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跃居北京市居民死因第一位 肺癌和乳腺癌分别居男性和女性恶性肿瘤之首

恶性肿瘤跃居北京市居民死因第一位 肺癌和乳腺癌分别居男性和女性恶性肿瘤之首

  10月11日,“专注肿瘤防治,关注百姓健康”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建院35周年大型公益暨学术交流活动启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院长季加孚、党委书记李萍萍等出席了此次活动。会上发布了《1995-2010北京市恶性肿瘤发病报告》。报告显示,恶性肿瘤已跃居北京市居民死因第一位,每四位死亡者中有一位死于恶性肿瘤;肺癌和乳腺癌分别居男性和女性恶性肿瘤之首。

  李萍萍教授在发布会上介绍,北京市户籍人口中,平均每天有105人被确认为癌症新发病例。恶性肿瘤成为了北京市民首位死因,癌症已经连续四年成为北京市居民的首位死因,平均每四名死亡者当中,就有一名死于癌症。恶性肿瘤消耗了大量的卫生资源,每年消耗近千亿医疗费用,占用了20%左右的医疗资源。

  据悉,《1995-2010北京市恶性肿瘤发病报告》调查数据来源于北京市肿瘤防治办公室1995-2010年收集的数据。

  调查结论表明:2009年北京市居民恶性肿瘤新发病例主要集中在呼吸系统的肺癌,消化系统的结直肠癌、肝癌、胃癌和生殖系统的乳腺癌,前五位癌种占肿瘤总数的56.37%;与10年前相比,上升速度较快的恶性肿瘤有甲状腺癌、前列腺癌、乳腺癌、宫颈癌以及子宫体癌;在发病顺位前10名的恶性肿瘤中,调整年龄因素的影响后,食管癌是唯一一种发病率呈下降趋势的恶性肿瘤。

  调查显示,2000-2009年,肺癌粗发病率由38.79/10万上升至60.65/10万,增长56.35%。男性发病率高。近年来乳腺癌一直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第一位,粗发病率由2000年的29.99/10万上升至2009年的68.37/10万,增长127.98%,已成为我市女性增长速度较快的恶性肿瘤之一。2000-2009年,肝癌发病率由16.43/10万升至21.37/10万,增长30.07%,仍呈缓慢增长趋势。

  李萍萍教授介绍,30多年前,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恶性肿瘤三分之一是可以预防的,三分之一是可以治愈的,三分之一是可以改善症状,延长生命的。经过这30多年的努力,2011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肿瘤40%是可以预防的,40%是可以治愈的,20%是可以长期带瘤生存的。

  全世界每年700万因癌症死亡的人群中,40%是可以预防的。发病过程中,吸烟占了60%的因素;19%的乳腺癌死亡和结直肠癌死亡,跟肥胖、超重和缺少运动有关系。国际癌症协会资料报道,乳腺癌的肥胖更多是跟绝经后的妇女有关系,缺乏运动,久坐和体重的问题,跟结直肠癌也是有一定的关系。说明通过预防,通过改变生活方式,通过戒烟的宣传,可以使癌症发病率下降。同时由于科学技术的提高,卫生技术的发展,我们能够地更早的发现肿瘤,早诊、早治,使生存得以改善。

  李萍萍教授强调,目前我们国家离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标准还有一定差距,因此更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我们提倡预防为主,要定期体检,争取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同时一旦发现肿瘤,希望患者到专科医院就诊,进行规范化的治疗,而不是过渡或者是不到位的治疗。

  新闻链接: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多学科治疗协作组提供合理的治疗模式

  作为全国著名的肿瘤医院之一,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近年来不断开展与肿瘤相关的公益活动,同时围绕我国常见恶性肿瘤开展大量基础和应用研究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果。

  该院建立了多学科规范化个体化治疗协作组,将传统的个体式经验性医疗模式转变为现代的小组协作规范化决策模式,推动了全方位专业化、规范化诊治策略。就诊患者挂号后可获得多学科会诊意见,避免了反复挂号的苦恼;部分临床科室针对住院患者开展科内定期的多学科讨论,为住院患者提供规范合理的治疗模式。到目前为止,有上千例肿瘤患者接受了多学科治疗协作组的讨论、治疗。

  这些措施在很大程度上有助改善目前肿瘤治疗现状,提高肿瘤的防治水平,减少患者的死亡率。季加孚表示,“肿瘤治疗任重道远,需要长期的研究、不断投入,才能更好地探索出新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将继续向社会普及防癌知识,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帮助患者减轻痛苦及经济负担,减少社会资源的消耗,为提高全民身体素质贡献力量。”

(宣传部 傅冬红)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