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医院医疗队独立成功实施高危手术(图)

人民医院医疗队独立成功实施高危手术(图)

——6cm下肢静脉血栓伴复合伤重症伤员转危为安

  4月20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抗震救灾医疗队独立承担高危手术大获成功,一名多发骨折复合伤伴有6cm下肢静脉血栓的藏族重症伤员转危为安。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医疗队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务实高效工作,确保手术安全实施。

      4月17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抗震救灾医疗队抵达格尔木市第2天,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抗震救灾医疗队自抵达格尔木市后主动承担了对青海油田格尔木石化基地职工医院(石油医院)的重点帮扶工作,石油医院本是一所以职工保健为主的社区医院,基础设施与技术力量相对比较薄弱,此次收治了近30名玉树地震伤员。这名藏族小伙子右下肢股骨粗隆间的粉碎性骨折,下肢静脉有长度6.2mm的血栓,腰部大面积挫伤,皮肤青紫肿胀严重。患者伤势严重,由下肢静脉血栓是一个致命的定时炸弹,一旦脱落造成任何部位的栓塞,后果不堪设想。为紧急救治这名藏族伤员并确保手术成功,本例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医疗队独立承担。

多学科紧密合作,周密进行术前准备工作

       以科学、严谨、务实和高效的准备工作确保手术的安全实施成为全体队员共同努力的目标;医疗队立即组织多支来自不同省份的抗震医疗队的专家与当地医院医生共同进行会诊,明确手术指证、确立手术方案。并且组织医疗队全体队员和青海油田格尔木石化基地职工医院各相关部门共同讨论如何落实手术和围术期治疗的具体细节。

       根据集体讨论的结果,医疗队全体队员按照专业学科进行分组:熊建、姜陆洋、张振宇、李立、张莉莉等同志负责完善手术、麻醉的具体实施细节和手术器材的选择与配备;张向阳、熊建、张振宇、郭晓琳等同志针对各个病例的具体伤情及是否合并其他疾患评估手术风险、制定围手术期加强监护治疗方案;王泠、匡季秋、李立、张莉莉、贾春玲等同志负责评估手术室、消毒准备条件的评价,针对地方医院的技术设备现况提出整改方案,研究制定了围术期护理方案;就围手术期治疗所需的部分短缺药品和器材,由姜可伟负责与市卫生局协调调配解决。

因地制宜,克服困难,尽快救治

       医疗队每一个队员均感到肩负的重大责任;当然,有一丝丝担心。手术室条件如何?消毒配送能力和院内感染控制状况如何?是否能有力保障手术的安全实施?术后监护与治疗力量如何?每个队员心中难免产生这样的疑问。

      石油医院手术室一直使用一次性手术敷料,其实布类敷料更保证手术安全。张莉莉护师和石油医院手术室护士费尽周折,终于找齐了各类敷料,保证了手术的正常使用。

       熊建主治医师仔细查看了手术需要的所有器械。由于当地医疗条件有限,有些器械配备不齐,通过各方沟通终于在晚7点钟将手术器械配备齐全。

      石油医院的麻醉机是一台20年高龄的设备,虽然仍能正常工作,但已经一年没有使用过。姜陆洋主治医师小心谨慎检查每一个部件,发现氧气管道漏气,经过紧急修理得以纠正。但是,这里只有有限的静脉麻醉药和一瓶过期十年的吸入麻醉药,在格尔木市卫生局的帮助之下,终于调配到了适宜和足量的麻醉药物。”

科学严谨、务实高效的准备工作,确保手术的安全实施

       物资配备到位,为确保手术的安全实施,医疗队员着眼于每一细节,绝不轻易放过。匡季秋助理研究员和张莉莉护师很早就进入手术室,查看手术室环境,详细了解手术室设备、耗材及感染控制流程。共同讨论了感染手术的空气、物体表面、手术器械、呼吸机外置管路的处理方法,并建议使用3%碘酊和75%酒精进行皮肤消毒。

      手术前一天晚20:00,麻醉科姜陆洋主治医师和骨科李晓主治医师在格尔木人民医院实施了两台大型手术以后,不顾疲劳赶到石油医院与熊建主治医师汇合,再一次访视病人。姜陆洋主治医师则来到手术室检查麻醉设施,在术后姜陆洋医师谈到:“这个病人下肢静脉血栓是一个致命的定时炸弹,只有全身麻醉,尽力保持诱导,术中和清醒期的循环平稳,才能避免血栓脱落,其次巨大的腰部挫伤可能会影响穿刺部位,为保障手术安全,我明日必须全麻。麻醉机有20年高龄,还好我参加工作时曾经用过这种型号,经过检查维修,现在运行尚可。麻醉药物刚刚调配到位。不管怎样,为了确保手术顺利进行,我要克服所有困难,竭尽所能保证麻醉效果。”

完善术前准备工作,安全实施手术,争取最好的预后恢复

      4月20日早9时,医疗队队员们将病人推送进入手术间,看得出,病人非常紧张,不安地说着藏语。虽然言语不通,但是队员们尽力用手势来安慰他,病人的情绪终于稳定下来,随着麻醉诱导渐渐进入梦乡。接着,手术医生熊建、李晓、手术护士张莉莉有条不紊的开始了器械准备,当一切就绪后,顺利的实施了气管插管,循环稳定,手术开始了。

       尽管术前充分估计了各种困难,但手术的过程仍比我们预计的还要困难。藏族病人由于饮食结构和日常劳动的原因,下肢肌肉相当发达,术前牵引也没能把挛缩的肌肉和错位的骨折端拉开,而且没有牵引床,就依靠队员们使用全力手工进行牵引。手术室条件有限,术中需要透视,却没有防射线的铅墙,所有队员就暴露在X线的照射下坚持工作。没有血气分析仪、没有有创监测设备、没有可供选择的其他麻醉药物,就通过肉眼来确定凝血功能、评估出血量、估测血的酸碱度。没有任何加温和保温措施,就依靠提高室温来解决,而队员们早已是汗流浃背……所有参与麻醉、手术的医疗队队员们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努力着、工作着。

尾声:手术大获成功

       历时近4小时的手术成功结束,病人生命体征平稳,麻醉苏醒充分充分,甚至用生涩的汉语说出了“谢谢!”。看着千恩万谢的病人和家属,我们感到一种言语无法形容的幸福,不约而同地长长的出了一口气,这是医疗队集体的胜利!这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胜利!

      为了治愈每一位地震伤患的躯体伤痛,更是为了抚平玉树人民和全体中国人民心中的伤痛,来自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青年医务工作者别无选择,只能通力合作,依靠自己的努力,去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这例高难度高风险的手术终于顺利完成!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抗震救灾医疗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