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天使在玉树 爱满人间(图)

白衣天使在玉树 爱满人间(图)

        在北大医院青海玉树抗震救灾医疗队里有四位女同志,她们分别是程红苗(急诊)、任军红(感染管理)、曹立云(透析)和汤晓翔(重症),在地震发生的第二天,就到达了青海玉树地震灾区。这里平均海拔4000多米,所有队员均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高原反应:头痛、憋气,恶心、呕吐。作为女同志体质相对较弱,经历了更大的痛苦。大家团结一致,互相帮助,终于克服了严重的高原反应,随即以极大地热忱投身于抗震救灾的医疗服务当中去。这些可爱的白衣天使们,把她们所特有的爱心和温情送给灾区的人民,在震后的雪域高原上,组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程红苗——灾区孩子的爱心天使
 
        4月18日,我们医疗队被派到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协助那里地震灾区的医疗救援工作。程红苗主管护师主要在小儿外科复苏室工作(即SICU)。这里基本上都是来自地震灾区的孩子,他们在地震中出现了严重的外伤或烫伤,病情严重;再加上是在监护室,家属不能陪住,孩子们是那样的可怜和无助。特别是他们的哭声,如此令人心碎,而他们的伤口,又如此令人揪心。程红苗同志除了每日进行繁忙的护理工作,还尽可能的给孩子们以心理上的关心和抚慰。有一个头外伤的孩子出生只有35天,经常地哭闹,程红苗像母亲一样关心爱护他,经过几天的亲密接触,每次给他喂奶的时,他都像看到自己的妈妈一样开心地微笑;还有一个叫才文拉毛的藏族小姑娘,在地震中出现了严重的全身烫伤,钻心的疼痛使得她不停地哭泣,医护人员轮番去安慰,都不管用,程红苗同志将小拉毛父母的影像录在手机上播放给她看,小拉毛看了父母的劝慰之后,终于慢慢的停止了哭泣。在我们到达妇儿医院的短短几天里,程红苗同志成了孩子们的爱心天使。
 
 
 
任军红——加强儿科病房的感染管控
 
        任军红同志被分派到感染管理科工作,每天奔波在各个病房,及时发现院内感染的隐患,及时指出,及时纠正,并制定了关于救治地震灾区伤员医院感染的预案。院领导高度重视,临床科室积极配合,感染管控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起来。由于妇儿医院的大部分伤员均为儿童,呼吸道感染多、陪住家属多、病房床位密度大。为防止发生院内感染,任军红及时与临床医务人员沟通,加强病房的开窗通风,条件不允许的则应用空气清菌片;对伤员、家属和志愿者进行基本卫生知识的宣教,加强奶具消毒,注意个人卫生,鼓励家属勤洗手和使用速干手消毒剂,并培训医务人员及患儿家属如何正确佩戴外科口罩。每天对所有住院的病人进行检测,及时发现新的感染伤员,并根据感染的性质立即采取消毒隔离措施,防止感染蔓延。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工作,并培训他们如何正确洗手。换药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医疗废物严格管理,预防二次感染的发生。加强监护室的感控工作,手消、听诊器都挂在每位患者的床头,有效地防止了院内感染的发生。
 
 
 
曹立云——工作需要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
 
        曹立云同志是我院血液透析专业的护士长。由于妇儿医院暂没有需要透析的伤员,因此她先被分派至呼吸病房。呼吸病房有固定床位42张,但加床收治了80多名患儿,护理工作压力非常大。虽然专业并不对口,但是她很快就适应了新的岗位,并且积极地投身工作之中。首先是孩子的生活护理,更换床单被罩,为灾区孩子梳头、洗脸、洗脚、擦身体、擦屁股。大量的生活护理有时会让她感到心慌憋气,但是一想到能够为灾区的孩子做点事情,她就像吃了兴奋剂一样,精力倍增。护理部丁主任对她说:“护士长,一来就投入到最基础最繁重的生活护理工作中,歇一歇吧!”曹护士长说:“没关系,工作需要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
 
 
 
汤晓翔——用爱心和专业的护理技术减轻孩子的痛苦
 
        汤晓翔护师的专业是重症监护,理所当然的被分配到儿科重症监护室工作,并参加他们的值班。灾区大部分重症患儿都在此救治,患儿多,病情重。虽然汤晓翔在SICU已工作10多年,但初到这里,看着这些年幼的孩子,出生甚至不到一个月,心里真有些慌张,不知如何操作。但是多年的工作积累了许多的经验,她很快就适应了新的环境,无论是给孩子扎输液,还是留置胃管、尿管,拍背、吸痰,都能驾轻就熟。面对这些不会说话的孩子,更需要加倍的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一天下来,她不但腰酸腿疼,而且精神疲惫。但是汤晓翔却说:“能够用自己的爱心和专业的技术减轻灾区孩子的痛苦,再苦再累也值得。”
 
 
北大医院青海玉树抗震救灾医疗队   牟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