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医三院新门急诊楼、运动医学楼竣工启用(图)

北医三院新门急诊楼、运动医学楼竣工启用(图)

         12月27日上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以下简称北医三院)新门急诊楼、运动医学楼竣工启用典礼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医学部主任韩启德,卫生部副部长陈啸宏,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常务副主任柯杨,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医学部党委书记敖英芳,以及卫生部、科技部、北京市卫生局、海淀区等单位领导嘉宾出席典礼。

竣工启用典礼现场
 

儿科诊区
 

内科门诊区

       韩启德副委员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指出,新门急诊大楼和运动医学大楼焕然一新,展现了三院人的精神和风采。50多年来,一代代三院人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捍卫人民群众的健康,为社会作出了贡献,同时也实现着自己的价值和理想。新的大楼赋予新的任务,三院不仅要有新的大楼,还要有新的精神风貌,在新的大楼里面创造更多新的机制,创造更多新的医学奇迹,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在国家发展、在人民群众的健康事业当中,发挥重大作用。

       陈啸宏代表卫生部致辞。他充分肯定了北医三院近年来取得的成绩和为医疗卫生事业所做的贡献。他说,北医三院近几年发展迅速,在医教研和管理等方面均取得了巨大成绩。已有11个专科进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拥有全国闻名的优势学科,拥有一大批在国内外著名的专家教授,为政府、为社会也承担了巨大的社会责任,新门急诊和运动医学楼的启用不仅奠定了北医三院向更高、更强发展的步伐,同时也更加坚定了北医三院病人至上的服务理念。

      周其凤代表北京大学致辞。他表示,北医三院作为北京大学的附属医院,除了完成繁重的医疗、科研任务外,还作为教学医院,每年承担着1000多名本科生、研究生的临床教学任务,1000多名进修医师的培训任务和40多个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拥有16个北京市专科培训基地、11个卫生部亚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和6个卫生部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质量的医学人才。他希望北医三院在医学领域上创世界一流,在医改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海淀区副区长傅首清、北医三院院长陈仲强、对口支援社区医院代表、北京邮电大学医院副院长汪小燕等也纷纷致辞。与会领导还为新门急诊楼、运动医学楼剪彩并参观了新楼。

 
朱善璐书记察看新门急诊楼(摄影:孙琳琳)

        12月26日晚,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朱善璐来到北医三院,参观和察看了刚刚落成的新门急诊楼和运动医学楼。校党委副书记、医学部党委书记敖英芳,校长助理、党办校办主任马化祥,北医三院院长陈仲强等陪同参观。

        朱善璐先后参观了外科系统综合诊室、急诊病房、抢救室、重病监护室,医生办公室、教研室、示教室、休息室。在医院负责人的陪同和介绍下,朱善璐认真察看了新楼的硬件设施,并详细了解了新门诊楼在就诊流程上的改进及变化。朱善璐对新大楼的落成表示祝贺,为北医三院先进的医疗设备和高水平的医资力量感到欣慰。他表示,北医三院条件的改善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希望北医三院在今后能更好地服务人民、服务社会。

        据了解,在新门急诊楼、运动医学楼竣工启用典礼后,北医三院将于2012年1月4日启动急诊科新楼搬迁,随后门诊和进驻运动医学楼的病房进行搬迁。北医三院新门急诊楼地下两层,地上八层,建筑面积为4.4万平方米;运动医学楼地下2层,地上15层,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其中包括国家级核辐射救治基地。这两栋楼正式启用后,北医三院门急诊就诊患者的就医环境和内科疾病患者的住院环境将大为改观。根据北医三院的整体规划,新门急诊楼、运动医学楼启用后,将对内科二、三病区进行改造,同时还将建设一个能容纳1300辆车的全自动智能化停车库。

        北医三院老门急诊楼兴建于1958年,建筑面积只有11474平方米,当时为京城北部最大的医院,设计日均接诊患者700人次。随着医院骨科、运动医学科、生殖医学科等优势专业迅猛发展及医院整体实力的提高,全国各地慕名前来就诊的患者逐年增多,医院日均门急诊量达到上万人次。2010年,门急诊总量超过260万人次。由于门急诊量急剧增加,老的门急诊楼常年超负荷使用,设施陈旧,环境拥挤,难以满足广大门急诊患者就医需求,这两栋新大楼正式启用后,北医三院的就医环境和医治效率将得到大幅提升。

(北医三院)

编辑:玉洁