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晋主讲才斋讲堂:医学发展中的人文素质与科学精神 (图)
顾晋主讲才斋讲堂:医学发展中的人文素质与科学精神 (图)
“医学教育必须培养同时具有人文素质与科学精神的人才。”4月21日晚,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肿瘤学院副院长顾晋教授在北大研究生院主办的“才斋讲堂”第十七讲中,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同学们讲解了医学教育与人文精神的融合问题。研究生院副院长刘明利主持了讲座。
在顾晋教授看来,医学就是“以人为本”,是“关爱生命、关注健康、减少疾病”,医生不仅要看病,还要关注病人的心理问题,这就需要医生学会如何与病人沟通。而医学本身带来的灾难与伦理学困惑,如器官移植会不会导致人类行为受供体影响、克隆人是在制作自身还是自毁前程、安乐死对于病人是否意味着解脱等,这些随着医学发展而来的新困惑的解决,都亟需大量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的医学从业者。
顾晋教授解释道,医生的科学素质指专业相关的知识,临床积累和沉淀的经验,与之相符的临床技能、处理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外语能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有机结合,是书本知识和临床实践的有机结合。而人文素质则体现在沟通能力、科学思维以外的理性思维、判断力、对生活和事业的鉴赏力和态度、职业道德、科学道德、团队精神、个人的修养、法治观念、治学态度、科学学风、事业心和责任感、健康的心态以及作为医生的使命感责任感等。
目前中国的医学人文环境仍然有所欠缺,他举例说,人们对死亡后器官捐献的认知与接受程度就非常有限,“让民众接受器官捐献需要一段漫长的历程,而且不是光靠教育就能实现的,这是一个传统观念的问题”,顾晋教授感慨道。
顾晋教授指出,医学人文环境的改善,也同样离不开医生人文素质的提高。他笑称医生是“表面风光,内心彷徨”,而造成医生压力如此之大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紧张的医患关系。“80%的医患关系问题是因为沟通不良,医生对患者应有承担诊治和解释说明的责任”。医生应当知主诉、知不适、知苦恼、知生活不便、知社会问题,面对坏消息时,也应当懂得如何告诉患者。顾晋教授解释说,坏消息是对病人未来产生重大负面影响的消息,在病员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不经意传播的坏消息是对病员的极度刺激,可以使病人内心发生重大变化,病员的情感震荡期明显延长,甚至导致不良结果,所以医生应当事先了解病人对自己病情的了解程度与心理预期之后再做下一步的判断。
而站在一名科研人员的立场上,顾晋教授一再强调医学科研的重要性。他结合直肠癌的研究进展对于治疗的积极作用指出,重要问题的研究工作,能创新性地改变治疗策略。最后,他指出,“科研是奉献,是付出,要有阳光心态,要懂团队合作。”
(来源:北大新闻网)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