在实施信息系统的过程中,重点从“精细化”角度对管理模式和流程进行了科学的优化调整,不仅提高了效率,更重要的是实现了医院资源调配、利用的总体监管和局部把控,为医院科学化决策,迎接医改挑战做好了准备。

   同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依托自行主持设计的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以下简称“共同体”,IDS),建立X+X新型整合型服务模式,通过预约挂号、预约检查、检验结果查询、视频会诊、个人健康档案等服务项目,在实践中探索区域医疗领域以及个人健康领域的信息化建设。

  依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构建的基于互联网的个人健康档案综合管理信息支撑平台,实现个人健康档案有社群医务人员和中心医院专家团队共同管理的新模式,社区务人员可以在本单位完成个人健康档案的建立和管理、个人健康信息的采集和储存、个人就医信息的收集和存档等功能。中心医院(大学医院)高水平学科团队和健康管理专家提出的健康维护方案、区域范围共享的健康信息资源库、健康状态评估数据模型和疾病预警数据模型,完成个人健康状况评估、疾病危险因素分析、个性化健康促进方案设计、亚健康状态甘于方案设计、健康状态追踪和疾病预警等功能,所有信息实现跨地域的共享,但在同一平台下,有保证了个人健康信息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在共同体中,社区居民通过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电子预约系统,在基层医疗机构完成预约挂号、预约检查,通过信息交互平台实现检查结果共享、互传,对于符合转诊标准和指征的患者,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可完成患者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双向转诊。由此简化了居民就医流程,降低了就以成本,优化节约了各医疗机构资源。该模式中的社区全科医师也可通过病例网络化视频会诊讨论为中心的远程教学系统、和网络助学助教自学病历病案库系统,实现全科医师持续发展的终身培训。

  电子健康是信息和通讯技术在医疗卫生领域从预防、诊断、治疗、随诊、康复以及健康促进全方位的应用,是信息技术、医学、公共卫生、管理学以及社会学的交叉学科。此次王杉院长在“从医院信息化到电子健康:中国机会”沙龙介绍医院信息化管理的实践经验,对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是肯定认可,更是总结梳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将继续在实践中探索利用信息技术,最大限度的整合和利用医疗健康资源,提高公众的健康状况。

(人民医院 两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