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台前幕后事——记第一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技能竞赛
聚焦台前幕后事——记第一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技能竞赛
经过两天紧张有序的比赛,第一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落下帷幕。但参赛选手奋力拼搏、评审委员和督导委员严谨认真的工作、服务人员的通力协作,各代表队的全力支持,那激烈的竞技场景、蓬勃而发的热情仍然萦绕在每个人的脑海中。拉近镜头,从另一个视角聚焦第一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技能竞赛,关注台前幕后的真实的声音和感人的故事。
[背景链接]
医学是个实践性的科学,基本技能的训练历来是临床医学教育的重点。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随着我们国家深化医疗体制改革的进行,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面临着新的任务和新的要求。
第一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由教育部高等学校临床医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基于北京大学医学部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对于医学生基本技能训练的高度重视和前期基础,拥有较为成熟的设计理念和思路,教育部决定将首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由北京大学承办(教高函[2009]7号),北京大学医学部作为竞赛组织单位,秘书处设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在国家医学考试中心、中国医师协会医学教育工作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临床医师职业精神研究中心、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国高等教育杂志和中华医学教育杂志等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下,经过历时一年十个月的精心筹备成功举办。
“第一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是一个信号,
是一种导向,是一种激励”
组织全国高等学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目的是要引导医学院校进一步重视临床实践教学工作,深化临床实践教学改革,加强医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的精神。在此次竞赛的台前幕后,有幸听到来自教育部、卫生部、各医学院校、医学教育工作者和医学生们的同一个声音,每个人都在发自内心地呼吁:加强基础理论教育,强化基本技能培养,注重素质教育,培养合格的医学专业人才。
4月24日第一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技能竞赛启动仪式上,教育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林蕙青;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长石鹏建;农林医药教育处处长王启明;实验室处处长孙丽;教育部财政司高教财务处处长郭鹏;卫生部医管司副司长周军;国家医学考试中心副主任王县成;中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会长、原北京大学党委书记王德炳;北京医学教育协会常务副会长贾明艳;中国医师协会联络部副主任石丽英;本次竞赛专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哈尔滨医科大学原教务长赵士斌;竞赛裁判长、教育部临床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吉林大学学会委员会副主任迟宝荣;竞赛委员会组委会主任、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常务副主任柯杨;组委会副主任、医学会副主任王宪;副主任闫敏等领导出席了启动仪式。
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常务副主任柯杨教授、教育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林蕙青教授、医管司周军副司长发表了重要讲话。
教育部林蕙青部长助理在讲话中提出:高等医学教育涉及教育和医疗两个最为直接的民生问题,承担着为维护人民健康,培养高素质卫生人才的重要使命。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提高高等医学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关键是提高医学生职业素质和临床实践能力,为今后成为医德高尚,艺术精湛的高水平医生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希望以临床技能竞赛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临床实践教学工作,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推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各成体系的改革,强化医学生的职业素质,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医学生的人才培养质量。
卫生部医管司周军副司长在讲话中指出:医疗卫生事业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医学人才与生命健康息息相关。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艰巨任务中,医疗卫生、人力资源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并提出此次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是第一届,也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对提高医学生临床综合技能水平的途径和方法意义重大,能够加快我们各医学院校建立科学的临床技能培训体系的步伐,促进医学生的全面发展。建立适合我国社会发展需求,德才兼优的医疗卫生队伍。
柯杨教授在讲话中深刻的分析了造成医学生基本临床技能削弱的多种因素。同时指出:通过实践实施医学教育,并强化和保持医学生基本临床能力是临床教学面临的一大问题。随着现在科研水平不断的提高和要求,也对学生的理论要求更高,对实践尤其是对临床实践有所忽略。此次大赛是政府主管部门和教育机构共同发出的一个信号,是一种导向,是一种激励,就是要重新强调在医学教育中要使学生更扎实的掌握基本的技能。
同样在场外我们采访到的各代表队的领队、参赛选手、观摩人员以及各位老专家老教授都不约而同地认为,探讨提高医学生临床综合技能水平的途径和方法,建立科学的临床技能培训体系,符合全球化背景下的医学教育研究与改革的趋势,成为医学院校临床教学改革的必然,也成为教育部、卫生部、各医学院校、医学教育工作者和医学生们的共识。
“实战中我们收获很多”
为期两天的第一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紧张而激烈,来自重庆医科大学、第四军医大学、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四川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汕头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天津医科大学、武汉医科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医科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中南大学的19家全国著名医学院校参加此次比赛。通过为期2天的预选赛两轮实战比赛、复活赛12战比赛、决赛13战比赛激烈角逐,决出一等奖1个队、二等奖2个队,三等奖3个队和优秀奖。
竞赛严格按照教育部、卫生部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也就是临床医学专业试行的标准文本为准,共同讨论确定命题的原则,竞赛项目和评分标准。竞赛考点涵盖了《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所规定的本科生进入临床实习阶段所应掌握的临床基本技能,其中包括切口消毒、测血压、静脉穿刺、动脉穿刺、静脉采血及配血、四步触诊、肛查及阴道检查、心电图判读、影像片识别、穿脱隔离衣、产程图、婴儿喂养、体格生长指标判读等基本临床技能;也包括插胃管、腹穿、骨髓穿刺与涂片、导尿、腰穿、小儿骨穿、婴儿头皮静脉穿刺后穹窿穿刺、、分段诊刮等基本临床操作;包括表浅打结、深部无张力打结、深部张力结、针线选择与穿针缝合、皮肤缝合、膀胱破口缝合、动物胆囊分离、血管分离切断结扎等难度不一的外科临床操作技能。同时根据临床急救事迹场景,设置了震荡情况下静脉穿刺、表面出血点止血、双人心肺复苏等实景模拟题。尤其在外科录像挑错、综合抢答题和决赛最后一站模拟心梗后车祸骨折大出血患者的综合抢救,更是考察了选手的临床实践工作能力及综合素质。
比赛的激烈不仅仅在场内也在场外。各代表队领队、观摩人员在观摩室看现场实况转播录像,大家目不转讲的盯着选手操作的一举一动,经常会随之发出叹息、笑声、掌声。
最终,南京医科大学代表队凭借雄厚的实力过关斩将获得一等奖,吉林大学、四川大学代表队也以异常出色的现场表现获得二等奖,复旦大学、汕头大学、浙江大学代表队获得三等奖,并有13个团队获得优秀奖。竞赛的目的不是排名,而是为各大学提供展示日常教学成果和交流的平台。
4月25日竞赛颁奖仪式上,卫生部医政司王羽司长在高度肯定了此次竞赛“非常有意义”,他指出:临床实践的技能对于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来讲至关重要。要成为一名医生首先要解决三基的问题,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医学生的这个阶段不仅要重要学理论、学知识,也应该重视我们的临床实践技能的操作,注重我们临床思辨的过程。王羽司长尤其肯定了此次比赛的综合项目,对临床思辨和判断和操作的考察“确实非常好”。
教育教育部高教司石鹏建副司长在闭幕词中对第一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高度评价,提出开展医学生临床技能活动,目前已经有良好的基础,并不断深入下去,推动医学教育和临床教学的改革,不断提高医学教学质量,提高医学生临床实践工作能力及综合素质。
此次竞赛触动最大的就是76名参赛选手了,从赛场上默契配合、到赛场下讨论协商,每一名选手都面颊通红,兴奋不已。吉林大学代表队的小伙子们在赛间休息时异口同声地说:“太刺激了!比赛一环扣一环安排的非常紧密,非常激烈。和平时做模拟技能训练有条不紊的感觉完全不一样!”
汕头大学代表队的选手说:“这种竞赛的感觉应该是非常接近临床,非常锻炼我们临场的反应和适应能力,在实战中我们收获了很多。”
南京医科大学代表队此次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选手在谈及考题时说道:“题目很新颖,以前从来没有见过。事先我们也会做准备、猜题。真到场上一看到题板,马上先蒙了一下,从来没见过!正是这样才能让我们全神贯注,尽全力去调用脑子里面所学到的所有知识。”
选手在一起不仅仅是竞争对手,更像是情投意合的好友。复旦大学代表队选手道出了大家的心声:“这次竞赛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结识了许多全新的朋友,这是我最大的收获!”
选手们尤兴未尽,复旦大学代表队参赛选手在自己的博客(http://dennislxg.blogbus.com)中写了一篇《第一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技能竞赛归纪事》日志,其中一首小诗令人难忘——
“群雄汇聚,心绪感动,初预赛十战保本;
过关斩将,四轮淘汰,得状元血路复活;
有峰有谷,有胜有败,六进三惜止决赛;
成败转头,青山依旧,难忘此一路同行”
“破茧而出,羽化成蝶”
由于本次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是第一届,没有成功模式可以借鉴。经过全国19所医学院校的专家们和医学教育工作者们集思广益,严格按照教育部、卫生部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也就是临床医学专业试行的标准文本为准,共同讨论确定命题的原则,竞赛项目和评分标准。同时,竞赛聘请全国医学教育领域里知名教授作为评审委员,并聘请来自哈尔滨医科大学赵士斌教授;北京协和医院朱元珏教授、张建希教授、杨秀玉教授、朱传槱教授;北京大学祝学光教授、朱积川教授、杨宗于教授、王山米教授担任此次技能大赛督导委员。
作为竞赛的实施单位和秘书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进行了精心的准备和筹划,付出了大量的心血。这来自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临床医疗、医学教育一线的工作人员,深刻体会到临床技能在医学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实现模拟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从实景操作、课程体系设置与管理等方面探索临床技能规范化系统化地培训,将人文关怀、爱伤观念等医学生必备素质融入其中。50余位工作人员为此夜以继日、废寝忘食,为了把此次竞赛举办成为一场容教育性、比赛性、趣味性、实践性于一体的临床技能的强化培训而奋战。次竞赛用的模具50%—70是由工作在临床医疗、医学教育一线的工作人员根据临床技能实践的实际需要来进行设计,或者进行改造和完善的。
回顾起这一艰苦历程,工作组成员肝胆外科黄磊副主任医师感慨道:“太难了!设计制作出高度仿真、贴近临床又难易适中的模具真的是太难了!”
工作组成员呼吸内科马艳良医师用“破茧而出,羽化成蝶”形容这一痛苦历练的过程。她说:“我们内心是忐忑不安的,作为一次全国规模的大赛,不仅命题量巨大,而且对命题的质量也要求的近乎苛刻,既要贴近临床的严谨,还要有竞赛的新意,整个大赛的组织、筹备更是事务繁多。一直从事临床工作的我们,如何才能把这第一届全国的大赛办好?大家心里都没有底。”
在马大夫的叙述中,我们得知各学科命题组的老师每周二举行例会,集思广益进行头脑风暴,经常碰撞出精彩的火花。然而更多的时候,经过苦思冥想发掘出来的新点子却在会上遭到“无情”的批判,全盘颠覆。那段时间“压力”“挫败”让我们晚上做梦都是在出题,大家都出现了“集体性焦虑” ,但仍然按照专家意见对试题、模具进行反复的修订,力图做到尽善尽美。
共在全国范围内的60余位医学教育专家中间进行7次试题的审核和征求意见,整体修改反复33次之多,通过了数十次的演练。为了竞赛的筹备工作,有的老师推迟了婚期,有的老师由于过度劳累导致流产,有的老师不顾结石发作带病坚持工作,有的老师每天工作到深夜,母亲身患重病却无暇探望……这样的故事太多太多。开了多少次讨论会,多少次直至深夜才离开医院,多少次凌晨就来到了医院,进行多少次模拟演练,工作人员早已数不清了……
大赛闭幕的一霎那,大家互相拥抱,眼泪不禁而出,肆意宣泄着无数日夜积攒的紧张、劳累与兴奋。而来自各级领导、评审委员、参赛代表队对竞赛的高度评价,参赛选手对赛题、赛事的极大认可成为最大的鼓励。
正如教育教育部高教司石鹏建副司长在闭幕词中着重强调:高水平的、敬业的专家队伍,乐于奉献的志愿者队伍的贡献,特别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作为这次竞赛的秘书处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涌现出许多令人感动的先进事迹,正是他们的无私奉献,扎实的工作,为竞赛的成功举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竞赛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每一次看到模具就在旁边,都会有想上去按两把的冲动”
为了确保竞赛试题难度、赛制更符合临床医学生的整体水平,众多医学生参与了竞赛筹备的模拟训练和竞赛服务。由于北京大学医学部作为竞赛主办方,我们的孩子们失去了参加此次竞赛的机会,聆听他们的感悟与收获,我们又多了一丝感动——
八年制05级4班姜蕾蕾同学说:“赛前若干次集体培训、帮助整理庞大的评分卡和题卡群、赛时每天超过12小时的工作时间,学姐们令人惊叹的应变能力和基本功,是我竞赛服务最深的印象。但这些仅仅是我经历的,还有更多更多老师们背后付出的辛苦与汗水不为人知。”
八年制05级学生王捷夫作为模拟选手参与了竞赛模拟训练,正值实习考试期间仍然怀着极大的热情参与其中。他谈到:“每一站操作都围着近十名老师;老师们的心情更是紧张的,因为他们要根据我们的操作情况判断题目的难易,同时也要为每一道题计时。有时我做错了一步操作,我可以很明显的感觉到背后发出的叹息声。……当我们晚上九点多休息吃晚饭时,老师们仍然在针对刚才演练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继续讨论完善题目。”
八年制05级学生高莉作为此次竞赛的志愿者负责更换场地道具,描述她的工作时说道:“我们负责收拾残物、运送立柱、更换桌椅、重新布场、换桌布、摆放道具、检查道具,短短十分钟整个场地便要换成另外一幅场景,每一个立柱都有精准的位置,每一个胶布都有明确的空间,每一块桌布都有相同的摆放规程,每一次运送道具都有严格的路线行径,而且要求动作快速又安静。”
八年制05级学生徐东辉参加了技能竞赛的服务工作,他说: “每一次看到模具就在旁边,都会有想上去按两把的冲动。可是我是一名志愿者,在演练结束前,我不能动它;等演练完,它们也都回到仓库。每次走到模具前都要忍住不伸手,只是看看它,观察它的考点,想象它的操作。心有不甘,也有些不舍,真盼着能早日用上这些模具练习。”
第一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圆满结束了,但其实真正是个开始,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强化临床实践教学在医学培养人才工作的中心地位,强化医学生职业素质和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历程的新的开始。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铮铮誓言回想耳畔。医学生是国家未来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中流砥柱。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基础扎实、具有过硬实践本领的高素质医学专业人才,是我们共同肩负的光荣使命,任重而道远。
(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