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人民医院4名专家获誉第十二届“吴杨奖”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4名专家获誉第十二届“吴杨奖”

  2011年10月26日,第十二届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药学奖(简称“吴杨奖”)颁奖典礼在国家会议中心隆重举行。

  全国仅有临床医学、药学和公共卫生3个领域的10位专家最终获此奖项,6名临床专业领域获奖者中有4位专家来自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分别是:栗占国教授(风湿免疫病学专业)、陈红教授(心血管病专业)、郭卫教授(骨外科专业)和朱继业教授(肝胆外科专业)。因他们在临床专业领域的突出贡献、被社会和同行的广泛认可,最终通过专家委员会评审而获此殊荣。

  吴杨奖是在吴阶平和保罗·杨森博士两位科学家的倡导和支持下于1994年经科技部注册设立的,由卫生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和西安杨森有限公司联合主办。此奖旨在激励广大医药卫生工作者发扬严谨治学、求实创新精神,促进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截止目前,累计奖励316位有突出成就的优秀中青年医药卫生工作者。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王杉作为获奖单位代表在颁奖典礼上致辞,对吴阶平院士生前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关怀、期许和指导表达了崇高的敬意和感激之情,并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训“本仁恕博爱之怀,导聪明精微之智,敦廉洁醇良之行”与所有中青年医药卫生工作者共勉。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两办 王婷)

编辑:玉洁

  附:4名获奖人主要贡献

  栗占国:男,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从事风湿病临床工作30年,长期致力于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及干燥综合征等风湿免疫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是国内及国际知名的风湿病临床专家。他发现了类风湿关节炎新的致病抗原和基因,建立了新的类风湿关节炎标准和免疫学诊断方法,发现和证明新的类风湿关节炎免疫学治疗方法,研究并发现三种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标志物,为促进国内风湿病诊断和规范化治疗,推动风湿病学科的发展和国际交流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陈红:女,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副主任。在重大心血管疾病尤其是高脂血症、冠心病、高血压和心理衰竭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等领域展开了临床实践和基础研究方面的积极探索,并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她提出了新型调脂治疗方案并证实有效性和安全性,在我国首先发现他汀类药物存在以血管内皮功能损害为主要表现的“撤药综合征”,并在国内较早建立了心力衰竭多学科治疗团队和非住院状态下监测、治疗和管理的新型模型。

  郭卫:男,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肿瘤科主任。对千余例累及骨盆和骶骨的肿瘤病人实施了规范的切除和重建,将复发率由50-60%降低至25-30%,与国外相关报道比较,总体疗效已处于国际领先地位。通过应用球囊技术显著手术出血量,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节约大量宝贵血源。通过广泛临床实践,提出了骨盆和骶骨肿瘤外科治疗策略、骨盆骶骨肿瘤外科分区体系、在国际上首次提出骶骨神经源性肿瘤的分型等原创理论,首创和改良了多种肿瘤切除后重建方式,显著提高了患者术后功能。

  朱继业:男,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肝胆外科主任。领导开展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第一例肝脏移植手术,他带领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肝胆外科从2000年至今累计完成600余例肝移植手术,肝移植患者术后存活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开展器官移植临床和基础研究的同时,他积极推动我国器官移植相关立法工作,作为卫生部人体器官移植专家委员会委员多次被卫生部指派,到WHO汇报中国器官移植工作。同时,对门静脉高压症发病机制“液递物质学说”的提出有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