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聚焦】刘忠军:社会资金进入医院可减轻政府的包袱(图)

【两会聚焦】刘忠军:社会资金进入医院可减轻政府的包袱(图)

  2010年3月9日,10余位来自医疗行业的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加了由中国医院院长杂志社、搜狐健康频道联合主办的主题为“坚持公益性,调动积极性”公立医院改革座谈会,就公立医院改革的若干热点问题各抒己见,针对公立医院公益性、医院法人治理等话题,提出了很多针对性的建议。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主任刘忠军认为,社会资金进入医院可以减轻政府的包袱。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主任 脊柱外科研究所所长

  谈到医院的公益性,我理解,就是以为广大的群众治疗疾病作为目的,而不是为了盈利。从公益性上来说,政府的责任肯定是主要的责任,但是从国外其他国家的一些经验看,除了政府出资办公益性事业,特别像医疗卫生事业,社会也是有责任的,社会也应该为这个公益性的医疗事业尽自己的力量。我见到的,一些欧美国家也好,我们国家的香港、台湾、澳门这些地区也好,都有大量的社会资金进入到医院,来为医疗事业捐款,社会有很多基金会,他们对医院的贡献是非常大的。但是在我们国家这方面可能相对比较欠缺,好象一谈公益性就是政府出资,除了政府出资以外没有其他的来源。我们国家没有这样的体制,如果有企业、社会团体要为医院捐资的话,可能还涉及到税收的问题,在国外这些公益性的捐款,这些基金会,收到的捐资实际上从税收上是有很大的优惠的,我们国家这个制度基本上没有建立起来,所以我们也应该呼吁,政府在这方面是不是也应该关注,本来政府的包袱就很重,如果我们能够筹集到社会上的大量资金的话,对我们的医疗发展肯定是有用的。

  谈到公立医院改革,其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公益性要体现的话,政府要逐渐加大投入,按照我们现在的国情,我觉得这个投入只能是逐步的,不可能一步到位。所以在这个过程里面,我自己理解可能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面,政府的投入应该逐年增大,这个毫无疑问,那么在这个过程里面,医院要生存、发展,我们不能只是注重坚持公益性而使我们医院的水平降低,医院的水平如果降低了,也不利于人民群众疾病的治疗,所以在这个过程里面,医院可能有相当大的一笔经费还是要自己筹集的,这还要靠我们日常的工作。

(来源:《中国医院院长》杂志 2010年3月10日 统战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