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医学部开展向陈敏华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
关于在医学部开展向陈敏华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
北医(2011)党宣字4号
各院(部)、机关、后勤党委,产业党总支:
陈敏华同志是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超声科首席专家,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超声诊断、肝癌射频消融治疗专家。2010年,陈敏华以排名第一当选为第三届“首都十大健康卫士”。
数十年来,陈敏华怀着为国争光,为医学事业奋斗的雄心壮志,率领团队登上国际学术舞台,在肝癌诊治领域赢得发言权,让中国的肝癌射频消融技术走在了世界前沿。为表彰先进,弘扬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神圣职责,更好地推动医学部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医德医风、师德师风建设,中共北京大学医学部委员会、北京大学医学部决定开展向陈敏华同志学习的活动。要求如下:
一、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开展学习活动的重要意义
陈敏华同志是医学部一线医务人员的楷模,广大医学生的榜样。目前,医学界迫切需要陈敏华这样默默奉献、勤于钻研、勇闯新路的优秀医生。开展向陈敏华学习的活动,对于弘扬高尚医德医风,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解决医患矛盾,创造和谐氛围,促进医学部校园和医院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医学部全体师生员工务必深入学习陈敏华爱岗敬业、刻苦钻研、勇攀高峰、精心育人的精神,保持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为建世界一流大学,迎接北医百年华诞贡献应有力量。
二、认真学习,全面把握陈敏华同志的精神实质
学习陈敏华心系患者、爱岗敬业、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奉献精神。多年来,陈敏华以忘我的工作精神,全身心投入肝癌诊治和研究。她以高超的医术、良好的医德、严谨的态度,赢得了病人的信任和敬重,她的患者来自全国各地及澳大利亚、印尼、蒙古国等周围多个国家地区。她多次资助肝癌患者,被患者亲切称为“天使”。她对待病人如同自己的亲人,为了继续从事射频消融治疗工作,她毅然甘冒生命危险做出不安装心脏起搏器的决定。她说:“一个医生必须有这样的信仰——爱祖国、爱医学、爱我们的患者,并愿意为这个信仰付出一切。”陈敏华说到了,也做到了,她用行动践行了她的诺言。
学习陈敏华求真务实、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80年代中期,她在日本留学期间看到超声国际学术会议上没有中国人发言,暗下决心努力学习工作。为此她分秒必争,研究学习、参与临床实践,经常工作到深夜翻窗“回家”,很快成为科室骨干。回国后,陈敏华积极投身于她所热爱的射频消融事业。作为世界肝癌高发国家,陈敏华深知超声检查对我国肝癌早期诊断的重要意义,日以继夜地刻苦钻研,长期的书写甚至磨平了手指的指纹。她以超声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需解决的问题作为科研重点,以解除肿瘤患者病痛,延长非手术适应症及中晚期肝癌生存期为努力追求的目标,创建十余项新技术,获部市局级科研奖励十六项,其中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五项。但她说:“和获奖相比,完成临床科研课题,解决临床问题更重要!”
学习陈敏华不畏艰难、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上世纪80年代初,她首创利用B超精确定位,配合神经外科手术切除颅内微小病变。新世纪,陈敏华又通过刻苦钻研和反复临床实践,在肝癌微创治疗领域闯出了新路,5-6厘米大肿瘤可获得一次性灭活,复发率远远低于手术,打破了国际上“射频消融只能治疗肿瘤直径在3厘米以内的小肝癌”的定论,让微创治疗直径6厘米的大肝癌成为现实。陈敏华建立了符合中国国情的肝癌早期诊断标准和应用指南,最终被国际权威机构认可并据此修改了国际标准。她带领团队突破多项前人视为禁区的领域,解决临床诊断及肝癌局部治疗难题。她们的科研成果引起业界权威的广泛关注和赞誉。
学习陈敏华扶植后学、精心育人的“人梯”精神。她最大的心愿,就是把肝癌射频消融技术传授给学生,传授给更多的基层医生,把肝癌早期诊断技术推广到肝癌高发区,让中国人早日甩掉“肝癌死亡率第一”的帽子。陈敏华尽心培养研究生,热情扶植科室年轻医生,经常手把手的传授技术、面对面的探讨课题。她结合学生特长精心设计研究课题,每当看到学生的论文初稿,她都会先放下自己的稿件或课题,为学生写下密密麻麻的修改意见。她培养的研究生队伍被同行们称为“特别能战斗的娘子军”。“要时刻想着为祖国争光,为中国超声事业发展尽力”,这是她常向学生们说的一句话。
三、认真组织,确保学习活动取得实效
各单位要把认真学习陈敏华的活动与本部门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与当前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活动,迅速掀起学习热潮。一要高度重视这次学习活动,切实加强领导,研究制定计划,精心部署安排,努力抓出成效;二要充分运用座谈、橱窗等方式做好宣传报道工作,形成学习先进、赶超先进的良好氛围;三要加强对学习活动的督导促进,真正把学习活动落到实处,使医学部师生员工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用陈敏华的事迹和精神,激励全校师生员工努力工作、开拓进取,为推进医学部师德师风、医德医风和精神文明建设发展作出新贡献。
中共北京大学医学部委员会
北 京 大 学 医 学 部
2011年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